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

2015-02-23 17:24陆建荣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关键处研究性初中语文

陆建荣

在课改实践中,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会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都需要有全新的理性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五年的教师,我对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有如下理解。

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决定着他的教学方式,也决定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的情感理解的活动,阅读要出情、出意、出新、出彩,重在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思路、新的意境、新的评价、新的问题和新的思维方式。研究性学习在阅读中的渗透,就是变“教什么”为“学什么”;由“读懂”变为“会读”;由传授者变为帮助者、指导者;由关注个人成功到关注学生成功,走出阅读教学的怪圈。其基本方法为:

1.批注式:批注就是让学生会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一番评论,一般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文章重点处。如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单元的重点;每课的预习提示,这是每篇文章阅读时应注意的重点。能读懂、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也就完全理解了本文,这便是必须做批注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感受、领悟、理解文章,而不是记住教师的那些架空分析、那些一成不变的结论。

(2)文章关键处。能在文章关键处做批注,就抓住了“动”全身的“一发”,自己找到关键处与老师指出关键处的不同就在于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评价,这便是阅读的新理念。

(3)文章疑点处。会读书不只是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提出疑问,然后通过思考、查阅、讨论,最终解决问题。阅读中,学生发现疑问,并能去探索问题答案,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种方法是我们的追求。这种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4)文章平淡处。平淡之处发现不平淡,这是对文章更深层的理解。解决了一个看似平淡的问题,也就完全解决了本文应了解的全部内涵。

批注式阅读,一般运用于课前预习或整体把握课文的阅读阶段,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的阅读方式。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问题虽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查有关资料得到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得到指导、点拨、启发,尤其是方法的指导。

2.讨论式: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独立的思考,它更多地提倡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弥补,从而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讨论式阅读便是提倡学生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但在讨论式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四有”。

(1)有组织:这是开展讨论的前提。由于整班学生参与,要有序进行,必须让学生组成自然小组。为了有效开展讨论,每次应由一人作小组长,采用轮流的形式,机会均等。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教训的。最初实行讨论式教学时,由于组织无序,所以很多学生讨论时就讲笑话,没有达到训练目的。后来我就把学生按座位分组,每组人员轮流担当组织者和记录者,大家的讨论就能有效开展了。

(2)有目标:指每次讨论有定向。一种是讨论自己在批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求教于同组其他人,通过相互的讨论逐步得到认识,使问题得到解决;一种是根据本文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开展有针对性地讨论;一种是其他组提出的有创造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一种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预先设置的问题,但这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后确定。讨论的问题一般要注意有角度,力求新颖,以引起学生更大兴趣;有梯度,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探寻中见到光明,以成就学生的成功;有力度,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具有敏捷性、深刻性、丰富性。

(3)有任务:每次讨论除解决自己批注中出现的问题外,还要积极参与小组的交流,对于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讲出自己的观点,摆出充足的理由,弄清作者意图,体会作者心境,理解文章内涵。

(4)有时间:讨论是一种共同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讲出自己的见解,就必须深入地阅读。同时,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必要的争论,更要深入地阅读。教师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同行者,让学生的阅读处于一种主动、积极、探索、研究的状态之中。

阅读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就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体验、品味、感悟,把思考权还给学生!

3.延伸式:以往的阅读教学,过于看重课本,延伸式就是提出“跳出课本读课本”的新理念。其基本要求为以下四种。

(1)由课文向原著延伸。应要求学生利用阅读课或节假日读原著,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对节选语段内容的准确把握。如学了课文《杨修之死》和《香菱学诗》,就可以引导学生周末或者假期阅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由课文向评论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比较阅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全面、深入、透彻地了解课文的内涵。

(3)由课文向作者延伸。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性格、创作成就等,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我在教学之前先叫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托尔斯泰的生平、创作历程及代表作等情况,这样他们对教材中关于其眼睛的大段描绘就好理解了,把握课文主旨也容易多了。

(4)由课文向同题作品延伸。相同题目,由于作者不同、写作的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情感不同,所表现的主题便不同;文体不同、选材不同,写作目的就明显不同。通过比较阅读,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也悟到了写作方法。

(5)由课文向同类作品延伸。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一种是以作品内容分类组合,另一种是以主题形式组合,阅读时都可让学生增加阅读同类的课外作品,在多读中比较异同,在比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关键处研究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善抓关键巧析文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几何入门阶段做好“接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