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分析

2015-02-22 09:42陈少飞,戴端,廖金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大学生

摘要:大学阶段是公民意识形成和公民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从现实来看,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是参与国际竞争、应对世界潮流的需要,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特殊内容包括国际意识教育、参与意识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等。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利用课堂教育和课程教育传授学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提供公民参与和公民体验的平台等则是发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路径。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2.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5)02-162-04

收稿日期:2015-01-18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全国教育规划青年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模式研究”(项目号:EKA140350),2014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项目号:14B10),2014年度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号:2014JSUJGA30)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陈少飞,男,白族,湖南张家界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哲学、高教管理。

大学阶段是公民意识形成和公民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民社会形成的历史进程。一般说来,公民社会的形成要求全体公民都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尤其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当代大学生在公民社会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当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在逐步的提升,但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普遍还不强,需要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公民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诉求

公民意识是公民依据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民社会的形成进程。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是参与国际竞争、应对世界潮流的需要,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

(一)公民意识教育是参与国际竞争、应对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

公民意识是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而逐渐被接受和认同的意识,是一种现代的意识。各国普遍认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公民意识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国际关系问题研究专家李慎之先生在研究公民意识之于国家发展关系问题时指出:“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1]公民意识教育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向21世纪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美国的公民教育起步较早,20世纪末已相继颁布了《公民教育大纲》和《公民学与政府》,目前已经构建了科学的公民教育体系,教育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日本也非常重视公民意识教育,把国际意识、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面对世界各国公民意识的急剧提升,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召唤

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是国民自身的现代化。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国民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知群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由于我国公民意识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科学完备的教育体系,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尚未受到科学系统的公民教育,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尤为迫切。公民意识教育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公民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是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发展的深水期,必须培养更多具备现代公民意识的公民作为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具有现代公民意识。

(三)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臣民意识”、奴仆意识。公民意识强调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强调权力和义务的一致性,标志着人类对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憧憬与追求。公民意识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理解了公民的深刻含义,明确了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从而自由地选择其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路径和方式。公民意识教育是公民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自觉要求和选择。当代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必须要符合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公民意识。通过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当代大学生可以掌握公民意识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重新审视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当代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除此之外,从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地位不明确、内容体系不完整、公民意识教育与管理脱节、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这迫使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不得不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上日程,作为重要的工作齐抓共管。

二、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特殊内容

一般来说,教育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对象。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对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既具有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普遍性又具有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征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除了具有普遍性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外,还应该包括国际意识教育、参与意识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等特殊内容。这是基于当代大学生担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大学生必须直面国际竞争,必须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必须直接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一)国际意识教育

国际意识是指公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表现为公民对待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及整个国际形势发展状况时所呈现出来的敏锐度和关注度。国际意识是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等诸多领域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提高,向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意识。具备国际意识的公民必须具备世界公民素质,能够自觉地、迅速地、深入地了解和融入国际社会。良好的国际意识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和平、理性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高品位的思想水平。国际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国际政治意识教育、国际经济意识教育、国际文化意识教育等。

(二)参与意识教育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公民有序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参与意识是公民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有序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意识。参与的主要领域包括:参与决定、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协调、参与服务和参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培养公民参与意识,促进公民有效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培养公民参与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鼓励公民有序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三)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是当代公民的一种新的世界观,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全新认识。生态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环境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生存意识教育等。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列入报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来看,做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文明,要让生态意识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识,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三、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教育来实现。针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独立的主体地位,依附于应试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依附于理论层面的思辨活动、缺乏日常生活的实践内省等现实困境,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需要探索更多科学的路径。

(一)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科学体系,利用课程教育和课堂教育传授学理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具备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等。首先,必须确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次,必须规范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是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主体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由受过严格规范公民教育的专职老师承担,不能简单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队伍中分流出一部分人来完成。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规范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规范的教育内容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前提,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规定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各高校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公民意识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但核心内容必须一致。最后,必须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引导教育科学进行和衡量教育效果的关键。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公民意识基本知识的传授。课程教育和课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路径。课程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程教育和课堂教育传授公民意识的学理是当代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理传授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公民的内涵、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关系、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深远意义。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2]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通过陈列爱国人士的雕像、刻写爱国人士的名言、法学家的名言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爱国意识和法治意识。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通过校训的解读、校歌的吟唱、教风、学风、班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爱校爱国意识。在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中,通过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和公德意识。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公民参与和公民体验的平台

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是以特定价值为引导的,以社会实践为归宿。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传授,而且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公民参与和公民体验的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也需要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和高校自身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和校园广播电视网络,通过公民意识知识竞赛、参观监狱、开展社会调查、参与选举等形式,使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公民身份,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提升参与意识和生态意识等。

结语

公民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大学公民意识教育任重道远。作为社会先进风尚的引领者,高校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任务,并通过不懈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但仅靠学校教育还不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使公民意识教育取得最好效果。

注释

[1]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改革,1999(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大学生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十二公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