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松萍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困惑与思考*
汤松萍9
摘 要: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仍然面临“考试选拔的单一性与人才标准的多样性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现象”。针对“应试教育”带来的困惑和滋生出来的新的矛盾,本文试图主张为“高考”松绑,让高考“个性解放”,并提出了“不拘一格选人才”,走出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困惑,走向个性解放的现代高考制度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考制度;新一轮改革;困惑与思考
* 本文系江西省新一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52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C1450);萍乡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PXKY-21)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考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中国教育的未来。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优劣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其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我国高考恢复后,为适应国情变化与发展,高考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与调整,但时至今日,改革的道路仍然很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依然很多。基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3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以及每次变革引发的争论与疑惑,国务院2014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但由于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需求理念在不断更新,改革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仍将带给人们多种困惑与思考。[1]
(一)在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应试教育依旧愈演愈烈
近30多年的高考制度改革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从未间断,中国式的教育公平,一是指教育考试公平,二是指享受教育公平;而考试公平主要体现是唯分数论,其本质是不折不扣应试教育,只有9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升初中才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评价我国的教育状况——应试教育一直抓得扎扎实实,素质教育又一直叫得轰轰烈烈;而使基础教育出现“应试教育”诸多弊端的根源则是高考制度,尽管这种说法带有片面性,但在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大潮中,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仍是不争的事实。“学而优则仕”的古代陈旧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高考唯分数论和就业唯学历论,仍使许多人至今仍将现代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相提并论。这充分说明,现代教育发展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无法逾越应试教育的壕沟。自1977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虽然与时俱进,经过了多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高考科目的不断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及正在推行的高考不分文理科、英语实行一年两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与网上录取更加人性化与科学化,等等诸多改革措施,无不惠及考生大众。但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仍被众多现实条件制约着:如本科招生计划一年比一年吃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采取放开大专招生计划,去提高高考的总体录取比率),本科报考人数却一年比一年攀升,本科招生计划远远不能满足本科生源需求时,高考的竞争日益加剧(如,近几年来,有的省市高招计划未变,报考人数逐年剧增,录取分数线年年看涨),而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考好高校、上名牌大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现象有着应试教育的背景根源,甚至可以说是“应试教育”之所至。但新的改革仍然无法解决应试教育的难题,或将应试教育难题及表面矛盾淡化与融化。为此,仍旧维护应试教育核心地位的高考改革,在不断推行人性化、科学化的改革进程中,不能不说它仍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催化剂。[2]
(二)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仍将面临考试选拔的单一性与人才标准的多样性矛盾
高考的根本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人才的内涵是十分丰富和不断发展的,而人才的标准又是具有时代性和多样性的,它并非局限于人才对某一领域学识的水平,技能掌握的程度,还包括其情感、价值方面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品质,而这些潜能与品质发展的抽象性往往难以用考试方式来测定。这种单一化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多样化的人才判定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是新的高考改革必须面对的新的困惑。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始,我国高考不分文理科,英语实行一年两考(或以等级形式,或不记入高考总分)等举措正说明高考制度的缺陷已经被意识到,新一轮高考改革正试图以考试形式的改变来实现与时俱进的人才选拔理念。从理论上看,这些已经公布于世的改革措施具有创新性,也是可行的。但从人才全面发展理念和占世界总人口达四分之一的强国大国人人学英语的学用效率看高考英语的必要性,高考早就可以不分文理科和不必考英语了,英语早就没有必要作为必考项目记入高考总成绩了。而从“高校自主招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人才模式看,高考又完全可以让相关院校根据所需人才培养目标,去选用(除命题之外)更合适、更有效的考试内容与方式来选拔适应自己培养的人才。诚然,从现实的视角来审视,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实施的系列创新举措,已经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财力去优化选拔人才的方法。但即便如此,由于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大,影响面广,随着时代的发展,仍旧难尽人意。如,有关高校自主命题就需要更加详细地考虑以下问题:一是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命题内容模式能否转向“能力立意”?二是招生范围的科学性?三是“自主招生”会给招生造成更加混乱的局面吗?四是考试形式的创新性和科学性问题?五是虽然面试能够弥补笔试一些缺陷,但对人的素质与潜能的考核能否全面也有待试验与认证?六是面试环节是否显失公平和出现腐败?等等,从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标和动因来看,高校应该在人才选拔的全程充分演好其重要角色,发挥其重要潜能和作用。[3]
