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2015-03-01 10:22于瑞强谢艳娟覃志航罗之尚
关键词:升格双师型双师

于瑞强,谢艳娟,2,覃志航,罗之尚

(1.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3.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河池547000)

近年来,在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对从业者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作为与社会有密切联系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上就要更多地考虑一定时期内市场的需求。因此,按照市场机制和企业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高职教学活动及形式,确立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时代赋予新升格高职院校的责任。同时,这也要求新升格高职院校必须配备相关的师资力量,尤其是需要“知行合一”的“双师型”教师的加盟来增添高职教育的灵魂。本文拟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对正处在探索与发展期的广西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双师型”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1998年2月,原国家教委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提出教师应当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从事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提出: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2001年l1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提出: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关键。2002年5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逐步形成主要由企业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的讲授机制,重视教师的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社会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国家逐步完善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政策层次提升过程,对其要求也由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推广到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在具体政策要求上也由宽泛化向具体化过渡[1]8。长期以来,这些政策文件对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并集中反映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按时间先后依次经历了以下几种解释。(1)“双师”即“双证”,既具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又获得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室内建筑师、工艺美术师、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等)并从事高职教育的人员。(2)“双师”即“双职称”,既具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又获得其他专业技术职称(建筑师、工程师、工艺美术师等)并从事高职教育的人员。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专业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报第二职称,也可根据专业方向考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3)“双师”即“双能力(双素质)”“实践经验型”,高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而且要表现出行业职业素质和能力,即具有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参加实践工作经历的高职院校教师,包括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4)“双师”即“叠加”型或“双融合型”,强调“双证+双能力”,既持有“双证书”或具有“双职称”,又具有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参加实践工作的经历,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高职院校教师。(5)“双师”即“双层次”,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进行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的培养,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相匹配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外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校的专职教师有参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实践经验;二是企业的技术人员有在校兼职的现象[2]4。尽管当前有以上不同的“双师型”理解,但国家缺乏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认定机构,使认证资格管理得不到保障。综合上述观点,作者认为“叠加”型和“双层次”型的结合是当前较为符合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一种观点:既具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关的专业工程实践经历和能力,同时又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格的教学能力。这类师资是集学者(研究)、工程师(务实)、教师(教育)三者为一体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队伍。总之,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这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性和基本保证,它的提出既符合中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又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所必经环节。

二、广西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整体状况来看,新升格高职院校大多是经过“三改一补”改建而成的,办学时间不长,虽然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也对专任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其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建设与高职办学要求存在较大距离。目前,高职院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一方面常常因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在认识上忽略了必要的工程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因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硬性规定或实施的力度不大,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师资的要求,致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难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总的来看,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决策层领导对“双师型”教师理念的认识不够

尽管高职院校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进行了积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有些领导认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只是“面子工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上较大程度上依然重视学术型,偏重于学术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提升,轻视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领导甚至认为“双师型”教师难以量化考核,有碍于学校的管理效果,因此,管理层自然选择了便于实施量化考核的传统学术标准。同时有些领导对职业教育事业认识不足,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设定过程中一些管理者固守身份管理思想,割裂教师的原本统一体,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采取双重标准和带有歧视性的政策,在客观上使得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形成低人一等的心理阴影;同时,为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管理者加大对学术成就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而教师在满足经济、政治和学术等某一方面的阶段性利益后又转向了新的目标,形成一种带有维护或巩固自身利益性的学术研究。在这种利益环境的影响和驱使下,适应能力强的教师也转向了学术研究,即使以往必须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人员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也少了许多,因而导致“双师型”教师比例失衡,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二)专职教师来源的单一性,影响了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一直强调“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本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高职教育也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致使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差。对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寥寥无几,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实践工作年限偏低,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传授,专业课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行走于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形成产学研联盟三螺旋状态的良性循环态势,使学校毕业生得到市场的认可,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这一点上,201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教授,提出“要‘出海捕鱼,上山下乡’,老师们要走出校园,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去找课题,拿经费,找合作平台,最后的成果也要流向企业和社会,要在企业产值的5%研发经费中分一杯羹”。这样才能激活学校研发活力,突破中国高等教育研发领域的一些陋习和桎梏,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对社会的贡献度。因此,就目前状况来看,新升格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积极采取“三主”措施:“政校主导、企业主体、教师主动”。政策导向是决定教师个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表明“行动者和制度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人类设计并创造了制度,但又受制度约束”。政府和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引导不断优化师资资源,鼓励青年教师直接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培训,通过科学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参与到职业岗位中进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专任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在校内建设企业培训中心,构建“双师”培养基地,借助企业技术优势培训师生,实现师资共享、专业共建的双赢目标。作为教师个体,要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在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多维作用下积极主动参与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通过在企业、行业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

