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5-02-25 05:56王芳邸勇
西部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伏立康伊曲康唑排序

王芳 邸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 北京 100048)

某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

王芳 邸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 北京 100048)

目的 为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药物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结果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30%。3年来伏立康唑销售金额逐渐取代伊曲康唑位居第一位;而伊曲康唑的用药频度一直占据榜首。结论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销售金额呈稳步增长趋势,抗真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随着药物发展,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已在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抗真菌药物; 应用分析; 销售金额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和侵袭性操作的大量应用,导致菌群失调、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使机体浅表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此外,由于真菌与人类细胞同为真核细胞,长期用药后会对宿主有相当的毒性[1]。因此,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愈发显得重要。本文对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数据来源于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为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等。

1.2 分析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指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本文参考WH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推荐的DDD值,未收载的药物参考《新编药物学》[3](第17版),结合药品说明书确定药物的DDD值。用药频度(DDDs):指药品的年消耗量/DDD值,其值越大,反映该药品的使用频率越大,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也越大。DDDs具有相加性,同类药物的各个药品的DDDs值相加即为该类药物的DDDs[4]。统计外用药时,剔除软膏及霜剂,保留阴道片剂及栓剂。排序比:药品销售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反映了药品使用金额与用药频度的同步性,比值接近1,表明同步性好,比值低于1,表明药价较高,比值越大,说明药品价格越低,使用人数越多,治疗费用越低。限定日费用(DDDc)=药品的年销售金额/DDDs,可直接反应药品价格的高低。

2 结果

2.1 各年度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及增长情况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分别是839.37万元、996.13万元和1413.79万元,2011年较2010年增长率为18.68%,2012年增长率则上升到41.93%,3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30.31%,见表1。

表1 年度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年增长率及占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比例

Table 1 Consumption sum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ntifungal agents from 2010 to 2012

项目201020112012抗真菌药销售金额(万元)839.37996.131413.79抗感染药销售金额(万元)5686.877697.469136.32所占抗感染药金额百分比(×10-2)14.7612.9415.47年增长率(×10-2)-18.6841.93

2.2 各类抗真菌药年度销售金额及排序情况 3年来我院各类抗真菌药物的销售金额排序均无变化。吡咯类抗真菌药的销售金额一直稳居第1位并持续增长,但其构成比有所下降。棘白菌素类一直居于第2位并持续增长,其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而多烯类抗真菌药在近年来无论其销售金额还是构成比均有下降趋势。其他类中包括烯丙胺类等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有所上升,见表2。

2.3 各品种抗真菌药年度销售金额及排序情况 2010年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销售金额分别位列所有抗真菌药的前两位,两者均属于吡咯类抗真菌药;排名第三的则为棘白菌素类中的卡泊芬净。2011年和2012年伏立康唑的销售金额增加明显,位居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种,其3年间构成比亦逐年上升,分别为23.41%、36.40%和41.56%。卡泊芬净也已超过伊曲康唑位列第二。而伊曲康唑虽然销售金额有所升高,但其所占构成比则逐年下降。3年来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品种所占构成比均在60%以上,见表3。

表2 各类抗真菌药年度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表3 各品种抗真菌药年度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2.4 各品种抗真菌药DDDs及排序情况 伊曲康唑在3年间的DDDs均位列第一,但其构成比则呈下降趋势。氟康唑在2010年的DDDs排名第二,而随后两年则下降到第四名,其构成比在总体上亦有所下降。伏立康唑3年间的DDDs和构成比逐年升高,一直位于第3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DDDs及其构成比均有升高,其中米卡芬净上升较为明显,见表4。

表4 各品种抗真菌药DDDs、构成比及排序

2.5 各品种抗真菌药排序比情况 2010~2012年各品种药物排序比变化较大,比值低于1的药物品种较多,药物价格偏高,见表5。

表5 各品种抗真菌药金额排序(B)、DDDs排序(A)及排序比(B/A)

2.6 各个药品的DDC值情况 各个药品的DDC直接地反映出各个药品价格的高低。而注射用伏立康唑(进口)3年间的DDC最高,分别为2581.77、3409.33和2557.00,其价格也相应最高,见表6。

3 讨论

3.1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所占百分比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持续性免疫缺陷(如艾滋病、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机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强[5]相关。另外,近年来我院住院部对病区进行了扩展,肿瘤病区和血液病区床位数增加,肿瘤患者和血液疾病患者也相应增多,肿瘤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并长时间接受放、化疗,使身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易发生各种深部真菌感染[6]。而血液疾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力低下,同时由于反复化疗,粒细胞缺乏,应用激素,或应用免疫抑制药及广谱抗生素,容易合并真菌感染[7]。因此,我院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快速上升与院内住院病人结构改变情况呈密切关系。

表6 各年度抗真菌药DDC

3.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是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占据着主导地位。吡咯类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其作用机制为影响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细胞膜合成受阻,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真菌细胞破裂而死亡,对深、浅部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的作用[3]。如伊曲康唑治疗成人各种真菌感染已被广泛应用,疗效确切,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伊曲康唑已是治疗组织细胞质菌病、芽生菌病以及罕见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棘白菌素类在我院使用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提示我们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少、无交叉耐药性的新型抗真菌药是临床和机构的应用研发热点。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是一类半合成环脂肽类物质,能通过非竞争性地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而阻止真菌细胞壁合成[8]。由于人体细胞不存在细胞壁,没有β-(1,3)-D-葡聚糖合成酶这个作用靶点,故此类药物对人体细胞影响不大,安全性高。棘白菌素类对多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有杀菌效应,对曲霉则为抑菌活性;和其他抗真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因此对唑类耐药的真菌感染仍有效。

