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八大课型的特点、模型及实施要求

2015-02-28 06:29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



初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八大课型的特点、模型及实施要求

洪荟春洪建林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但许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尤其是对课型的研究还未能深入,对课型的结构、模型及实施要求不能准确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主要有动手操作型、场景观察型、游戏探索型、社会实践型、课题研究型、校本特色型、阅读拓展型、学科融合型等几种课型。教师准确把握各种课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特点;课型模型;实施要求

洪建林,男,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此成果为江苏省第十期中小学教研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型及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课改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课程实施未能到位,主要表现为:教师课改观念陈旧,活动课程有名无实;课型意识比较淡薄,策略运用不够灵活;实践经验积累肤浅,能力素质未能发展;教师组织明显不力,学生合作不够深入;成果展示缺乏精彩,活动效果难以优化等等。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真正立足于生活数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突破课堂教学局限的课题研究还不够丰富,尤其是对课型的研究还未能深入,对课型的结构、模型及实施要求不能准确把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师把握了各种课型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厘清各类课型的特点及关系,有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

以什么样的维度或视角来划分课型,这是一个错综复杂、非常棘手的问题,每个研究者所采用的视角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型分类,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型体系。①划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活动地点的不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为课内活动型、课外活动型和课内外相结合型;也可以依据“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形态,把经常出现并有着明显结构特征的课进行归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主要有动手操作型、场景观察型、游戏探索型、社会实践型、课题研究型、校本特色型、阅读拓展型、学科融合型等几种课型。

一、动手操作型

1.课型特点:这类课型常用的活动方式有制作、试验、测量等,主要通过做一做、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来实施。

2.基本模型:精心设疑→实施操作→合作探索→展示汇报→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多数学习都是操作性学习,即人并不是被动等待刺激而是主动对环境进行探索。“综合与实践”离不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数学操作活动。教师从生动的情境入手,精心设计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先尝试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探索,最后由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点评提升,共同得出结论。

3.实施要求:动手操作型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尤为重要。首先是要做好活动场所、活动材料和活动工具的准备。这类课需要提供或者让学生准备一些活动素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方法上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2)方法指导及时必要。要讲清操作要领,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注意什么。教学时,面对多样的活动材料,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组织、讲清楚操作要领,那么整节课可能就会呈现混乱的态势,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4.教学举例: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活动课《周长是多少》时,教师可以设计“围一围”的活动,要求学生用一根线围成喜欢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先独立摆一摆,再进行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这样的合作重在让学生看到了组内拼成的不同图形,并对不同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和求同思维。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展示出不同的图形,通过比较异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不管形状怎样变化,周长总是相等的。

二、场景观察课型

1.课型特点:一般是向学生展示一幅(组)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场景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并进行数学思考,再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在自主合作的状态下解决问题。

2.基本模型:观察场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建构应用。在一幅(组)生活场景下,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场景,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生活世界,善于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对话,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自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3.实施要求:

(1)要把握活动主题。一般情况下,场景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明确的主题,主题有数学价值,同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把握、感受价值。

(2)要合作解决问题。场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有效解决,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合作。

(3)要善于主动发现。场景观察型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观察、比较,主动发现结论、方法或规律,能够建模并回归现实生活。

4.教学举例: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测定方向》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测定方向的?各个方向分别有哪些景物?通过交流,明确图中景物与观测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主动认识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测定方向的步骤和方法。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活动,由于小组的观测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组织交流时,要让各小组展示观测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主动联系不同的观测地点,体会不同结果的成因,强化学生对物体间位置关系相对性的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建构。

三、游戏活动型

1.课型特点:一般是以游戏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中游戏项目相对比较集中,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感知,积极体验、领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发现规律,并解决数学问题。

2.基本模型:游戏导入→问题驱动→合作探索→发现结论→活动延伸。教师通过生动的游戏导入课堂,产生问题,同时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对游戏活动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索,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数学思考,发现游戏的趣味之所在,探索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活动延伸阶段,要激励学生更为灵活地运用规则、结论等解决问题。

3.实施要求:

(1)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的情境。游戏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学生,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启心扉,产生更多的问题;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究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明白并遵守游戏规则。教学时,必须让学生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并按这个规则去开展游戏活动,从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3)要结合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更为丰富的数学思考,发现某些结论或规律,从而在玩中学、玩中思。

4.教学举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算24点”,学生活动兴趣浓厚,思维特别活跃。教师可以先组织一次“算24点”比赛,用3张牌进行,并明确游戏规则:(1)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2)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3)得数是24。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怎样才能快速地算出24呢?是不是任意三张牌上的点数都能算出24呢?是不是任意三张牌上的点数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呢?当出现4张牌时,比如,牌上的数是4、5、7、8,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中出现了4+5+7+8、(8+5-7)×4、(5+7)×(8÷4)等不同的方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四、社会实践型

