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灵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卫生院全科医学科,海南 儋州 571700)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疗效比较
周学灵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卫生院全科医学科,海南 儋州 571700)
目的 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共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6)和B组(n=27)。两组患者治疗早期均予静脉通道微量胰岛素快速滴注以迅速降低血糖,结合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A组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B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30%,明显高于 A组的73.08% (2=11.27,P<0.05)。治疗后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72±1.18)mmol/L和(6.75±1.36)mmol/L,均显著低于A组的(6.95±1.58)mmol/L和(8.63±2.55)mmol/L(t=9.657,10.214,P<0.05);B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为(4.21±1.66)d,明显少于A组的(9.87±6.35)d(t=9.485,P<0.05)。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临床疗效优于间断皮下注射,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胰岛素泵;疗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简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NHDC)是各型糖尿病较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死因多为脑水肿、溶血、心衰、休克等,死亡率极高[1-3]。胰岛素是治疗 DKA和NHDC的首选措施[4]。目前,临床胰岛素给药方法主要有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及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笔者观察了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及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DKA和NHDC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DKA和NHDC患者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DKA和 NHDC诊断标准参考《内科学》[6]。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26例(DKA 22例,NHDC 4例),其中男 13例,女 13例;年龄 48~70岁,平均(63.2±2.8)岁;体重52~74 kg,平均(62.7±12.8)kg。B组27例(DKA 22例,NHDC 5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3~72岁,平均(64.5±3.7)岁;体重54~71 kg;平均(61.9±10.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即开通静脉滴注通道,在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抗生素并联合应用预防感染等治疗基础上,均首先给予静脉泵(日本JMS50mL静脉泵)持续小剂量胰岛素(诺和灵R,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批号为20120219)输注治疗,根据监测血糖情况调整剂量,至生命体征稳定,血糖降至13.9 mmol/L。经前期治疗后,A组用诺和灵R 4~6 U 3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N 4~6 U睡前皮下注射,并根据患者的血糖值调整三餐和睡前的胰岛素注射量。B组给予胰岛素泵(美国 Minimed 507C型)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速0.1~35 U/h,每脉冲输注0.1 U,以停用静脉泵前每小时胰岛素量为基础量,50%以基础方式输入,50%以餐前大剂量方式输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情绪反应及血糖波动调整基础用量。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的血糖仪及试纸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 2 h血糖(2 h PG)。根据患者入院病情,本研究将FPG<7.0 mmol/L,2 h PG<10.0 mmol/L定为目标血糖,记录患者达目标血糖的时间[7]。显效:治疗后血糖和尿糖水平均恢复正常,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有效:治疗后血糖水平小于8.0 mmol/L且相对稳定,血糖和尿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或大幅好转;无效:症状仍存在,血糖水平保持在8.0 mmol/L以上,且不稳定,尿糖检测结果超过(2+)[8-9]。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达到理想血糖时间及达标后血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达到理想血糖时间及达标后血糖比较(±s)
注:与A组比较,t=9.485,9.657,10.214,aP<0.05。
组别A组(n=26)B组(n=27)达标时间(d) 9.87±6.35 4.21±1.66aFPG(mmol/L) 6.95±1.58 5.72±1.18a2 h PG(mmol/L) 8.63±2.55 6.75±1.36a
表2 两组患临床疗效比较[例(%)]
DKA和NHDC是糖尿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40% ~70%[10]。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治疗DKA及NHDC的首要措施,其注射方法将直接影响疗效。长期以来,分次注射一直是胰岛素主要的给药方式,且在目前仍占较大比例,该法虽可有效控制血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胰岛素与输注量不稳定,对单位时间的效用造成影响,这是由于胰岛素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出吸附与洗脱现象,前期以吸附为主,后期以洗脱占优,造成液体中胰岛素浓度由低到高变化,出现血糖波动大、酮体消失时间长、易反复、频发低血糖等症状[11-13]。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强化治疗有效手段之一,它可模拟正常胰腺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有助于准确地按要求控制胰岛素的持续给入,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解除高糖毒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CSⅡ在治疗 DKA及NHDC过程中,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使之接近理想水平,治疗有效率达96.30%,显著高于A组。CSⅡ的突出优点是夜间输出极微量胰岛素,减少夜间发生低血糖几率,凌晨自动增加胰岛素输注剂量,可降低全天胰岛素输注剂量、餐前胰岛素输注量、大剂量使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输注在体内的重复作用效果,降低低血糖的发病几率[15]。不过目前胰岛素泵的使用尚未普及,主要原因与胰岛素泵价格较贵,多数患者难以承受,携带不方便,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应用知识、出现故障引起较严重并发症等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说明在治疗DKA及NHDC的过程中,CSⅡ较不同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SⅡ)可更快速地控制血糖使之接近目标水平;治疗后B组FPG,2 h PG均显著低于A组(P<0.05),进一步说明CSⅡ相比MSⅡ能更好地控制DKA及NHDC患者后期的血糖情况。
综上所述,在DKA及NHDC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间断皮下注射,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1]谢 丽,塔依尔江.吐尔逊.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1):6 511-6 512.
[2]李鸿宇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3):407-408.
[3]刘建民,赵咏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6):505-508.
[4]甘胜莲.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5(2):129-130.
[5]孙 珲,谢纳新.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0(22):4 479.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88-790.
[7]欧小虹,夏雪培,闫慧娴.三种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的疗效评价[J].天津医药,2006,34(10):1 622-1 623.
[8]朱晓东.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9):119-120.
[9]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疗效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16(11):662-663.
[10]刘贵阳,辜 勇,廖学东,等.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6):5 075-5 076.
[11]郭青云.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3):2 754-2 755.
[12]金圣仁.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2,3(4):76-77.
[13]张 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22.
[14]张 颖,苏咏明,廖淑金.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中外医疗,2012,8(3):153-154.
[15]张凤平.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30(1):48-59.
R969.4;R977.1+5
A
1006-4931(2015)17-0125-02
周学灵(1970-),男,海南临高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全科医学,(电子信箱)hnzxl70@163.com。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