多烯类抗真菌药近年来在我院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多烯类必须静脉给药,组织穿透力弱,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毒性大,包括肾毒性、肝毒性及输液相关毒性,尤其是肾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如寒战、高热、贫血、低血钾等[9]。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不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3.3 结合表3和表4,伊曲康唑3年来销售金额一直位于前三位,且呈上升趋势,其DDDs排序3年间均是第一。伊曲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以及导致系统感染的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等均有较好疗效,且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尤其它的主要代谢产物羟基伊曲康唑具有同等的抗真菌活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8%,组织分布广泛,在许多组织器官中高于相应的血浆水平,且其半衰期长,选择性高,集中分布于易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和曲霉菌均有效,抗念珠菌作用可靠,伊曲康唑预防真菌感染发生率较氟康唑更具有优势[10]。

伏立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曲霉菌属、隐球菌属、假丝酵母菌属,克柔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均有杀菌活性。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多为可逆性,故临床使用比较安全,耐受性好。早期应用可降低真菌感染的死亡率,已逐渐成为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用药[11]。伏立康唑口服吸收较伊曲康唑迅速,生物利用度更高,伊曲康唑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较大,且胃肠道耐受性较差。

卡泊芬净作为新近抗真菌药物在我院使用较多,三年间其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均明显升高。卡泊芬净属于棘白菌素类,其作用机制为破坏真菌细胞壁,因此对人体细胞危害很小,且与其他抗真菌药物之间不产生交叉耐药。卡泊芬净对多种真菌均能发挥作用,其中尤以对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最强,且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菌属也能产生明显的抗菌效果,对多种曲霉菌属如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其他真菌如尖抱镰刀菌、直立顶孢霉、双极霉、皮炎芽生菌、申克孢子丝菌等也显示抑菌作用。临床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显示,对包括白色念珠菌在内的多种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卡泊芬净疗效高于两性霉素,不良反应则明显减少,临床较多用于治疗深度真菌感染及侵袭性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米卡芬净也是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其使用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升高。2012年卡泊芬净销售金额构成比有所下降与米卡芬净构成比上升有一定的关系。

2010年特比萘芬DDDs排序位于第九,而2011和2012年则一跃达到第二的位置。特比萘芬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发挥其抗真菌作用,角鲨烯环氧化酶是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中的关键酶之一,可干扰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内角鲨烯的过度堆积和麦角固醇的合成障碍,从而发挥其杀菌或抑菌作用。该药在体外抗菌谱较广,对多数丝状和双相真菌均具有杀菌活性,杀菌活性极高。研究显示,在特比萘芬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口服特比萘芬有效率为81.7%,口服伊曲康唑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2]。特比萘芬价格较伊曲康唑便宜,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特比萘芬口服剂型为盐酸特比萘芬片,近年来在我院使用较多。

3.4 表5和表6均反映出我院住院部药物价格的情况。根据排序比情况可以看出,我院价格较高的药品,其用药频度则相对较低,如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而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其用药频度则比较高,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整体来看,排序比接近于1的药品较少,因此,我院药品使用同步性较差。限定日费用(DDC)能更直接地反映出药品价格的高低。从表6可以看出,我院最常使用的一些抗真菌药物中,大部分均是价格较高的药品,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可能是由于我院药品使用起点过高,也可能与市场促销原因有关。

4 结论

我院临床抗真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构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随着真菌感染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使用抗真菌药,更有效地治愈患者,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临床用药时必须尽快确诊病原菌,了解各个药品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熟悉药品的抗菌谱并熟知药品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能从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制订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

[1]张石革,马国辉.抗真菌药的进展回顾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06,8(1):45-4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2-114.

[4]罗璨,张吉.2007~2009年南京地区23家医院抗感染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211-216.

[5]石荟,商艳,李强,抗真菌药物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5):46-49.

[6]李桂秋,刘文博,宋熙瑶,等.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10,30(4):36-38.

[7]刘彦琴,白颖,王吉刚,等.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3例临床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2,25(1):55-57.

[8]魏文华,曲秀君,胡欣,等.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111-112.

[9]张莉,张永信.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历程与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1,32(7):326-329.

[10] 袁凯锋,唐君玲,景莉,等.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成人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学,2012,40(1):42-44.

[11] 解建,张明,李涛,等.伏立康唑治疗101例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11-813.

[12] 郑亮玉,吴绮霞.特比萘芬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96-197.

Analysis of utilization of antifungal agents of inpatient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0~2012

WANG Fang, DI Yong

(DepartmentofPharmac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048,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tilization and trend of antifungal agents during 2010~2012 in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for clinical drug use. Methods The sales amount and DDDs of antifungal agents were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0~2012. Results During 2010~2012 in our hospital, antifungal sales amou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is about 30.30%. During three years, the sales of voriconazole gradually replace itraconazole in the first place. And the itraconazole kept at top of DDDs list. Conclusion The sales of antifungal showed a steady growth during 2010~2012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utilization is reasonable. With drug development, itraconazole and voriconazole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tifungal agents; Application Analysis; Sales amount

R 969

A

10.3969/j.issn.1672-3511.2015.06.041

2013-11-21; 编辑: 母存培)

猜你喜欢
伏立康伊曲康唑排序
作者简介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恐怖排序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节日排序
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患者伏立康唑应用分析Δ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男性念珠菌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