(三)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公平公正性问题,仍将倍受社会关切和关注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以来,一是有关出台改革举措深受社会民众拥戴,但深入分析研究,改革措施的推进力度各省不一,进度不一(有的先试点,有的后实行),配套改革措施不一,不是全国“一盘棋”,这对不同省市(自治区)的考生来说显失公平。二是计划分配与人口(考生)的增长不成正比,对于中、东部人口(高考报考人数)急剧增长省份的计划分配显失公平。如,近几年来,随着中、东部一些省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报考人数)急剧上升,人们不满足于大专学历教育、而对本科学历教育更加渴求的欲望不断增加,高考报考人数连年攀升,但招生计划却停滞不前(本科招生计划不变,大专招生计划则是比照上年该地区的招生计划和到校人数设定),国家通过招生计划调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发展,但计划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计划与报考人数的增长,计划与考生民众对本科教育的渴求却未成正比,况且随着国富民强和计划生育政策(普遍实行二胎制)放开,考生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与高考计划指标的矛盾必将加剧。三是新一轮高考改革进程中招生考试与录取过程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受到挑战。新的高考改革举措是针对人的改革措施,倘若改革的制度政策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将使改革缺少动力。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还存在多层次的社会成员结构,高考还必须尽量兼顾到不同阶层成员之间的政策需求的差异,在高招计划分配方面既要考虑整个社会民众对高等教育更高更多的需求,又要能够向少数社会成员倾斜的相关政策,通过招生计划的实施推动高考更加公平和科学。例如,以往曾以加分政策使少数社会成员享受了更多的高考优待机会,现在又以少数民族预科班形式使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成员获得更多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等。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过去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已经受到质疑,再过几年后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公平性也将有可能受到社会质疑。这是因为,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但从长远的改革发展来看,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出现,必将引发新的社会公平质疑。由此看来,由于改革带来公正、公平的新问题,仍是新的高考改革必须面对的困惑与必须跨越的困境。[4]
综上所述,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惑及新的矛盾,以及引发的更多问题,显然不是偶然的,它们既是高考改革中深层次的高教矛盾的深刻反映,也是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在高教中的具体体现,必将带给我们许多沉重的思考。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地抓好高考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才能使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中的各项工作抓紧落实,抓出成效。
(一)走出高考“应试”的困惑,走向个性解放的现代高考制度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为“高考”松绑,从此让考生和民众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就是要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逐渐普及高等教育,让绝大多数想上大学、能够上大学的人都上大学。当高等教育能够较好地适应大众化阶段的现实需求时,“上大学难,上好大学更难”与“选拔合适的培养生源难”的矛盾将得到根本缓解。尽管前文已经提及,高考虽说不是应试教育的根源,但却是对应试教育具有完全催化作用的一种催化剂;为高考松绑,虽说不能完全根除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源,但却能够缓解应试教育对高考功能的不断侵蚀。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高考制度考核的内容一直保持知识本位的立场,基础教育的考查考核一直是由各省高中毕业会考来承担,坚持“知识本位”的做法,将“基础教育”应该承担的考查考核任务强加给“高考”来承担,就无意之中使“基础教育”的高中毕业考核制度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同时又使高考制度始终难以实现其区分与选拔一流人才的功能。为此,充分重视和发挥各省高中毕业会考考查考核的作用,使会考考查考核结果融合到高考考查考核结果之中,并按科学的组成比例构成高考考查考核结果,可以缓解“应试教育”对高考人才选拔带来的影响,使其更好地发挥区分与选拔人才的功能,发现更多具有潜能特质的考生,帮助其跨越大学的门槛,助推其走向成功的殿堂。这样,不但让“会考”替“高考”松了绑,也让新一轮高考考试内容变革赢得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与空间。尽管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大盘”已定,但从细节上看,完全有余地把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按比例纳入到高考的总成绩中来,充分彰显“会考”对“基础教育”进行考核的作用,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手段和办法进一步彰显高考“区分与选拔人才”的考查功能。可以说,这是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中能使高考不断放开,高考的内容与形式不断走向个性解放,最后促使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普及化的必由之路。诚然,只有当高考真正自由了,中国的高考制度才会真正个性化,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才会更显生机和活力。[5]
(二)打破高考僵化的“盘局”,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选拔与培养途径
近几年来,我国为高考不断“松绑”,使高考僵化的制度逐渐得到解放。部分省市高考改革试点的举措,可以说是高考“个性解放”的“松绑”行动。如允许有关省市高考自主命题、有关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实行保送生制度与小语种考试;实行应届优秀大专毕业生推荐读本科,并由各省市和相关高校组织专升本的相关科目考试,这些都是高考制度逐渐“松绑”与个性化的表现。尽管这种“小打小闹”的“松绑”,其发展是局部的、不成熟的,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矛盾,但从另一视角说明了高考的个性化要完全获得解放,就必须打破制度僵化的“盘局”,就必须“不拘一格选人才”,就必须在“大盘”一定的前提下,灵活调整相关政策,允许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按比例折算记入高考总分,允许高校扩大招生自主权,按培养所需招录各类不同潜能的学生。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选拔与培养途径,兼顾培养多方不同的需求关系,采取灵活科学的考试方法和方式,进行恰当地人才选拔和培养,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和发展的趋向。这是由于高考选拔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是由高校、考生、用人市场等多方需求的多样性决定的,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顺其自然,高考制度的个性化更应该得到张扬。[6]
