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探讨

2015-02-26 15:59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职生高职

罗 纯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管理办公室, 湖北 襄阳 44105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1987)提出,这种教学观不仅在当时教学领域掀起了世界性的轩然大波,也一直挑战着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意识、师道尊严观念铸就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它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仍具有长久的魅力和重要的借鉴意义。面对高职生在“以分数论英雄”的高中时代不受教师关注、进入高职院校分数偏低学习能力偏弱的现状,本文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一个重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的心理学视角,为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从注重知识目标转变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罗杰斯强调:①“育人”目标比“教书”更重要。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培育学生的态度和品质。②主张除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外,还应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③这种教学观培养出来的应该是人格能充分发挥作用、具有主动性、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学过程——从静态的集体背景转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

罗杰斯主张:第一,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变化取决于“学习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知识”。教学过程应充分重视人性和方法的培养,反对把教学过程简单等同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不仅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1]第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主张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一种真诚、民主、理解的促进学习的气氛。这种氛围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我实现,这种氛围由教师逐步扩大到学生之间,在学生的生活中产生普遍影响。

(三)学习评价——从教师评价转为学生自主评价

罗杰斯反对传统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由教师作出裁决的方法,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由自己制定和选择,学得怎么样自己最清楚,因此,只有“自主评价”才能作出最恰当的评价。

(四)师生关系——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针对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对等,罗杰斯主张用Facilitator(方便学习的人,即促进者)来代替Teacher的称谓。他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促进者”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帮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②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③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④维持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此外,他还指出成为一个有效“促进者”的教师应具有的原则: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表里如一;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珍视、接受、信任学生;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情,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二、当前高职生和高职教学的特点

按照罗杰斯的教学理念,观照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学现状,有如下特点。

1.当前的高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仍占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堂上弥漫着教师的观点和思想,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利控制课堂活动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发挥个人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不能发挥学生的最佳能量和状态,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当前的高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成就终身学习。高职教学在教学中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积累,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其结果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上手较快,上岗时有竞争优势。但是自学能力不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时,可能落在别人后面,“好用但不经用”,后劲不足。

3.高职生生源结构复杂和生源质量下降:近几年,高职生生源结构越来越多元化,生源质量亦有越来越下滑的趋势,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还不能完全由自己制定和选择。另外,高职学生中情感弱化、情感钝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他们不善于体会别人的情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和师生关系上,还需要教师担当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高职生是高等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实践性智力突出,分析性智力不足;不擅长抽象的概念、原理、范畴等符号化的理论学习,而乐于在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程序性知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也正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应发挥所长,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对高职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展现了教师和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该围绕他们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展开。

(一)教学设计之初以生为本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让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即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我想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学什么”,需要思考:“想让学生学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提升什么素质”、“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会练会”、“学生学完了这些知识能够做什么”。教学设计之初有了这些理念,在设计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会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问题的解决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于是不仅要有“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能够、会”等刻画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动词,也要有“经历、感受、体验、探索”等刻画教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是作为设计、组织、引导者的教师希望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

教学任务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通常包括教学主题、学习素材、能力训练项目、学习评价项目等。我们只要明确了学生学习主题属于哪一类目标,它所包含的教学知识、方法有哪些,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方法)前提是什么,学习素材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是什么,能力训练以什么为载体,评价项目可以考察哪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就可以明确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教学任务。[2]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整体设计的教学框架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分配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申请参加考核评价。

(二)教学设计之中凸显“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倡导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和主线。一堂好课,不是老师讲得痛快,而是学生学得明白;教学本应是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之下学生自主的活动,教师只是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师占领讲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设计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高职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常常更喜欢、更善于动手实践。所以,高职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还应以能力为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能力不能传授,只能以学习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来训练获得。教中做、做中学,做是核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训练相互交融。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这些任务或项目,练就应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任务或项目导向下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增强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教学设计全局要注重灵活性、全面性与开放性

在高职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职业发展能力的获得,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全局注重灵活性、全面性与开放性。

1.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式,对这个学生有效的方式,对其他学生却未必如此。因而,在教学设计中,尊重每个高职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和学习现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入人心的亲和力,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有效性。

2.注重教学过程的不稳定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性问题,因此任何一个教学设计都带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时不可能把实际教学设计得十全十美。这些突发性问题看似偶然,实则不可避免,教师对此应有充分预设,将其视为设计的基础和可利用的因素。高职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统一性、价值取向的多维性、课堂即时闪现的“教”与“学”的灵感等这样的不确定性因素,赋予了课堂教学的“张力”,形成了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余地”。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预见,并留下足够的教学空间,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轻松应对,真正展示教学的艺术和魅力。

3.设计中要多创设问题情境:第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熟悉的且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并向上跳一跳能够解决的。第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问,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可能性回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语言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及回答,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量、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列出高于学生水平的回答。对每个问题及回答,教师应该阐明这个问题的价值与发展。

4.设计中多提供时间、空间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必须信任高职生,让他们通过实践、参与、分享、体验等方式去学习。凡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不教;能探究的,不导;能说出来的,不引,以克服教师讲授过多的问题。再者,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合作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协商会话、问题探讨、项目实践等为学生充分合作和开展竞争性学习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竞争和创新意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所谓“自然”是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和任务,包含了他们正在努力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和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兴趣;所谓“批判”是引导学生学会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式各样理智的标准来检验他们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作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3]

(四)教学设计的实施通过师生共情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充分发展的条件。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高职教师首先应当理解高职学生在过去长期不被关注的环境中形成的的情感弱化、情感钝化现象,充分地尊重学生而不是轻视学生,认可他们虽为高职生但都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教学设计实施中教师将细致缜密的方法付诸于实际的行动,教师的热情在此化解在科学的方法中,科学和人情统一于课堂之内,好的学习环境便初步形成。另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的方法最好是调查而非教师的经验判断。在分析学生起点水平、学习兴趣之后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才能有最大程度地参与;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同时也要宽容其缺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维护学生的尊严与自信;不用标准化的指标去评价他们,抹杀学生的个性;时时启迪学生而不是蒙蔽学生,激励学生而不是压制学生,理解学生而不是误解学生,鼓励学生各尽其力、各显其能,支持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4]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真实和积极的影响,就能营造一种真诚、理解、包容、促进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大胆热情地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去。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观

当一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为自己的学习担负起责任,他会更加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学习,他会感到有责任去追求和实现学习目标。高职生申请对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时,首先坚持让学生自己从多角度综合评价自己,让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他的自我评价进行反馈。这种评价是学生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一种评价,表明了对自身能力、价值和成功的肯定程度。所以,自主评价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诊断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引导学生从过去关注“老师会考什么”向关注自身的获得、体验与发展转化,激励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上。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给学生以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促进了学生在“为自我行为负责,良好地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成长。但鉴于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普遍不够强大,故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主的同时,辅以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共同构成对高职生学习效果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会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另外,由于高职生的自控能力偏弱,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去否定传统教学观,而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在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重学生的“学”也注重教师的“教”,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但要注意这里的认知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思想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培养出高技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高职院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虽然有这样的理念,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种种不足,如不了解高职生的兴趣、积极面,只看到学生的缺陷;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引导;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成为自主反思型的教师。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了然于胸,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反思来纠偏、改进,再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并对其效果做出新的评价,如此循环往复改进教学方法,逐渐提升高职的教学质量。

[1]朱校霖.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对当代教育的启迪[J].学园,2013(19):30-32.

[2]郑志中.学生,教学设计的主角[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7):100-101.

[3]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高职生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