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思考

2015-02-25 22:03文/刘
新视野 2015年5期
关键词:作风建设

文/刘 颖 韦 磊

关于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思考

文/刘 颖 韦 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论断,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直接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克服作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的需要,是解决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解决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需要。

关键词:习近平;作风建设;党建科学化

2014年1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1]这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作风建设特点的深刻揭示。深入理解这一论断的含义,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作风建设的艰巨性、持久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培育优良的作风,进行作风建设,是中共自创建以来始终关注的问题在中共创建时期,中共党人就开始思考在党内培育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作风。1919年,李大钊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他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2]1923年,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首次对前一年党的工作以及他自己的工作,从多个层面、多个方面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此后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成为中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作风建设。首先,中共开始明确提出作风问题。1929年毛泽东在其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首次就党内问题明确使用“风气”一词。1932年,在《中央人民委员会紧急决议——关于战争动员和工作方式》中,毛泽东就党内问题首次使用了“作风”一词。其次,中共开始有意识地分析和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作风。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系统分析了纠正红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作风的具体方法。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纠正教条主义的方法。在毛泽东推动下,党内开始进行了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首先,开展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推进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初步形成。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分析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形成。再次,土地革命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始成为党的工作中的一个常用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作风建设不仅在理论上达到了成熟,而且在实践中探索出通过整风进行作风建设的途径。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后,执政党作风建设问题成为中共关注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如何继承革命时期党的优良作风,在执政时期如何防止错误作风侵蚀,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不断推进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既强调要继承、发扬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同时还将同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做斗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此外,执政之后,中共中央还要求全党同志与党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把那些腐败分子清除出党,以维护党的纯洁性,保证党的优良作风得以坚持和发扬。纵观建国后,中共对于作风建设的思路就是:一方面不断防范、克服各种不良作风侵蚀,另一方面不断继承、发扬、培育党的优良作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结合改革开放新实际,不断推进党的优良作风的恢复和发扬,同时还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培育了一系列新的作风。鉴于“文革”对党风的严重破坏,邓小平首先强调要恢复、发扬党的各种优良作风。1977年7月,邓小平强调指出,把 “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是开创新的政治局面的前提和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再次强调指出:“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3]1983年10月到1987年5月,在全党分期分批进行了整党工作。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作风建设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要继续继承、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4]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集中解决,并提出了全面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作风建设任务。2002年12月,胡锦涛等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发扬党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四个“牢记”的希望。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下大气力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的要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为加强作风建设,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可见,自中共创建以来,作风建设始终是党所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党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鲜明地说明了持续不断推进作风建设是党的历史经验总结。

二 党和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要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5]这就说明,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

首先,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党面临的各种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问题、面临的各种客观考验将不断增加。只有通过不断发扬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种优良作风,并不断总结实践中新创造的各种优良作风,不断克服党内的各种不良作风,才能够应对、解决各种问题和考验,才能够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保证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获得成功。

从历史上看,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命运。民族革命时期,正是由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得以坚持和发扬,党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党才能从根本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才能不断纠正前进中的错误,不断创造革命事业的新局面,最终战胜各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样,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违背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致使脱离实际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泛滥起来,导致党的事业遭遇到严重挫折。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就是因为通过作风建设,继承、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同时不断克服了各种不良作风。20世纪50年代末以及60年代中后期,之所以会发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损失的错误,主要原因就是党的优良作风在实际中被破坏,大量不良作风侵蚀了党的肌体。“文革”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其主要原因就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恢复和发展。

可见,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优良作风得以继承、发扬的时候,不良作风得以有效遏制的时候,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就获得成功。相反,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因此,要保证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其次,作风建设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直接决定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仁人志士的共同愿景。但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统治者推行的洋务运动、维新派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都未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中共诞生后,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就为解决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基本前提。1949年后,中共领导人民经过三年努力恢复了国民经济;通过中国特色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由此中国开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78年底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还是中国的国际地位等都得到极大提高。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同样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斗的过程。无论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现,还是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步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这一过程必须由党来领导。党能否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则取决于党能否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各种不良,乃至错误的作风,不断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因此,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6]由此可见,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决定了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未来命运。

