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虚拟学习社区的动态构建

2015-02-27 16:59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毛军芳
新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动态习作

□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 毛军芳

小学语文虚拟学习社区的动态构建

□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毛军芳

【摘要】我校在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中,围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管理,较好地探索形成了互动共生、助推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平台,学生能借助这一网络平台,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较好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语文学习社区动态构建

社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行政区域和虚拟网络社区等方面。它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而形成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支撑平台,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人员的动态组合、时空的动态拓展、内容的动态更新、方式的动态变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在构建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有效培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人员的动态组合是构建成功的前提

语文学习社区的构建主体,传统印象中大多是比较单一的对象。一般由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或语文教师完成构建。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力求使构建主体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把更多的学生及家长也纳入到构建主体之中。学生主体的加入,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社区的归属感及亲切感。家长主体的参与,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对孩子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1.教师主体——搭建框架,引领方向。

(1)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搭建社区框架,建立模块,建构社区。对社区的主要成员设定权限,并按社区成员的不

同贡献,制定出等级上升制度,同时加强对社区成员的审核。

(2)语文骨干教师担任各版的版主,负责对社区的有关板块的管理。结合课文内容或学生实际情况,发起针对性的讨论帖,引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关注与参与。

2.学生主体——自主参与,体验成功。学生自主参与相关课程资料的收集。在学习新课文前,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对课文的背景资料进行初步的了解,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上传到相应主题帖中。

3.家长主体——关注学校,共谋发展。家长的加入,使他们更关心孩子的进步,更关注学校的发展。在学习社区中,首先,他们增强了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并加以针对性的辅导。其次,他们能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功能,协助孩子在自主学习社区中提供各项资源。第三,家长们也积极为学校社区提供资源,出谋划策;有的家长还利用自家的录像机,拍摄春天、秋天的美景,上传到社区,把这一社区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园。

二、时空的动态拓展是构建成功的保证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学习社区这一平台,对教学时空加以拓展、延伸,更注重培养学生自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发展性学力。

1.学校为主,开放最大时空。我们在学校,利用专门的综合性研究课程,组织学生在学习社区中学习。有围绕某一专题进行学习,也有学生根据爱好,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筛选材料、重组材料,锻炼了语文的概括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在中午课余时间,喜爱学习社区的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他们来到社区,侧重于习作的交流;他们会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文,上传到学习社区,供同学们学习和交流。

2.家庭为辅,适当拓展时空。有条件的家庭,学生在家庭中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在学习社区中学习。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课外书的阅读,上传交流习作的感悟,也可以对某一主题帖,跟上自己收集的材料。他们在学习社区中徜徉,按自己的兴趣,尽情浏览、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培养了亲情和师生情谊。

三、内容的动态更新是构建成功的关键

虚拟学习社区的内容,因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处于日益更新状态,呈现出丰富性、综合性等一些特质。我们将学习社区内容划分为主题阅读、名著导读、习作分享、“网上中华行”等特定栏目。

1.主题阅读,丰厚课文内容。主题阅读,主要由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一方面是对教材进行前置性学习,了解课文背景及作家资料等,一般从文字资料、照片、视频等方面进行收集。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找了大量的资料,包括秦兵马俑如何被发现、秦兵马俑如何制作、各俑坑的介绍,以及秦始皇陵、后世影响等,收集了丰富的照片及视频材料,丰厚了课文内容,拓展了学习视野。二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延伸。如在学习了《海伦·凯勒》后,同学们上传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在阅读后写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感受,对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的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2.名著导读,积淀文学素养。学习社区中的名著导读资源丰富,也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延伸及小学生必读书目,选择搜集材料,并不断丰富的。学生或独立或和家长一起,在名著中徜徉。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曾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快读或精读。名著导读的资源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3.习作分享,提高习作水平。网络资源是开放的,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们注意从扶到放的过程。“扶”时,我们按门类在相应专区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四季景色的优美词句,人物的外貌描写……),使学生能参考素材,写出自己的习作。在佳作区,学生的优秀范文附上教师的点评,也在指导着学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放”的过程更侧重于相互的分享与交流。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上传的作文进行点评。首先教师要作好点评指导,点评的内容包括明确习作要求、纵观习作的结构、揣摩习作的遣词造句等方面。其次是学生在指导下的点评,他们对欣赏的优美的字、词、句等做上记号,在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批注。这样,一篇文章,多人阅读,多人点评,多人受益。以评促讲,以评促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习作区,我们还非常重视习作成长的过程——新手区,这里都是第一次上传的文章,未经修改,还显得相对粗糙;进步区,是在多人点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的文章……这样,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修改,从而使习作水平有较大的飞跃。

四、方式的动态变革是构建成功的本质

基于网络的学习社区活动中,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为主导型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一种全新的、灵动的、有生命张力的学习形式。它着力倡导的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1.自主成就活力。在学习社区学习中,学生不再是传统教育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寻觅者和学习的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是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学生只要通过网上注册,就可以进入一个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体系,从社区的资源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时间也更具弹性,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教学特点。

2.合作提升有效。《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们在平等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学习的互助合作。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专长,经讨论、沟通,使知识得以分享,智慧得以撞击。学生在沟通和分享中藉由别人的观点促使自我反思,并能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新型武器》的教学中,学生自发分成N个学习小组,搜集各种不同的新型武器,概括不同武器的特点和作用,形成一个个系列,不仅节约了搜索时间,而且更多地分享到他人的学习成果,从而对新型武器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教学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静态网络资源如何进一步构建,使各种信息资源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最终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将是我们今后需要更多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动态习作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动态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习作展示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