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当代教育者主体性建构

2015-02-22 09:42梁红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价值观

摘要:当代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挑战赋予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以新的要求。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体本质、价值、实践和全面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当代教育主体的时代特性和要求,重新审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新变化,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体性、创新实践的主体性和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主体性,才能增强当代教育者主体功能,发挥当代教育者主体作用,激发当代教育者主体的活力,推进“立德树人”和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2.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5)02-139-06

收稿日期:2015-04-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新疆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兵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3YB05

作者简介:梁红军,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主体是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是落实和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关键主体。是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发挥领导、组织等功能,依据一定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品德和价值观念进行教育引导的主导者、实施者和承担者。面对当代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塑造法制思维,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重任,以及面临的教育主导作用不突出、教育实践创新不足、价值观引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重新审视教育者主体性新变化和新要求,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性,推进当代教育者主体新发展。

一、当代教育者主体的新挑战

教育者就其历史性、社会性看,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现实要求是分不开的。当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给当代教育者主体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育根本任务带来的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这为新形势下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中国教育思想理念的升华,是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和崇高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必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道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当然“立德树人”工作非短日可成,正如《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因此,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是当代教育者主体的时代挑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新挑战

近年来,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预定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社会中一些人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依然盛行,权贵经济和腐败思潮仍在泛滥,相当部分人存在着重物质创造、轻精神追求,关注个人利益、淡化社会责任的倾向。社会上,价值真空、价值冲突、价值错位、价值悬置、价值虚无等价值问题突出。如何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解决社会统一价值观制约作用淡化问题,不仅是当代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任务,更是当代教育者主体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以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传播时代和自媒体时代,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新一代受教育者的思想和人格养成,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网民话语权、自主权的充分满足,使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变得更加强烈,自主意识更加突出,个性意识更加张扬。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现有不适合的教育技术手段,形成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成长的现代教育新方法;如何深入了解受教育者主体内在需要和价值追求,突出受教育者个性培养,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究,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发展,是当代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挑战。

(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的新挑战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下,当代教育者主体如何立足于当今教育工作的时代形势和根本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效开展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在教育实施中培养法制思维,确立主体地位,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体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主动实践、科学实践,积极创新、善于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当代教育者主体的当务之急。

(五)教育者自身问题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思想激烈变化导致社会主体多样化价值观念并存且冲突加剧的时期,教育者在教育实施中主导作用不突出、价值引导不到位、辐射范围不广泛。实践创新不足、自身权威性和可信度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不断更新教育者主体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者主体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实践技能和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教育者主体实施教育思想、教育任务的领导组织能力,发挥好教育者主体导向作用和调控功能,切实增强教育者主体的权威性、可信度和影响力,是当前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当代教育者主体性发展的新要求

主体性是主体的根本属性,是指主体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特征。 [2]马克思主体思想高度重视人的本质、价值、实践及全面发展,形成了主体本质思想、价值思想、实践思想和全面发展思想,这为新形势下教育者主体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针对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挑战和现实问题,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体思想,重新审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发展的新要求。

(一)必须重视发展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

对主体本质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体思想的核心。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的客观存在决定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必须重视人的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众所周知,教育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基本问题展开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在教育者。我们提倡发展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并不是否定教育其他合理的价值取向,而是基于教育的内在本质和时代要求提出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教育者实施好教育,让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作用和对立统一中共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体本质思想,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特征在于,一是教育者要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灌注于教育实践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原则、方法、手段、内容、目标等具体的领域中。二是要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培养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与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当代教育者主体性的精神内核,也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确保“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实现的前提。当代教育者主体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尊重受教育者,关心受教育者,为了受教育者,发展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把调动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当作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崇高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把受教育者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发展,把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在教育实施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增强教育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二)必须重视发展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体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体价值思想在探讨人的价值的内部关系中,全面阐述了人的价值动因和实现条件。他认为人们对于认识对象的选择,对于客观规律的把握,对于目的追求的确立,对于实践手段的采用,都是在一定的目的需要、价值取向的驱动和引导下进行的。如果没有人的内在价值需求、独特的价值标准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他是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现实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自身需要驱动下进行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是促使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任何人都什么也不能做”。 [3]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价值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性活动,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福祉,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最高价值追求。面对当代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引导不到位、辐射范围不广泛,受教育者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现实,急需以反映社会价值共识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统一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4]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体价值意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者的价值追求,凝聚教育者的价值共识,增强教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认同,实现教育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提升教育者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和积极性,教育者的主体价值才能体现,受教育者正确的价值观塑造才有前提和基础。

(三)必须重视发展教育者创新实践的主体性

马克思明确把实践确定为他的哲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他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5]正如在其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6]同时,马克思基于主客体关系又进一步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7]马克思的论述旨在表明:离开实践活动,单纯的讲人和物,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毫无意义的,更谈不上人的主体地位。创新实践是教育者主体的本质存在。教育者主体创新实践的主体性的根本特征表现在教育者始终是锐意改革、勇于实践的。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已经式微,超脱而空洞的灌输说教方式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被受教育者所诟病。当代教育者主体急需增强自身实施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改革不适应教育知识传播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构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能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功能和作用、创造受教育者主体价值的实践机制。通过广泛深入、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解决现今教育思想传播不畅、教育内容辐射不广、教育方法创新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让教育者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升华,让受教育者内在主观目的在实践中现实化,使教育主客体的对象化关系呈现出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人的真正价值。

