王 民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生殖保健医院综合科,河北青龙 066599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围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占第一位[1-2],而青龙满族自治县平均为130/万,明显高于全国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110/万)[3],已严重影响了婴儿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如何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首要问题[4]。为了了解青龙满族自治县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笔者对青龙满族自治县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青龙满族自治县2014 年1 月~2015 年7 月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并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200 名年龄为20~39 岁的育龄妇女,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
本研究为现状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问卷,并由本院统一选取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从事本项工作,对参加调查的育龄妇女,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强调本次调查的自愿性、真实性,并对每个人的情况保密,调查对象对问卷实行自填式填写,并统一收回。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等;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途径(选项为书籍杂志、医院、网络、其他等);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主要包括出生缺陷的定义、种类、预防措施和方法。
对所有资料进行统一编码,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次调查共发出1200 份调查问卷,收回1180份,有效问卷1120 份(93.33%)。年龄20~39(28.2±3.5)岁,20~32 岁720 人,占60%,33~39 岁480 人,占40%;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0 人,占6.67%,中专或高中800 人,占66.67%,初中及以下320 人,占26.66%;职业:公务员88 人,占7.33%,工人(含农民工)810人,占67.5%,其他类302 人,占25.01%;经济条件:月收入≥2000 元的300 人,占25%,月收入<2000 元的900 人,占75%(表1)。
表1 人口学特征统计表
育龄妇女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来源形式单一,依次为书籍杂志、医院、网络、其他等,且以书籍杂志为主(表2)。
表2 育龄妇女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途径
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总知晓率为68%(表3),其中20~32 岁的人群高于33~39 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人群;有固定工作的人群高于无固定工作的人群;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高于经济收入较低的人群(P<0.01)(表4)。
表3 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程度(%)
表4 不同特征的调查对象对防出生缺陷知识的知晓程度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数年内可以发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逐步降低,出生缺陷也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5],因为它会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6]。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据我国原卫生部出生缺陷监测机构进行的调查资料,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0.7/万[1]。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7],而在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一般北方高于南方,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几年来,青龙满族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但据本文调查结果来看,仍存在不足。
3.1.1 本地区育龄妇女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等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形式单一 本次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等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形式单一,依次为书籍杂志、医院、网络、其他等,且以书籍杂志为主(占50%),调查中得知多为自行购买的非正规出版社出版物,不能保证其科学准确性。究其原因:①相关部门对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育龄妇女获取正确知识的难度增加;②宣传方式单一,只是发放一些宣传单、宣传品,而没有选择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方式;③可能与没有正确引导育龄妇女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宣传系统不完善、不健全有关[8]。
3.1.2 本地区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总体水平一般,总知晓率较低 本次调查也显示,青龙满族自治县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总体水平一般,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8%,很多育龄妇女对于出生缺陷的危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这也说明加强育龄妇女的围产期保健意识、掌握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必要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迫切需要在全民中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积极广泛推动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尽快形成经常性工作机制,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9]。
3.1.3 本地区育龄妇女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等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较多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本地区育龄妇女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条件等为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其中20~32 岁年龄段的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高于33~39 岁,可能与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较多、重视自身健康、且对出生缺陷危害性认识重视程度等有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人群,提示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是获得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的重要条件[10],文化程度越高,对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掌握得越好[11],与其他相关报道[12]一致;有固定工作的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高于无固定工作的人群;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高于经济收入较低的人群,与刘亚琴[13]报道的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于预防出生缺陷的认识、态度、行为,大相径庭,基本一致。
3.2.1 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培训、宣传教育规划 应根据不同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培训、宣传教育规划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14],因此应根据不同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孕前指导,提供优生咨询[15],制订相应的培训宣传教育规划。根据本文的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知晓率结果来看,应重点对33~39 岁、低文化水平、低收入的人群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宣传教育,因为其受教育、经济、文化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殖健康知识相对薄弱[16]、不重视自身健康,且对出生缺陷危害性认识重视程度不足。
3.2.2 加大生殖健康教育力度,认真开展多种渠道的宣传 有关部门应加大生殖健康教育力度,认真开展多种渠道的宣传,提高育龄妇女对出生缺陷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加育龄妇女获得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途径。
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网络优势,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开展多种渠道的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有线电视、公共传媒、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机构下乡等方式进行宣传,发放明白纸、宣传册,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增加育龄妇女获得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途径,提高育龄妇女对出生缺陷知识的掌握水平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知晓率,从而达到对多种出生缺陷进行早期预防,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做到“治末病”,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社会和家庭的损失[17]。
3.2.3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加大对流动产妇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流动人口出现,并逐年增多,流动人口成为社会人群中弱势群体之一[18],而青龙满族自治县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外出人口较多,因此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加大对流动产妇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积极与流入地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发放有关材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这些流动产妇进行必要的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培训。
3.2.4 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加强基层干预和预防出生缺陷的能力 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针对育龄期的男女及妊娠妇女,多渠道地进行群众性的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不良生活习惯、传染性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与出生缺陷的内在联系,从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19],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光玲,张卫杰,许建平,等.围生儿死亡率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3):211-212.
[3]罗家有.我国出生缺陷干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458-460.
[4]陈静,毕青,孙胜寅,等.河北省沧州市2003~2012 年出生缺陷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9):602.
[5]金莉萍,杨丽君,徐岩英,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中国出生缺陷相关研究发展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4):306.
[6]梅盛平,李亚,杨芬,等.2009~2013 年孝感市某医院出生缺陷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0):695.
[7]江帆,王培安.帮你生个好宝宝[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2.
[8]蒋乐龙,夏细梅,邓开玉,等.健康教育对贫困山区已经婚育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25-2026.
[9]彭敬,欧阳红梅.我市城区孕早期妇女叶酸与出生缺陷预防认知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13-15.
[10]宋晓琴,马毅敏,左连东,等.广州市流动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4,34(3):248.
[11]杨丽萍,汪华.2007~2011 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12,14.
[12]李佩珍,卢祖洵,杨艳芳,等.梁地区育龄妇女对出生缺陷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2):180-182.
[13]刘亚琴.1388 例孕妇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1):5179.
[14]李美娟,余春香,陈如,等.惠州市惠城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当代医学,2010,31(222):1.
[15]王莉,董瑞侠,李月华,等.176 例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J].西部医学,2014,26(1):79-81.
[16]陈爱霞,易艳萍,胡爱莲,等.广州市萝岗区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教育相关调查与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5):317.
[17]温小鲜,梁建文,陈凤仪,等.孕前保健对某地区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9):24-27.
[18]冯望德,伍娇娇,伍振,等.信阳市不同户籍产妇产后抑郁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0):674.
[19]董淑云.22 483 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