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城同构”的襄阳山水名城建设研究

2015-02-26 15:59张润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名城襄阳山水

张润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襄阳“山水名城”的多维构成

(一)“山水城市”概述

“山水城市”的概念是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吴良镛先生在畅谈山水城市与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时指出:“‘山水城市’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山水城市”——这“山水”泛指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这“城市”泛指人工环境(human environment)。“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二)襄阳“山水名城”界定

森林之城是指襄阳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强调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注重森林多功能利用和多效益发挥,各项建设指标达到相关标准的城市。生态之城是指襄阳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之城是指襄阳将园林与城市高度融合,它“城中有园、园中有城”,重在“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巧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秀水之城是指将襄阳建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形成“水为脉络,连接组团,融合绿心,水绕城走,城依水建”的“水中大城市”的格局。文化之城,城市文化既是城市的历史产物,又是城市发展中的动态现象。“山水名城”既要把握襄阳特性这一灵魂,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要塑造完美的文态环境。

二、襄阳“山水名城”的特色分析

(一)襄阳“山”之特

第一,灵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襄阳地处秦岭大巴山余脉,地貌多姿,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襄阳境内的山水不以高、险为主,而以清丽、秀雅为特色。第二,厚重。襄阳山川不凶不险,秀美可人,物产丰赡。襄阳山峦叠嶂、岗翠峦青,山上林木叠翠、万木峥嵘,土特众多;山下矿藏丰富,山间溪沟流水潺潺,水能蕴藏丰富,山水林结合,风光旖旎。襄阳山川文化叠加、互为犄角、悠远绵延。第三,田园。襄阳山水的地质概况带来了襄阳古城布局的“道法自然”;襄阳艺术追求为崇尚自然,襄阳城依山傍水而建、山水环抱。

(二)襄阳“水”之特

第一,清澈。襄阳水资源清澈、水质好,地表水矿化度低,总硬度适中,多属软水,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水质的标准,境内的汉江水系条件更是与欧洲著名的莱茵河相当。第二,温暖。汉江流域年平均水温在15~17℃之间,境内的温泉水常年保持在36-39℃左右,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古人认为,是山都有精神,是水都有灵性。汉水的澄碧、温度的适中,催生出“襄阳水”灵动、温暖、优雅、智慧的形象代言人——汉水女神。第三,包容。襄阳水兼收并蓄,襄阳的径流水交汇了长江水系和江淮水系。襄阳的一江碧水左手牵起《诗经》、右手牵起《楚辞》,让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在此发源、交汇并温润着后人;襄阳的水与山相得益彰,襄阳人用襄阳水改造襄阳城,营造出山、水、城交相呼应、同生共荣的氛围。

(三)襄阳“城”之特

第一,延绵存续。早在1万到2万年前,襄阳的土地上便留下了人类开拓、生息、繁衍的痕迹。襄阳建城史,至晚可追溯至2 800年前的西周时期。秦统一六国后,襄阳成为秦南控楚地的重要据点。最迟在西汉前期,襄阳县正式设立,隶属南郡。第二,固若金汤。冷兵器时代,襄阳是中国南北东西交通的重要要道和枢纽,号称“天下腰膂”。襄阳城建设首要之义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军事防御能力。襄阳城在城市建设上踏踏实实地践行着它的军事目标,襄阳城的防御工事全国闻名,区域位置举足轻重。第三,恢弘大气。襄城内外城建设标准实践了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城郭”理论;襄城、樊城不同的城市角色分工符合中国传统城市建设“南城北市”构建理念。襄阳城内的街道基本上市棋盘式结构。

(四)襄阳“文”之特

第一,缤纷璀璨。襄阳文化在民族与宗教信仰角度来看,多元因子并行不悖、同生共荣,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的交融发展,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和谐相处;襄阳文化人物繁盛,既有本籍名人,也有众多大家迁徙至此或隐居或求学或著书或传道;襄阳既有两千多年前的薅草锣鼓、端公舞、汉江民歌、沮水巫音、口丝弦等,也有数百年历史的大越调、宜城兰花筒、襄阳花鼓戏、坠子曲艺以及新兴的现代都市歌舞剧。第二,蕴藉深厚。中国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是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的重要传承区,楚文化、汉水文化、诗词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交替融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第三,多元融合。汉水是我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作为汉水流域最重要水陆码头,襄阳商业文明延绵2 000多年。经济生产力折射在文化上形成了襄阳南北文化交汇的特点,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交通并发酵。第四,繁荣昌盛。商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成就了襄阳都市文化的繁荣昌盛,例如七夕节、穿天节、牵钩之戏、龙舟竞渡、苞茅缩酒、端公舞等民俗,汉广、西曲歌、大堤曲、襄阳腔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虽时代不同、体裁有异,但均是襄阳都市文化的见证。

三、襄阳“山水名城”发展定位

(一)襄阳“山水名城”个性特征

襄阳迄今还没有说得上被广泛认同并能够简练概括城市独特形象的短语佳句。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维赞美襄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从建设山水名城的角度考虑,从襄阳山水的“近”、“亲”、“融”的特点,能否采用“乐山乐水乐襄阳”呢?

