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联添光彩,画龙点睛显智慧——对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15-02-27 16:59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殷玉萍
新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对联长征笔者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 殷玉萍

巧用对联添光彩,画龙点睛显智慧——对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殷玉萍

【摘要】对联,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将对联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是触摸这一瑰宝的有效方法。文章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的教学实践,在“妙”字上做文章,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围绕领悟文字精妙、拓展思维想象、提升写作技巧等三个环节就对联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力求实现学生从品联到析联再到创作的渐次转变。

【关键词】初中语文巧用对联激发兴趣

对联,是汉语言文学中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对仗工整,平仄相谐,用词精巧,意蕴悠远,巧妙地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炉,是文学宝库中一朵骄人的奇葩。著名的汉学家盐谷温博士将之称为“中国文学的特产物”。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机地渗透对联的教学,能让学生透过这扇独具一格的文学之窗,领略汉语的精思妙趣,进而引发学生创作对联的闲情雅趣。

一、激发品赏兴趣,领悟文字精妙

在《七律长征》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对联:“餐风饮露,穿越苍凉荒漠;沐雨经霜,迈过泥泞沼泽”,供学生欣赏并推断这是一幕怎样的场景。学生马上被谜一般的对联吸引住了,很快他们就兴奋地破解了“谜底”——长征。笔者趁热打铁,请学生尝试为对联配上横批,一时“长征万岁”、“红军神武”、“英雄无畏”等“豪言壮语”脱口而出,学生的兴致空前高涨。而对联本身的对仗精练之美,也拨动着学生的心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营造出良好的乐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本堂课充满期待,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颇佳。

而在《草》的教学中,笔者则以对联邀历史人物共舞:“勾践卧薪尝胆终复国;总理辨草验毒救战士”;古有“一代霸王励精图治创不灭神话”,今有“一位伟人鞠躬尽瘁成不朽丰碑”。一棵小草与一位伟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勾连古今、时空交错的魅力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朗朗上口的音韵之美令他们的眼神也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接下来的教学便畅通无阻。

在《长征组歌》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调虎离山,四渡赤水称神笔;甩追破堵,二出川贵戏疲敌。这是一个大快人心、令人拍案叫绝的长征故事,你们想听吗?”对联一出现,学生眼前一亮,精神百倍。智慧的故事总会吸引好奇的心,而战胜敌人的故事更能促使学生正义感的萌发,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欲望。而此联精巧的对仗,也如绽放夜空的烟花般夺人眼球。

二、借助对联意蕴,启示思维想象

1.归纳内容要点,明晰文本思路。课堂中对联的巧妙穿插,会使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灵动活跃,尤其是在课文内容要点的归纳方面,对联更有其独到的文意优势。如《老山界》一文主体部分的第2~33节,描绘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辛,抒写了四“难”。笔者以对联的形式扼要展示了这“四难”:

山势险峻路狭窄悬崖陡峭石满地——走路难

夜宿之路寒刺骨身临悬崖命攸关——睡觉难

粮食奇缺意志满腹中饥饿勇气填——吃饭难

装备笨重路难行枪声密集敌紧追——处境难

朗朗上口如歇后语般的“四难”概括,让学生充满了新奇感;整齐的对仗,更使学生印象深刻。

而《<长征>节选》段落内容的概括,则更是令学生耳目一新:

炊粮断,战士饿死征途中为救急,彭总举枪欲杀马

腹中饥,战士横卧命垂危让炒面,团长舍生赴水塘

失战友,首长含悲致哀思救战士,彭总忍痛杀战马

篝火会,战士高唱马赛曲军粮至,红军沉浸欢腾中

以独特的三七字形式进行要点概括,令学生拍案叫绝。精巧的归纳让一篇普通的课文闪烁出别样的光芒。而这一环节的巧妙设置,也为接下来的深入理解和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对联形式提炼课文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之效,使学生在品赏文字的馨香之中获得了美文美语的陶冶。

2.激活学生思维,放飞想象翅膀。《老山界》一课教学伊始,笔者出示预先拟好的对联:“满天星辰似银河浩瀚;之字火阵如蛟龙出海”,以多媒体呈现精美画面并辅之以板书,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大胆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来描绘对联中展现的画面。学生跃跃欲试,将此情此景描绘得异常美好和壮丽,想象绮丽,甚至一度沉浸在自我营造的美妙世界里。笔者对此欣喜异常,因为这才是孩子唯美心灵的真实展现。由于对联被恰如其分地引入教学,使这个环节不仅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也引发了学生对本课的期待。最后笔者揭开谜底:“这幅壮丽的图景,是红军长征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时的情形。在茫茫黑夜中,如此艰苦卓绝的跋涉,作者却描摹得如诗如画,原因何在呢?”这个大大的问号,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对本课主旨的探究欲望,因此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理解课文中心的难关。

三、鼓励运用对联,提升写作技巧

在赏析《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时,笔者边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边绘声绘色地描述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而后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拟写对联。在视听盛宴中,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对联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时“红军声东击西,神机妙算;敌人机关算尽,马失前蹄。”“大渡天险从容过;势如破竹何人敌”、“天街窄桥上,根根铁索凌空寒;深山狭谷间,密密弹雨穿肠过”等跃然纸上。中学生毕竟是感性胜过理性,特定的情境最易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和潜能。笔者利用学生拟对后的自我陶醉情绪,再次出示上联:“跨越五岭攀登乌蒙志壮千山”,让学生试对下联。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对出了下联:“抢渡金沙飞夺泸定情满万水”、“巧渡金沙神夺泸定气盖万里”……对联虽是只言片语,但对写作技巧、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学生常常进行此类训练,日积月累,其写作能力必然大大提升。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臻成如此完美的鹅卵石。”我想:对联教学就是语言的载歌载舞。对联,载着一船星辉,从远古走来,历经千载,引领我们步入熠熠闪光的文学天地。对联是思维马达,能有效实现学生与语言的互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绝好载体。对联是源头活水,引入日常教学的长河中,必能使语文甘泉源源不断。

猜你喜欢
对联长征笔者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