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反思与战略变革

2015-03-01 17:54杨志勇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政策

杨志勇

(辽宁行政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反思与战略变革

杨志勇

(辽宁行政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作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外语教育政策日益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着国家的能力与软实力发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虽然在历史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并推动了外语教育蓬勃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如政策制定系统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问题。所以通过提升政策制定协调性等措施加快外语教育政策的战略变革对当今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外语教育;教育政策;演进;反思;变革

一、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溯源与演变

(一)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外语教育政策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构成,其发展体现出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作为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产物,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语言规划以及语言政策十分重视。早在1952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随着对外语政策认识的不断深入,在1977年,在整个外语形式发展以及外语工作范围不断拓展的基础上,该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此委员会是在国务院的集中领导下来实现我国语言以及文字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方针[1]。专门机构的建立体现了我国对语言文字的逐步重视,但其并未涉及到外语的教学、使用以及地位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时期,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原因,我国出现了外交政策“一边倒”向前苏联的倾向,由此也出现了俄语为第一外语的现象。在当时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体育、政治等科系的调整设置决定》中规定大量减少英语课程,并于次年作出初中不再开设外语课的决定。这两项教育决策使我国当时的外语教育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使得外语教育片面向俄语发展,英语教育领域无论是规模还是教师结构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我国与西方以及亚、非、拉等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对翻译人才以及外语教师的需求逐渐增加。基于此背景,我国开始制定外语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建立大量外语学校等政策措施。1978年以后,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在我国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外语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79年我国发布的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提出了外语教育要重视长远规划与战略眼光,英语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主体进行大力发展。1982年的关于中小学外语教育意见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并逐渐增强了俄语及日语的地位。在此时期之后,我国的英语教育也正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

(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价值逻辑的推进

1862—1978年期间的外语教育政策体现出以政治为中心的一元价值取向。由于外语教育的产生源于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世界以及外语学科所体现出的特殊性,其政策价值取向长期受到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影响,所以在此阶段,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更多体现为政治导向性[2]。1990—1997年期间,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导向发展为以政治为主

导,强化经济的双重价值取向。这一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以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外语教育的政策价值取向也逐渐向经济领域转化。从1998年至今,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逐渐走向了社会、个人与知识的三元价值取向阶段。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就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强化个人在教育中的地位。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了知识价值取向,在这些法律与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三元价值取向开始逐渐确立。

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结构性反思

(一)外语教育政策的“外生性”容易带来政策的主观片面化倾向

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动态发展过程,外语教育政策是政府和政党依据一定历史时期实际而确定的提升民众外语水平的准则。但外语教育政策的内容、价值以及过程不应该仅仅受制于社会与政府的制约,也应该体现一种政策内部演进的循环过程,即从外语教育政策的“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化。国家的政治制度与公共政策是紧密相关的,政治体制变革推动公共政策的变化。教育政策必然会受制于政治体制与权利,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决策体制中较为明显,政府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中的作用以及责任较强。这种“外生性”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存在着难以规避的弊端,由于“外生性”外语教育政策更多要依据国家意志,而难免会出现诸如知识与信息短缺等困难,所以也会出现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观片面问题,甚至会带来外语教育发展中的损失与问题。依据“外生性”来实行外语教育政策难以有效按照最大化的原则对教育资源进行匹配,从而依据价值判断来推行相关政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教育还是其范围内的外语教育,其在受到一定时期政治等因素制约外也应该体现教育属性,体现人的发展属性。从发生学的历史进行审视,西方的外语教育政策则较为鲜明地体现出“内生性”特征。这种外语教育政策的多元形态能够实现教育根本利益的保障。而“外生性”外语教育政策则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以及在政策制定等环节中出现问题时难以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容易造成教育利益的破坏[3]。

(二)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系统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在政策的系统理论中,一个科学的政策过程可以统整为政策的制定、执行、分析与评估。作为语言规划及语言政策的重要构成,外语教育政策也属于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具有教育政策的特点,从教育政策系统构成的要素来分析,其主要由政策主体、客体与政策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基于此基础上形成整个外语教育系统。政策主体主要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或组织,政策的决策者应该同时具有官方性与非官方性,除了立法者与行政管理人属于决策者之外,利益相关者中的政党或公民也应该可以参与政策的制定[4]。在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机构中,主体表现较为单一,同时缺乏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权威协调机构。在我国中小学阶段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部门为教育部的基础一司与二司,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政策则由教育部的高教司统筹管理。这种单一的制定主体以及协调权威机构的缺乏使得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所属部门之间难以实现彼此的论证与协商,也就容易导致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缺乏完整性与连续性的问题。从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客体方面,也表现出协调机制的缺乏。“自上而下”仍然是我国当前外语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特性表现,所以这种政策制定过程完善性的缺乏使得整个政策主客体之间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另外,外语教育政策的主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方面协调机制也较为缺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外语教育政策应该在考虑国际社会背景的同时根植于本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清晰的思路来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利益。而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主客体中表现为国家文化利益的淡漠,对此问题缺乏高度重视。由于外语教育政策的主体构成多为官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研究视域的限制下使其容易将政策与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有效结合,缺乏高效的文化预警与安全机制。

