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 蕾
写作需找寻潜在读者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
◎ 曹 蕾
写作,表面看起来,是作者一个人的事。他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听了、看了或想到了某件事而有所感触,出于种种动机,想一吐为快,于是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搜集资料,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选词造句,最后写出作品。但事实上,不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就背离了它的写作规律,成为可怕的自言自话,会极大限制写作积极性。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就是由于不知写作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来写,故而害怕写作,觉得写作乏味,进而厌恶写作。如果教师不能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教学也注定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写出来,如果没有读者参与,亦即没有读者的解读、欣赏、创造,作品就是一种死的存在。因此写作初始问题便是要解决写作的目的和对象的问题,任何写作者都不能回避。譬如《荆棘鸟》的畅销,绝对跟作者麦卡洛深谙读者心理——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的女读者心理有关,她的这种关注和重视写作目的和对象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文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目的不是自娱自乐,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写,更不是为了考场中能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而作,而是要有写作目的和对象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而“真实”的前提便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严格地讲,任何写作都应有明确的目标读者,目标读者的真实反应既可以是直接的,比如写信得到回复;也可以是间接的,比如读者通过阅读受到潜在的影响。这样,写作才能真实发生,写作的意义才能显现。
朱自清先生认为,学生不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往往就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地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会不合适。拿名人来说,鲁迅的杂文是针对敌人的,所以其风格如匕首;他的散文诗是写给自己的,其风格曲折晦涩;他的《两地书》是写给爱人的,其风格显得柔情。确立写作目的和对象与选择写作的文体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写作目的和对象的确立离不开文体的支撑,而考虑选择什么文体,同时也在对写作目的和对象的甄定。比如选择记叙类,大体是以分享故事和情感为目的;选择议论类,则脱不了以讲理论辩、说服别人为目的。离开具体的文体框架和思维,就谈不上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就拿初中阶段我们最提倡学生写的记叙文类来说: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大体要以分享故事和情感为目的。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我们不难发现,有好些学生上课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但一下课便跟炸开了锅一般滔滔不绝;好些学生平日一言不发,作文三言两语篇幅不足,但他的微博、QQ空间却灵感多多,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好些学生指定题目写作愁眉不展,但一旦放手自主命题或是以日记的形式写作,他们却能妙笔生花……如此种种有趣的现象背后,定有神奇的原因。我们教师若能指导学生找寻自己潜在的读者,便能顺利揭开这层隐秘的面纱。
比如:写作书信,假想潜在读者也就是书信的目标读者已在眼前,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写作影评、书评,把导演、主演或观众,作为潜在读者,更有利于思想的沟通;写作日记,抛开世俗的种种羁绊,只为自己而写,只记自己的内心,更有利于自身情感的宣泄;写人记事,既为了记录此人此事,通过文字达到另一种沟通,更为了使与自己有共同生活经历的同一类人达到情感的共鸣。凡此种种,每每下笔,若能找寻到潜在读者,可以说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仍以记叙文为例,写作要做到:第一,交代文章的六要素;第二,贯穿全篇的线索要分明;第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第四,人称不宜随意转换;第五,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善于使用细节描写显神韵;第六,可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第一宝典就是描写,要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手法,在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中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如在眼前;侧重记事的记叙文,应以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尤其是对事件的波澜和发生转变的那一契机的描写要出彩,使事情历历在目;侧重写景的记叙文,要以绘物抒情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则要运用借物寓意的手法。
我们最早接触的就是记叙文,即使中考也是要求学生会写复杂的记叙文。学生要学会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打动自己的事件来写,从而突出表现人物最典型的特征,使文中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当然,中考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六百字左右,所以对于考场作文的写作,我们更要选择好典型事件,安排好详略及“引入、蓄势、揭题、点化”的结构,确立好描写重点,来突出表现我们对这人或事的情感或态度。
作者的写作是一种创作,读者的接受便是另外一种再创作。找寻潜在读者,会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接力”助力,才更有利于达到胜利的彼岸。
朱自清先生明确提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意在强调学生写作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时应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如何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给自己的文字找准读者、找对方向,便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命题。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高级中学;221000)
清代学者王寿昌在其《小清华园诗谈》中写道:
诗有四正:性情宜正,志向宜正,本源宜正,是非取舍宜正。
诗的这“四正”,对于我们做人和写文章同样适用。
性情宜正,也即一个人的价值观要正确。崇尚真善美,有一腔正气,性情乐观豁达,为人谦虚谨慎,懂得欣赏别人并乐于助人。志向宜正,也即一个人的理想方向要正确。只有如此,写文章时才能有正确甚至高远的立意,使自己的文章传递正能量,感染自己也感染别人。本源宜正,也即一个人做人的路子是正确的,写文章的路子也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能辨别,从这些不健康的内容里取材甚至学习写作,很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可怕的泥泞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