(三)专业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不足

根据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999]10号)中提出的高等学校平均师生比应为1∶14左右的目标,高职师资数量明显不足,离这一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3]。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硕士学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新升格高职院校是根据原国家教委提出的“三改一补”方针转型而来,这些院校的教师原来大多数以本科学历为主,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比例偏低,博士学位的教师极为少见,有些教师还是专科甚至是中专学历。学历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格局,学历整体水平离国家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而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比例极低。这些都是目前新升格高职院校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发展瓶颈。

(四)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很难避免出现“团伙”现象

新升格高职院校一般由几所学校合并而成,教职员工关系复杂,磨合需要过程,因而看似松散的团队其实隐藏着不同性质的“团伙”,如“老乡帮”“校友帮”“邻居帮”“老同事帮”等。这些团伙的官僚行为较为突出,他们比较注重小团体利益,常常做出有悖团队整体利益的事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院师资建设的良性发展。“团伙”现象损害了年轻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等一部分教师的利益,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使“团伙”外的当事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感,阻碍和限制了这些教师的发展空间,以致时间越长矛盾越突出,降低了这部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降低了其效能发挥,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顺利成长。

通过上述现状分析发现,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致呈现出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营造校园公平性环境等各种消极因素,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设定有失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仅阻碍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建设和发展,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建设一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4],也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的主要方向,更是一项推进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工作。就广西壮族自治区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已经制约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因此,加快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已成为打通高职院校发展“瓶颈”的系统工程。针对上述现实情况,提出如下两方面的措施。

(一)“内功修炼”,着力校内培养与建设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并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及教师个体要从根本上更新对传统教师定位的观念认知,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强调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作为后发展地区的新升格高职院校,要解决高层次、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引进难的问题,更要解决现有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外流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尽最大可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并优化多元的人文环境与人际环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明确了这一目标,高职教师的培养机构就要查漏补缺,改进自身在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中不完善的缺点,切实按照“双师型”教师标准培养和组建教师队伍[5]41。因此,学校要成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该小组或中心的主要职责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纲要;要根据专业发展情况、招生情况、教师现有的结构状况等,就“双师型”人数、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等制定出近期和远期内的目标;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轮流培训,开阔教师视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要帮助教师做好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以改善各专业教师需求与发展失衡问题。

2.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进修制度

在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教师在职进修已变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新升格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在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和支持教师的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职教行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或制度,彻底改变过去接受培训和进修是教师个人事情的片面观点,鼓励教师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参加或接受在职进修和专业发展活动,从而保证教师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提高的能力[6]38。诺斯认为:“制度是社会的一个游戏规则,更加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的设定一些制约。”这种约束具有人为主观性,既包括政府规定性的机制实施的正式约束,又包括被人们认可和自觉执行的非正式约束。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要求的职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意义重大而又迫切。教育部已认定了5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6个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认定了一批地方重点建设的基地。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网络也已基本建立起来了,初步形成了一批优质培养培训基地,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保障,但在具体实施中特别是在培养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尚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否则,既不利于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培养培训作用,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7]。