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克服作风建设中顽疾的要求

作风建设一方面是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克服各种不良和错误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作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克服作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的需要。一直以来,作风建设中确实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作风建设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首先,克服“走过场”“刮风”的需要。“走过场”“刮风”就是作风建设的各级组织者、参与者在上级提出和推动作风建设时,才开始重视作风建设,在表面上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运动形式推进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实际中,则以应付上级要求,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作风建设,以至于在作风建设中以错误的作风进行作风建设;一旦运动结束,则作风建设也随之结束,各种问题和不良作风又再次在党员干部中弥散开来。对于作风建设中的“走过场”“刮风”,群众是极为不满的。针对这些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指出:“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可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是克服“走过场”“刮风”的根本办法。

其次,克服作风建设“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在以往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着初始阶段人们热情高涨,认真积极投入,对于作风建设的标准把握严格,而随着建设活动的推进,逐步出现精神疲倦、懈怠的情况,有些部门的作风建设降低标准,甚至不了了之,从而导致作风建设最终功亏一篑。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多次指出要通过对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来解决。2014 年3月9日,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9]2014年10月,习近平再次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至于使小矛盾积重难返、小问题酿成大患。”[8]

第二,解决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解决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需要。作风问题本身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特别是各种不良作风的发生、发展以及克服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克服不良作风本身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首先,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是客观存在的。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同不良作风做斗争的过程。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的主要不良作风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左”倾教条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的主要不良作风既有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内的不良作风甚至出现激增的状况。由于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从党的内部作风建设来看,还是从外部给予党的要求、考验和挑战来看,都是不断增长的。因此,就需要不断推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时的讲话中就强调了当前党所面临的作风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9]这就意味着,要抵制、克服不良作风对党的侵蚀就需要坚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其次,优良作风的建设既有艰巨性的特点,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在现实中,党的各种优良作风的树立、弘扬是对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出的较高要求,需要人们有着深切的认识,并且能够不断地体现在自己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人们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因此,培育、发扬优良作风,不是在短时期内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才能够达到目的。此外,造成党内、党员干部之中不断出现各种不良作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各种国际因素的影响。可见,这些产生不良作风生存的因素并不是容易克服的,这就决定了不良作风的存在具有顽固性。同样,由于产生不良作风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而且各种不良作风生产的因素往往具有死灰复燃的特点,这就决定一旦一个方面条件具备,不良作风就有可能再次复发。对此,习近平不仅不断提醒全党必须注意这一点,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习近平强调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10]2013年9 月,习近平强调指出:“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11]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明确指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12]也就是说,必须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态度、思路和方法解决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解决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综上所述,党的作风建设伴随着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始终。在任何时期,只要党的优良作风得以继承、发扬,不良作风得以克服,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就能够获得成果。因此,不断加强、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证明,只有中共才能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共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不断加强、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和作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持续推进。总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注释: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 月9日,第2版。

[2]《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30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6、229页。

[4]《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1页。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 月9日,第2版。

[6]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第1版。

[7]《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4年3月10日,第1版。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 月9日,第2版。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 月16日,第4版。

[10]习近平:《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法治与经济》(上旬2013年第7期。

[11]习近平:《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人民日报》2013年9月26日,第1版。

[12]习近平:《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 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人民日报》2014年5月10日,第1版。

责任编辑 李铁牛

作者简介:刘颖,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市,100091;韦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市,100044。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14ZDA08)

文章编号:1006-0138(2015)05-0051-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261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的理论解析
推进企业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新常态下加强作风建设及践行三严三实必要性研究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方法路径研究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脱离群众的“病”,如何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