1.课型特点:主要通过到社区、工厂、劳动实践基地等进行实地调查统计以及参与劳动实践等方式进行的活动。

2.基本模型:明确问题→参与实践→展示成果→拓展应用。教师要围绕现实生活的实践性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统计、参与实践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实践意识,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成果展示阶段,要重在实践性、综合性,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展应用重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实施要求:

(1)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会说”和“会问”。会说,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会提出数学问题。

(2)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思考。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在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并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影响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因素一大部分上为脱轨问题。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脱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影响脱轨问题的主要因素则为横风气动的影响。而高速列车的侧向力系数随着倾斜的角度的变大而变打大,当处于相同的倾斜角时,列车的头尾的侧向力系数明显大于中间非动力车的倾向力系数,这就是为什么一辆列车的头尾的形状不同于中间车厢的形状,且列车头尾的流动性更高,最大纵剖面轮廓线曲率较大,而更平缓的流线型使得头部纵向长细比系数越小,这就是为什么越高速的列车,其头部越类似于子弹的形状。

(3)在劳动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智慧劳动的意识,将数学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

4.教学举例:以笔者执教的一堂综合实践课《小小试验田——种茄子》为例,要求学生在学校劳动实践园地开辟一块长方形地种茄子,在活动方式上不仅有研究怎样栽、栽多少棵的数学思考过程,也有学生参与种植的实践过程。我将种植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活动一: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茄子的株距和行距,指导学生合作研究怎样种比较合理,要种多少棵;活动二:在劳动现场组织各个小组共同研究怎样测量株距和行距;活动三:学生亲手在试验田里种茄苗,实地测量株距和行距、借助工具打穴、亲自栽种茄苗。无论是思维层次的活动还是实践层次的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合作。

五、校本特色型

1.课型特点:以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特色活动等具有浓郁校本色彩的活动为主的课。

2.基本模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合作共探→展示成果→拓展引申。这类课首先要精心创设富有特色主题活动情境,从中引出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共探,运用数学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因为具有校本特色,更要让学生体会校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实施要求:

(1)精心选择具有特色的校本活动进行教学。

(2)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3)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教学举例:学校有一块劳动实践园地,要根据所种不同蔬菜的面积进行土地开辟,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案?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一些科技活动与数学有怎样的联系?你能运用怎样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资源。

六、阅读拓展型

1.课型特点:学生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阅读,获取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

2.基本模型:阅读资料,生发问题→搜集资料,研究问题→拓宽路径,解决问题→深度阅读,升华问题。

这类课是学生在阅读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产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或是运用阅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阅读中升华,在阅读中发展素养,提升能力。

3.实施要求:

(1)要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从阅读中产生问题,从阅读中生发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积极开展读报活动,不断拓宽视野,使数学教学彰显人文性,积淀更加丰厚的底蕴。

4.教学举例:以阅读为主的综合实践课《人们是怎样数数的》,需要教师编拟相关教材,更要求学生搜索更多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结绳、手指数数、算筹计数等多种知识,学生在拓宽阅读视野的同时,更要从中体会人们数数的历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由繁到简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人们的智慧。

七、课题研究型

1.课型特点:围绕“小课题”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动手操作型、调查研究类相比,内容覆盖面更广,操作过程更加复杂。

2.基本模型:明确课题→拟定方案→实施研究→得出结论→运用结论。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课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引领学生以课题研究的模式,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会制订研究方案、开展深度研究,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3.实施要求:

(1)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发“小课题”项目,帮助学生了解方案制作的要素。

(2),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课题,合理灵活地选择、组合信息,制定方案和实施方案。

4.教学举例: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球的反弹高度》为例,教师创设了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如球落下后会反弹吗?反弹多少次?反弹的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大皮球反弹的情况与小皮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针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了两个问题进行实验,即:反弹的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接着,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分组活动:先用同一个球做几次实验,看发现了什么?再用不同的球做实验,看又能发现了什么?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积极活动、主动思考,开展生活中的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八、学科融合型

1.基本特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这类活动课可以是各学科的融合,但又不偏离数学学科的特质,还可以是融合故事、智力训练的思维训练课,它有别于一般的课堂,它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及呈现各种现实问题,让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得到发展,重在求数学建模能力和思维形式的训练。

2.基本模型:提出问题→学科沟通→合作解决→展示提升。该课型主要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沟通,或者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纵深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广,也可以是将各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课。

3.实施要求:

(1)沟通学科联系,不等于舍弃数学学科应有的特质,而是巧妙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

(2)思维训练课要丰富活动形式,通过数学故事、小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尤其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

4.教学举例:绘本数学:三角形稳定性的故事。学生融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知识于一体,组内合作,有的编写数学故事,有的绘画,文本的形象化、生动性彰显了学科综合的特点。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和创新意识,活动课型丰富多样,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各种课型的特点、结构模型和实施要求,灵活运用各种课型的模型和方法,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应。

注释:

①叶澜主编,吴亚萍著.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0:21.

作者简介:洪荟春,女,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49-04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