(二)襄阳“山水名城”发展定位

生境美:是山水美、自然美。反映的是襄阳的生活美和自然美,使“山水襄阳”达到“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目的。

画境美:是形象美、艺术美。襄阳“山水名城”不是机械地模仿大自然的真山真水,而是对其进行精炼和筛选的艺术概括。

意境美:是理想美。襄阳“山水名城”能让人有触景而生的浪漫主义激情。襄阳“山水名城”不仅仅满足于客观的描摹、写实,而是积极寻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韵外之韵”。

(三)基本原则

1.体现人文、生态理念:在提升城市基础服务能力中体现人文生态理念,在提升城市辐射影响能力中体现人文生态理念,在提升城市科学、持续发展能力中体现人文生态理念,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中体现人文生态理念。

2.凸现城市历史文脉:襄阳“山水名城”建设要注重襄阳历史底蕴的发掘和延续,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保留历史文化古迹,传承襄阳优秀历史文化,将城市的历史风韵与城市的现代气息完美结合,打造魅力四射的人文襄阳。

3.布局的整体性与过渡的连续性:从城市发展整体性、连续性出发,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要综合考虑襄阳整体的地域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和历史特色,既关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关注城市的人文建设、生态建设,凸显城市整体魅力的提升。此外,城市要注重发展的延续性,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建设的同时,也要与城市的传统、文化、理念相承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四、襄阳“山水名城”发展格局

(一)青山环抱——“山为伴”

1.青山工程:坚持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通过对山、水、城、洲的科学规划、保护、治理、建设,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车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森林生态网络。

2.绿道环绕工程: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功能化、人性化”设计理念,按照有利于市民、游客观景,有利于安全,有利于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上,既要充分体现襄阳的特点、特色,体现襄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山山相连工程:将岘山、习家池、虎头山、羊祜山、真武山、隆中山、鹿门山、万山“串”起来、“联”起来,实现统一发展思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理念,统一旅游线路,使其环环相扣,点点相联。

(二)碧水联天——“水为情”

1.水“绿”工程:实施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护与应急水源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畜禽养殖企业污水治理、餐饮业、医疗及垃圾渗滤液污染治理、水环境监测与应急系统建设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襄阳水环境质量。

2.水“动”工程:让汉江动起来,建设汉水文化小镇、低空运动项目基地、水娱乐中心、沿江建设汉江十渡,汉江风光带申报突出汉水文化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3.水“通”工程:将汉江与唐白河、小清河、七里河、襄水、连山沟、滚河、淳河、浩然河等8条主要河流,与护城河连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九水润城”水系、水网。

(三)生态绿洲——“洲为心”

1.“绿心”建设工程:快修复岘首山、万山、团山等山体生态,精心建设鱼梁洲“城市生态绿心”,加快建设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城市生态绿肺”,进一步增强襄阳汉江、长寿岛等“城市生态绿肾”功能,保护好“一江两洲三山八河”等自然生态环境。

2.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建设以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湿地公园群,建成数个具有湿地保育区、生态恢复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域,以洪泛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少量人工湿地和山地森林为补充的复合生态系统。

(四)通城达江——“路(桥)为媒”

1.“山”“水”“洲”“城”相联工程:通过“路”、“桥”、“舟”、“(绿)道”将襄阳“山”—“水”—“洲”—“城”串起。将山引入城中,成为城市的盆景。将水引入城中,成为城市的“精灵”。

2.一路一景工程:在公园、绿地建设中,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坚持完成配套设施,强调自然式、组团式的景观效果。在城市主干道绿化中,要做到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就覆盖到哪里,“襄阳故事”讲到哪里,“一路一景,一路一故事”凸显襄阳的文化特色,凸显襄阳的生态特色。

(五)紫薇香城——“城为景”

1.现蓝工程: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把工厂迁出市区,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安装尾气排放净化装置,提升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等,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产生的源头。

2.建园工程:建成中华紫薇园、襄阳梅花园,建设以郭靖、黄蓉为题材的大侠主题公园,建设襄阳汉水女神公园、三国文化园,建设古城旅游综合体等。建设园林生态景观要注重襄阳文化的植入,要使游人能亲近。

3.飘香工程:飘起“紫薇香国”美名,开拓、挖掘“紫薇香国”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襄阳有一份靓丽的名片。加快老城区及新城区女贞、紫薇种植力度,切实突出襄阳城市的市树、市花精神。

4.亮化工程:用灯点亮(靓)襄阳,用灯点亮(靓)汉江,规划设计襄阳夜景艺术照明方案,应用灯光艺术手法,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空间、质感、层次、方向等设计要素展现靓丽襄阳。

(六)文化名城——“文为魂”

1.古城保护工程: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保护和传承文化,建一座有文化味的古城。未来20年襄阳古城保护的方向是减人口、矮建筑、弱交通、通城墙、连活水,方向明确,关键是如何以文塑城、以文兴城,在文化植入的精、准、细上做文章。

2.文化识别系统: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融入文化元素,在道路、建筑、区域等名称和设计时要凸显襄阳特色文化,让襄阳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人们的言谈举止。要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发掘优秀地方文化,加强文化保护和宣传,提升襄阳文化的影响力。

3.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加强以三国文化为核心的系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加强文化包装和管理,开发出更多的特色文化产品,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发展,形成规模宏大的文化产业,使文化襄阳与产业襄阳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4.精品文化旅游工程:以文化引领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建立精品文化旅游工程,是襄阳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打造以古隆中为重点的三国文化旅游区,将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同时要大力开发汉水文化,建立汉江旅游风景区,以江护城,以江助文。

5.原创文艺精品工程:充分挖掘襄阳“汉水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中蕴藏的丰富文艺创作题材,用开阔的视野、大胆的创意,开发一批实景剧、舞台精品、影视剧、文学艺术作品,推出一批优秀文艺精品,达到弘扬襄阳文化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名城襄阳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神秘的包裹
北威州名城名展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