3.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2010年8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发布的《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第十二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提到,“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依托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形成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努力促成教师在职进修与到企业实践并重、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尽快造就一批既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专家、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又能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效果的优秀教师团队。完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制度,健全兼职教师跨校聘用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来看,教师培训愈来愈显得重要。逐步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与培养机制,符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措施和长远策略。当前,广西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教师整体学术水平较低,从其他部门招聘和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拔尖专业人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只有立足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具体措施,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进而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才能保障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进步的动力,提高队伍的稳定性,才是务实求本的方法,也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制定出一定比例的“轮空”编制,保证中青年教师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本专业较为前沿的新知识,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学术研讨会议及教材编写等活动,或进行学术休假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二是实施学术或实践项目“挂职”研修访学工程。有学者指出,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还不及实践所需知识的四分之一,其余的知识技能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才能满足需要[8]295。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区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到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及课题研究活动,在知名专家、学者或企业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参与他们的实际工作,汲取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扩大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创造有利条件[9]158。这里要强调的是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时,在绩效管理体系下,学校应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尽最大可能地杜绝专任教师在企业挂职期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10]。因此,“双师型”教师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不仅成为办好学校和办出特色的重要手段,而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1]21。

(二)借助外力,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广西新升格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方面不仅要在“内功修炼”的路径上有所突破,而且要通过外援加以推进,形成内攻外合的态势,解决教师来源单一化问题。积极拓宽从社会行业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来源渠道,缓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

努力培养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除了学校内部创造条件加强培养外,对于一些专业操作性较强、学校急需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从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服务行业引进,这就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即作为应用型的高职院校在招聘全职教师时不能一味地注重学历,要做到校、企学习与工作经历并重。从国际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经验,如英国规定:“大学本科实际工作两年后,再经过一年的教师资格培训才能担任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工作。”德国对教授们除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以外,在聘用前也要求证明他们在大学毕业后有5年在高校外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保证其能及时把握教学、科研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我国《教师法》规定:本科学历是取得教师任职资格的前提条件,普通高校教师必须是研究生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另外应鼓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国家应大力支持校企合作,行业的高水平专家接受学院的邀请进行专题讲座,同时企业根据教师进修的惯例,接受学院教师每学年定期到企业工作,并吸收教师成为行业协会会员,从而确保学院教师的教学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不脱离。

(三)大力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加快“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以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以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的培养构建教学体系,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要求。高职教育与社会各行各业联系紧密且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决定了从事这类教育的教师来源的多样性。也就是说面向行业一线引进兼职教师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兼职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升格高职院校,应努力完善有关人事政策,打破人才身份界限,疏通企业人员向事业单位流动的渠道,促进企业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担任专任教师,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采取主动姿态,先从简易处做起,破除陈规,大胆实践[11]。教育部原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中也指出:“为增加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所以,在保证专任教师队伍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设计师等兼职教师加强教学力量。这样既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解决急需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又能为教学、科研带来新的血液,使行业最新信息、最新技术及时传授到课堂上来,使学校及时掌握专业发展的动态,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实践性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加强学校与行业的密切联系。这是高职教育的要求,是符合高职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的[12],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要求:“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的20%以上。”作为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财力不多、物力不足的状况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现代人事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则,积极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或管理经验,熟悉行业,且具备高校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这种“请进来”的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能力,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办学的关键,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重、难度大,准确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合本区特点的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广西新升格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也已成为其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1]李淑娥.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基于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的案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吕淑芳.论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3]李卫平,赵歧华,刘启利.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8-60.

[4]雷 雨,卢羡文,彭梅蕾.潜心育人,传承创新——聚焦全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N].南方日报,2011-12-23(A11).

[5]徐 环.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刘建湘.高职学院教师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7]孙 湧.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C]∥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7-278.

[8]方 亮.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一)[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9]阎金童,唐德海,何茂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56-59.

[11]段仁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5):61-62.

[12]张光海.广东商学院师资队伍发展研究[C]∥曾小彬.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1-82.

猜你喜欢
升格双师型双师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