(三)努力践行“不拘一格选人才”思想,积极推进高考制度个性化发展事业
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进程中的招生计划仍属于政府指令性计划。政府通过计划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高考招生计划始终是高教发展的瓶颈。高招计划均由学校、省市层层申报,层层审批,最后又统一下达到各省市、各高校。相关招生计划的层次,省内省外生源的比例、本(专)科比例与专业的核定,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设定,均属政府行为,体现的是国家的高教意志。但计划的科学性,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高考公平合理性,影响到高考制度的个性化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院)以及各高等院校、各高中生源学校的主体作用,努力推行高考计划的科学公平,努力践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思想。高招既然采用的是指令性计划,就应该让高考相关各方共同参与、民主决策、科学论证,而不应单纯地参照各高校往年的计划数与到校率来确定。这是因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动态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居民人口与高考报考人数也是动态的、不平衡的,招生计划指标数要参照各省当年报考人数并在全国适当平衡以求招生计划最大限度的公平合理性,以使高考制度行为主体三方充分发挥各自潜能和作用。一是在研究与制定高考有关制度和计划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发挥高考其他主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必须坚持民主科学和集思广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只有确保了制度制定过程的公正、合理,才会保证制度本身的公正、科学和整个改革的公正、科学。二是在教育教学履职中,高中阶段学校与高等院校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切实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学生个性、潜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工作实践中,要端正心态,积极进取,尽量避免卷入“应试教育”的洪流,努力应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工作瓶颈以及“应试”瓶颈给基层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各种考验,充分认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
高考制度改革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历次高考改革均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历次改革过程中的困惑,既使我们深刻地感悟到了改革的维艰,又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改革的任重道远。面对新的挑战与困惑,我们坚信,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极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天平,何志伟,陈婷婷,方彦,谢晨璐.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高考改革《实施意见》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5(5):24-19.
[2] 江婷,熊英. 基于科举与学校关系的演变来看我国高考的改革[J]. 中国考试,2015(6):47-51.
[3] 邱静远. 国家教育考试立法现状及思考[J]. 中国考试,2015 (6):8-12 .
[4] 刘静.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 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5] 黄玛丽. 泰国高考制度发展及其提升路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5(20):212-214 .
[6] 汤松萍.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高考政策探析[J].考试研究,2014(6):38-42.
[7] 汤松萍. 高校网上招生动态填报志愿模式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14(36):32-34.
(责任编辑 李佳)
The Confusions and Reflections of the Reform of the New Round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ANG Songping
Abstract:The new round of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s still faced with the divers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ndard of talent, and the inevitable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intensified. In view of the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brings about the confusions and the new contradict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dvocate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laxed? Le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ersonality liber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hoose not sticking to formalities talent”, a new round of confusions ou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personality liberation of moder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Key Words: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a new round of reform; confusions and reflections
作者简介:汤松萍,萍乡学院教授,江西省招生考试工作研究会会员(江西萍乡,337055)
收稿日期:2015-11-19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62(2015)06-0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