(三)外语教育政策偏向所带来的外语教育“生态失衡”问题出现

外语语种的单一化倾向在我国当前外语教育

中表现较为突出,也是我国外语教育中的重要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中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四所部署院校进行“小语种特殊津贴”发放,并于2001年先后通过8个非通用语种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形式推动非英语语种的发展,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对非英语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有限,使得国内外语教育生态出现非英语语种规模小以及整个外语语种结构失衡等问题。以英语、法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为主体的通用语种规模较大,而与之相对的其他语种由于教育规模所限被划分为非通用语种。语言与心灵息息相关,通过语言的掌握以及语言文化的了解可以降低和避免彼此间冲突与矛盾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外语语种规模的失衡使得我国外语教育难以有效发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从文化霸权视角来看,英语语言的过大比重也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语言文化安全。所以,外语教育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强化向非英语以及非通用语种方面的倾斜,从而避免单一外语教育而出现的外语教育生态系统失衡问题的出现。

(四)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中教学观念、教材体系的落后以及对实践能力的忽视

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也是外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构成。教育观念作为外语教育中的先导是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与全球化需要人才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着经院式、工具性的教育观念,外语教育仍然停留在“象牙塔”之中,在教育过程中并未主动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我国外语教育过程中过重知识、照本宣科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参考,缺乏对外语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调动。另外,在教材方面,外语教育中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外语教材建设虽然不断改革并步入新的台阶,但教材的陈旧问题仍然突出。英语专业所广泛使用的教材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对这些经典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但仍然缺乏时代气息,教材的“统吃”问题较为明显。学生往往在教材的学习中被动接受语言的知识点而容易忽略语言自身的应用特性。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容易使具体的教学中出现知识与实践的脱节。

三、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战略变革

(一)积极建立外语教育政策的统筹协调机构,使政策向内生化方向发展

政策环境与政策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协调能够提升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系统的顺利运行,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首先,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提升政策制定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通过统筹协调机构的建立来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进行监督、制定与执行工作。需要不断吸收政策学、外交学以及文化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建立外语战略研究机构来开展有关于外语教育政策的规划与研究。这种多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从多角度将我国外语教育有效融入进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全球化进程之中,进而从宏观上通盘考虑外语教育对我国文化、安全、政治以及经济的重大作用。其次,实现外语教育政策主客体之间的有机互动,不断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完善。彻底扭转政策制定的传统模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形式转变,不断开拓开放式政策制定过程。通过这种形式来悉听政策客体的有效建议,提升政策客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性。第三,政策主体不能忽视自身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责任与主体意识,不断强化政策制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流畅性,使政策制定的渠道与结果更为科学。再次,政策环境与政策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协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始终将国家文化利益意识摆在首位,并将其作为终极文化目标来进行考量。在进行或接受外语教育时,政策主客体也要时刻守护国家文化利益。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尊重语言发展规律及政策内部规律。外语教育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应该提升专家参与,以语言学家等方面的学者的研究为基础,树立语言教育规律的第一性原则,所制定的外语教育政策要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所以,外语教育政策要在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按语言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根本。另一方面,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政策模式与本民族及国家的经济文化相符合的问题,需要将二者有效结合,

共同推动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规律性和外语教育的国家服务性。

(二)外语教育政策的语种设置应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家发展的需求是外语政策语种设置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具体到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之中,应该设置多少门外语的开设、每个语种学习者所占人数比例以及语种开设的区域方向等都应该通过严密科学的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科学论证。这样一个过程与结果是与我国国家安全、地理位置、科学、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社会度对多元化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世界各国的语言类型也都有所涵盖。所以,在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具备条件和优秀师资的大中院校进行小语种的开设,并且不断提升对其的政策优惠力度,使我国的外语教育驶向一个生态化、多元化、健康化的发展道路。

(三)在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强化外语教材建设

作为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的重要方面,外语教学理念应该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经济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从而实现外语教育的价值。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诉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思考力的发展。开放性问题的使用也是引领学生对外语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等方法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这样使外语教育脱离传统课本与教材,提升外语教育的灵活性与生活性。另外,在外语教材建设方面,外语教育的教材要体现时代性特点,对原有教材不断进行更新与修订,不断加入外语领域的新知识与新技能,使教材的体系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外语教材的充实与更新是中国向世界显示当今优秀文明成果与当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另外,外语教材也要体现未来性,要使外语教材充分体现未来社会对外语水平的要求,注重外语教材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1]刘亚楼,王晓玲.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09,(10):12.

[2]沈骑.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全球化取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0,(1):34.

[3]曹迪.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文化利益[J].现代教育管理,2012,(8):72.

[4]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5.

(责任编辑:于 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The Evolution,Reflection and Strategic Change of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YANG Zhiyong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world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as the core factor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censio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s paid attention to in today’s world day by day. For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influence and the power of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play.China’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radually formed vigorous scene,but the policy still exist,such as the policy system in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etc.So through ascension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strateg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chan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China;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education policy;elolution;reflection;change

G40-011.8

A

1674-5485(2015)06-0067-04

杨志勇(1983-),男,黑龙江双城人,辽宁行政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育政策、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政策
政策
政策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助企政策
政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