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2-26 15:59肖兆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襄阳院校培训

肖兆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 湖北 襄阳 44105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只有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同步了,我国才可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因此服务新农村发展是一项战略任务。地方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服务新农村发展是其重要职能,研究和探索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发展模式,对新农村建设及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办好涉农专业,培养实用人才服务新农村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新农村发展输送实用型人才是其重要的职能之一。首先,地方高职院校要围绕新农村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开办涉农专业。涉农专业既包括传统农业的专业,也包括为新农村发展服务的相关专业。涉农专业多属艰苦行业,工作环境较差且待遇不高,受传统轻视农业观念影响,学生多不愿意报考这类专业,即使报读这些专业,也有不少人毕业时放弃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而选择进城改行做其它工作。为此,地方高职院校要从国家新农村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把办学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办涉农专业,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更多的毕业生融入到新农村发展中,并使其成为骨干力量。第二,地方高职院校要向新农村输送合格人才。所谓合格人才,是指“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农村建设人才,他们扎根新农村,并且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培养新农村合格人才,必须明确定位,实行开门办学,创新机制体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为新农村发展输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型人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襄阳职院”)开办有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及应用、园林工程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涉农专业,学院非常重视涉农专业建设,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是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院为涉农专业新建了实验实训大楼,充实了实验实训设备及仪器,新建了校内宠物医院和实训基地,使校内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加大政策倾斜,不断扩大涉农专业规模。为了进一步发展涉农专业,学院把畜牧兽医及其相关专业(群)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示范骨干项目建设,其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还通过举办“一村一名”村干部班,对畜牧兽医专业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等实行单独考试招生等措施,使涉农专业规模越办越大。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涉农专业毕业生质量。学院实行开门办学,以“办学董(理)事会、行业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为主导,政、校、行、村联动,促进了校企(镇、村)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取得了丰硕成果。[1]如畜牧兽医专业,从2005年开始,与襄阳正大公司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经过近10年的努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襄阳正大公司及其它养殖业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其教学成果《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湖北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四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涉农专业可持续发展。从2013年开始,学院加大探索专业实体化改革力度,出台了《襄阳职院专业实体化管理办法》,形成了专业主任聘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用人机制,以毕业生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率为主要依据的分配制度改革机制,专业主任、任课教师、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机制,专业主任是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培训、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而给涉农专业以更大的专业发展自主权,从管理体制机制上为涉农专业建设提供了保证。

二、开展农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服务新农村发展

农民是新农村发展的主体,而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业国,新农村发展需要培养千万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将是我国继“普九”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农村教育工程。[2]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是实现这一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地方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培训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发挥其重要作用,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不少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较为有效的培训模式,为新农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襄阳职院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是完善培训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把对农民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构建了由学院、系、专业三级培训机构组成的培训体系,对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责、目标、任务进行了合理划分,协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学院还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教师持证上岗,并且对他们进行定期轮训,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是研究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农民培训不同于课堂教学,培训之前必须对他们的需求、知识水平和学习时间等进行研究,以便选择培训模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对于政府下达的各类培训计划,如阳光工程项目等,要分析受训对象的特点,选择好示范现场,以问题和案例为导向组织教学,并利用集中受训机会,组织好交流活动。对于合作企业新员工上岗培训,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着重对操作规程、技术规范、新技术、新技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了搞好送科技下乡的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培训,更好地了解农民培训的需求,学院出台了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相关规定,要求涉农专业教师两年内深入农村不少于一个月时间,并且纳入到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中。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共赢。通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学术论坛,多种渠道为农民获得科技信息搭建平台,如学院两年内承办了“鄂西北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研讨会”、“规模化猪场病研讨会”等10多场学术会议,与会人员达600多人次,以会代训,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又如,“问道千山———中国·襄阳三农领袖论坛”,与襄阳市40位创业农民签署合作协议,全程免费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创业辅导,这种合作培训模式,受到了与会的湖北省农业厅领导充分肯定。

三、共建服务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服务新农村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在新农村共建服务基地,主要指综合示范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分散型服务站(点)等。可采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农合作等方式共建共享共赢,学校主要是出智力、技术,当地政府、农业企业、农民主要是提供政策、资金、场地、资源和劳动力等。地方高职院校通过共建服务基地,融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息咨询、文化引领、合作经营等为一体,在对新农村发展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在招生宣传、学生实训实习、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项工作。