(四)必须重视发展教育者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主体性

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高度概括。意味着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的物化关系将消灭,人的主体性困惑得以解脱,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得以发展。人们不仅获得了物质生产上的解放,而且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从而实现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具体表现在人与社会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相互尊重、平等友善,每个人的个性、才智、身心和需求等都能得到自由发展。这时候的“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 [9]这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10]当今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社会关系深度变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也给当代教育者主体观念带来了重大影响,对教育者主体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刺激并推动着当代教育者们必须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尤其是伴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当代教育者主体在教育实践中已经迫切地感受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教育者必须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优良品质,重视加强自我教育,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实施科学知识、实践技能和教育任务的领导力、组织力、主导性和创造性,以不断促进自我完善,确立主体地位,增强自身的可信性和影响力。

三、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性的对策

面对当代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挑战和主体性发展的时代要求,需要当代教育者主体从马克思主体思想的要旨中汲取营养,正确认识当代教育者主体的本质、价值、实践和全面发展问题,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的主体性。

(一)树立主体本质思想,构建当代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

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强化教育者主体意识、发挥教育者主体作用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等三个方面。强化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是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建构的前提,发挥教育者主体作用是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建构的关键,培养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者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建构的核心。在教育者主体意识培养方面,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加强教育者主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要把培养自觉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自觉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作为衡量教育者主体的首要。在发挥教育者主体作用方面,重点要加强教育者的能力建设,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1]因此,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关键。要大力加强教育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者领会教育政策、认识教育规律,自主掌握最新知识、创新持续学习和不断地完善修正自我的能力。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要培养教育者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尊重受教育者的思想理念,顺应受教育者的禀赋,发掘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培养受教育者参与教育管理,行使自主权力,承担教育发展共同责任为已任。引导受教育者把教育实践活动变成自己的活动,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

(二)树立主体价值思想,构建当代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体性

教育者主体的价值需要具有主导性,是教育者主体主动积极实施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因。构建当代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体性就是要提升其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导性和积极性。首先要培育教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认同,增强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导性。当代教育者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解、接受,在实践中不断调适自身的价值结构以顺应社会主义价值规范,并以之作为自身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最终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理性、科学性的坚信不移、主动接受、自觉遵循和真诚信奉。只有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扬者,才能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其次教育者要善于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将其再创造为受教育者容易接受的价值思想。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教育要使知识充满活力,教育者本身就要成为教育内容的再加工、再组合和再创造者,他必须从定型的教育内容中探寻让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的思想和文化。教育者只有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转化为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目标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导作用。再是建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统领受教育者价值追求的培育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是受教育者对其的自觉接受和认同。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受教育者的价值需要和价值观现状,查找当前受教育者价值需要和价值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的放矢地调整教育者实施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对策,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传播机制和实践机制,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接受机制,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践和接受渠道,在价值观教育渗透中增强受教育者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自觉性。

(三)树立主体实践思想,构建当代教育者积极实践创新的主体性

马克思始终强调人的创造性是在实践中生成、发展、展开并得到确证的,推动当代教育者积极实践创新的主体性构建,必须在当代教育者主体实践活动中实现。一是在改革中发展教育者主体新的实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为教育者主体实践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教育者主体必须紧密围绕当前教育的新内容、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推进教育者主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增强教育者主体的创造力。二是强化实践育人,大力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赋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活动,在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实践中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主体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教育主导者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等活动,使受教育者走进社会大课堂,深入农村、城市和社区,增强社会体验,感悟社会变迁,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交流实践中学习成长;也可以通过组织学术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使教育者主体在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实践中改革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意识。三是依托现代数字传播技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不断扩大教育者主体实践的空间和渠道,构建教育者主体多维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往教育单向度、呆板性的教育实践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实践发展,应充分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和手段的及时性、便捷性、透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等独特优势,加强教育者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探索创新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者主体合力和创造力。四是在实践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育者主体要结合教育改革重点,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教育效果综合评价机制,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教育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将实践与理论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树立主体全面发展思想,构建当代教育者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主体性

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作为主体人发展的最高目标。推动当代教育者主体的全面发展,一要树立教育者主体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教育思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立德树人”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近和长期建设的过程。当代教育者主体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科学规律,加强战略谋划,努力从党和国家教育决策部署中寻求工作着力点,找准工作结合点,集聚资源、力量和优势,提高工作整体合力。二要强化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性。教育界常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其实在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当前,当教育者主体在将教育内容以政策、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宏观控制、组织协调、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在增长知识和创造价值的同时,必须成为教育思想的真信、真懂者,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真学、真会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将自我认识转化为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目标实践。三要重视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应是以遵守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为基础,以追求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前提,以遵守国家宪法法律为要求的个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整体自由状况。突出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就是培养受教育者不迷信权威、不安于现状,勤于思考、善于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的能力;培养其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把握机遇的能力;培养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心态正常的自我调适能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