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年级语篇教学的几个细节思考——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Story time教学为例

2015-02-27 16:5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吴晓芳
新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篇建构人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吴晓芳

关于高年级语篇教学的几个细节思考——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Story time教学为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吴晓芳

【摘要】文章结合课例,分析了目前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在教学中要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凸显故事的互动建构,明确语言的输出要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语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含量互动建构输出要求人文素养 【改进启示】虽然仍是表演故事内容,但是改变了形式。形式改变之后,需要学生根据课文的句自主创编对话,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储备,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的实施,自2012年秋季起,江苏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启用译林出版社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英语》)。修订后的教材对板块进行了调整,高年级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和Culture Time等板块组成。

Story time作为语篇教学,通过对话、短文、短剧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师已经形成了语篇教学的基本思路,但是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教学环节的清晰、教学过程的流畅,更要关注课堂中的细节,使英语课堂更加完善。下面结合实例,阐述笔者对高年级语篇教学的几个细节思考。

思考一: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

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常见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吸引他们去发现、探究,解开心中的疑惑。探究解疑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巧妙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

【环节描述】五年级上册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板块讲述的是金发姑娘来到了森林中三只熊的家,感到又饿又渴,于是喝了它们的汤,吃饱喝足后感到很累,就睡了它们的床。三只熊回来后发现了她,金发姑娘边喊救命边逃跑。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整体理解故事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ose house is it?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故事,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分析焦点】问题的提出会引导学生怎么去看故事、怎么去读故事。这个房子是谁的?学生可能就一心只想知道这个答案,对于小女孩饿了、渴了、累了都不会再关心。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看一下图片就知道了,根本不用去读文本;问题的思维含量不够,是有悖于提问者的初衷的。关键在于问题没有指向故事的整体理解。

【环节再构】观看图片,猜测话题。

Who are in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观看动画,选择标题。

What’s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B.A girl in the forest.

C.The girl is hungry and thirsty.

【改进启示】文章的题目是什么?这是一个指向故事整体理解的问题,学生只有在观看图片和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判断选项B和C都是指向细节的,并没有概括整个故事内容,只有A才是对故事的整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答和教师的问俨然是一个锻炼推理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思考二:凸显故事的互动建构。

在语篇教学中,学生常缺乏语言建构的机会。正是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少充分的语言建构的机会,造成语言内化过程的缺失。学生缺乏语言生成能力往往导致读后无法自主提取信息,无法自如运用所学语言交流。教师应基于文本,以语言学习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各种阅读任务或活动,渗透有效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对语言材料的正确感知,从而主动进行语言建构,优化语言学习过程。

【环节描述】如五年级上册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的故事板块教学,在进行整体阅读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细节信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并学习语言知识。之后训练朗读,培养语感;自由朗读,复述故事,巩固文本的学习。

【分析焦点】从故事情节的梳理到复述故事,学生没有知识内化的过程,是会阻碍语言输出的效果的。

【环节再构】在细读故事之后,增加一个故事互动建构的环节。

1.出示课文图片和人物语言,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文本,给图片配上旁白。

2.出示课文图片和旁白,让学生来填充人物语言。

【改进启示】语言学习是一个由语言输入到内化,最终到输出的过程。语言输出作为一节课的核心环节之一,仅停留在预设的层面是不够的,而应渗透在整节课之中,要设计阶段性的语言输出任务。这两个活动为学生适时提供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促使学生对阅读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再加工。

思考三:改变语言的输出要求。

语篇复述作为一种语言输出方式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中,学生被鼓励去尝试进行大段的语言输出。在语段输出时,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和连贯表达等能力得到了锻炼,但这仅是个人独白,真实的交际中说话人不会旁若无人地把自己想说的和盘托出,而是必须时刻关注对方对自己话语的反应,并做好被打断、重新组织语言或增补信息的准备。而对话表演则侧重于学生双向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输出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混为一谈。

【环节描述】六年级上册Unit4《Then and now》的故事板块讲述的是Mike一家过去与现在的变化。执教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这样两个活动:

1.阅读课文,复述课文。学生自由阅读故事后,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2.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四人一组,每人表演一幅图。先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准备,然后到台前表演。

【分析焦点】这两个活动偏重于个人独白,虽然也有表演,但仍然是把课文内容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只是锻炼了学生篇章的概括能力及正确表达的能力,不属于正常的交际活动,学生没有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再构】在复述课文、表演故事后,再设计一个教学活动:Daily Talk Show

Topic:Then & now

Guests:Brown’s family

Host:×××

思考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1年版《课标》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语言学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感的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言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

【环节描述】在执教五年级上册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板块时,执教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整节课结束时,出示了这样一句话: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彼此和谐相处。

【分析焦点】人和动物为什么是朋友?又为什么要互相帮助,彼此和谐相处呢?教条式的语言,不会触动学生内心柔软的部分。学生没有自主体验,是无法产生真情实感的。

【环节再构】在复述课文后,设计这样两个活动:

1.让学生进行想象,自己给故事续写一个满意的结尾。她安全离开了吗?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也许三只熊并没有伤害金发姑娘,反而和她成了好朋友)

2.再进行想象,自编对话。也许金发姑娘还会带她的朋友再次拜访三只熊的家,偿还了上次吃掉的食物,让她的朋友也和三只熊成为好朋友。

【改进启示】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换个角色,换种思维,就会产生有创意的表达,而且表达时语言也很丰富。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追求语篇教学的细节思考,应当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职业诉求。教学细节处理得当不仅仅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心智的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丁海英.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阅读中环节的问题剖析及其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3.

猜你喜欢
语篇建构人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人文绍兴
建构游戏玩不够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