襄阳职院在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参与办学作用的同时,积极创建服务基地,带动引领新农村发展。一是与政府共建综合示范基地。利用自身己具备的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当地政府共建服务基地,如襄阳大学科技园是襄阳职院与襄阳市政府共建的科技孵化基地。建园一年多来,己入驻30家企业,成为襄阳市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又如与襄州区程河镇签订合作协议,在农业产业综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目前已完成程河镇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和柳编产品升级换代的前期工作,并为该镇培训三期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二是与企业合作共建技术服务基地,如与襄阳正大公司等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资金和管理人才,校企联姻共建了鄂西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正大动物保健中心),两年来正大投入9万元专项经费,作为中心活动资金。双方共管,学校主要承担样品检测工作,为正大公司200多家猪场客户共检测血清约3 100多样次,检测内容涉及常规病原体、抗体,提供细菌分离、药敏试验、消毒效果评价和水质分析,还为鄂西北100家猪场、80多家鸡场进行现场疾病诊断,受到了广大养殖业的欢迎。三是与农民合作社共建特色产业服务基地。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的湖北麦冬产品,品质优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在欧庙镇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面积1 000多亩。为了进一步发挥湖北麦冬的品牌效益,又与隆中药业公司合作进行《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与GAP生产基地认证》联合攻关,为使湖北麦冬成为国家级种植基地,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智力服务。

四、发展研究机构,解决技术问题服务新农村发展

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与本科院校相比,其研究机构较少、研究力量薄弱,加强研究机构建设尤为重要。从科研的内容来看,重点侧重于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因此研究项目主要来源于行业、企业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府服务职能转移力度,在新农村发展中政府转出的多是以项目为载体的政策研究和技术问题,这些也是高职院校进行科研的重要内容。政府服务职能转出的项目往往是按照一定程序转移给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组织,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接政府服务职能转移的项目,可通过成立研究机构、专业实体化等形式,形成具有一定实力的实体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竞争政府转移的服务项目,以此服务新农村发展。

襄阳职院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瞄准新农村发展需求。从2012年开始,先后成立了乡村发展研究所、动物疾病监测研究所、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植物研究所、应用真菌研究所、襄阳市水产研究所等十五个研究机构,其中湖北麦冬工程中心、真菌研究所己发展为市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致力于新农村发展问题研究,承接社会服务型科研项目50多项,获得技术服务费100多万,取得了初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乡村发展研究所注重调查研究,用不到一年时间,在襄州区程河镇先后走访了29个自然村,形成了《襄阳市农村农田土地流转状况调研报告——以程河镇为例》的调研报告,《襄阳市古城落调查与保护研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襄阳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比较研究》等也被襄阳市科技局确定为2014年立项研究项目。2013年,襄阳职院与襄阳市水产局合作成立了襄阳市汉江水产研究所。研究所结合本地水产业的需求,先后承担了《汉江襄阳段长春鳊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汉江襄阳段增殖放流鱼类繁育基地建设》、《2013年襄阳市汉江襄阳段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等15个项目,有13个项目成果被市水产部门采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地方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3月,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应用真菌研究所与襄阳农业委员会合作成立了襄阳市食用菌协会,协会聚集了全市各级食用菌管理部门、龙头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基层食用菌组织和一大批种植大户、商贸大户,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基地。协会努力为会员、行业、政府和社会提供中介服务,发挥沟通政府和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全行业的整体利益,促进区域食用菌行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区域职教服务新农村发展

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应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区域内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力度,探索高职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内涵建设、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推进区域内资源共建共享、学术交流、人员互派互用、实现校校互动、校地互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间协同服务新农村发展的功能。也要加强与区域内中职学校的联系,在服务新农村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探索在招生、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培训、学生实训与竞赛、就业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职与中职间协同服务新农村发展的功能。

襄阳职院是国家立项建设的骨干高职院校,通过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襄阳市第一职业教育联盟”等组织,在区域职教服务新农村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09年6月,由襄阳职院牵头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自成立以来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联合育人平台,形成圈内高职院校发展特色,增强各自实力,服务圈域经济。如由襄阳职院主持的《鄂西圈文化旅游专题特色数据库》通过验收,成为CALiS平台中的重要内容,丰富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2011年10月,襄阳市以襄阳职院为龙头,以各县(市、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主要成员,组建襄阳市第一职业教育联盟,设立理事会、校长联席会、专委会三级决策、指挥和工作机构,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师资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和学生素质拓展委员会,启动了成员学校对口联系计划及系列协作共建活动,成效显著。面向中职学校开放共享资源,优化了区域中职的办学条件,共享政策资源、优秀师资、设备资源、就业信息、科研成果。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衔接研究,推动了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积极实践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引导了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公信力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新农村发展输送了更多有用人才。

[1]张代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5-109.

[2]周稽裘.再建农村教育的伟大工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18-22.

猜你喜欢
襄阳院校培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神秘的包裹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