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研究

2015-02-22 09:42李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藏调整办学

摘要: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在指引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过程中历经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整提升空间较大。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应由强制转向自觉,由外延转向内涵,逐步走上由依靠外援过渡到自立自强的过程中来。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2.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5)02-151-05

收稿日期:2015-01-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南省语委课题“内地高校西藏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4YB-019

作者简介:李梅,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论、职业教育。

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做出了《关于在内地创办西藏学校和举办西藏班培养人才的指示》,决定从1985年起在内地省、市创办西藏班(校),实施智力援藏。同年秋,全国16个省、市的内地西藏班(校)的办学工作正式开始。在随后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指引内地西藏班(校)办学工作,夯实智力援藏的成效,国家多次调整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力求丰富和完善。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是发挥政策取得更高效力的迫切要求,也为内地西藏班(校)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执行成效

一项好的政策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的导向明确,执行成效显著。

(一)经济效益

1.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采取的帮扶政策,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渐趋丰富,办学效果日益凸显。根据2013年西藏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内地共有23个省市开设西藏班,共有17所初中、14所高中设立西藏班(校),48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0所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学生。总体来说,累计招收初中生42040人,高中(中专)生47492人,高校本专科生16100人,内地西藏班(校)在校生总数已达到42460人。 [1]充分利用内地资源优势,实施内地西藏班(校)这一特殊的异地办学模式已成为促进西藏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2.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在西藏急需人才的城镇、基层单位、学校工作,极大地缓解了西藏人才需求的矛盾,提高了西藏人才整体素质。实践证明,内地西藏班(校)已成为提高西藏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西藏建设人才的有效途径。

3.内地西藏班(校)已成为促进内地与西藏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坚不可摧的纽带。一方面,内地西藏班(校)培养的人才转化和聚集成雄厚的人力资本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办好内地西藏班(校),内地各办学单位群策群力,极尽所能,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辐射功能日益扩大,这不仅为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拉动内地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社会效益

1.内地西藏班(校)作为国家一项特殊的智力援藏政策,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巨大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内地西藏班(校)办学模式为引领和助推内地西藏班(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依托和保障,培育了西藏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而且其产生的广泛而持久的示范效益在延续、扩展,其社会效益辐射到全国各地,发挥了重要的典范作用,直接借鉴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全国一批批内地新疆班相继孕育而生。

2.内地西藏班(校)既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增进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教育援藏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繁荣、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下,内地西藏班(校)在促进西藏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和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历程

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几经调整,力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的过程是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办学专业优化的过程,是力求与西藏社会人才的动态变化需求努力相契合的过程。

(一)初创阶段(1984年-1997年)

1984年12月,国家颁布的《关于落实中央关于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北京等城市创办3所西藏学校,在上海等16个省市开办西藏班,办学体制主要以区内办学为主,采取单独编班的形式,学制为4年(含预科1年),主要招收对象为西藏小学毕业生,并对各层次毕业生走向进行了明确的安排。

从1989年开始,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招生对象由小学毕业生调整扩大到涵盖西藏初、高中毕业生,办学形式由单独编班调整为单独编班和混合编班等多种形式,办学体制由区内办学为主逐步扩大调整为区内外办学相结合。

1992年9月10日,国家颁布《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见》,指出了内地西藏班的办班层次,包括初中预备班、初中班、高中班和各类大、中专班等。1993年3月,国家教委对内地办学提出了“长期坚持,努力搞好,逐步扩大”的方针。1994年3月,在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上国家对今后内地办学提出了“长期坚持,逐步扩大,不断完善”的方针。

在初创阶段,内地西藏班(校)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中专人才为主,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各行各业,招收对象范围逐渐扩大到基础教育的各阶段,形成了单独编班和混合编班为主的多种办学形式,创建了区内外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内地西藏班(校)初具雏形。

(二)发展阶段(1998年-2002年)

为了提高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水平,补充城镇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准和综合素质,满足西藏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急剧增长的需求,1998年中央适时调整了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提出“长期坚持,适当扩大规模”的指导意见,要求内地西藏班(校)进行办学规模、办学专业和办学层次的适当调整。在办学规模上,适当扩大初、高中的招生规模,压缩中专阶段的招生规模。在办学专业上,压缩和停招部分中专专业,先后增开英语、计算机、艺术等师范专业。在办学层次上,提高师范专业层次,扩招高中生、中等层次和大专层次的师范生。经过调整,师范专业在原来中等师范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全面升级为大专层次,100多所重点高校零散地承担了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学生的任务。

笔者所在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于1993年开始承办内地西藏班,根据国家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的调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班也相应地多次做出适当调整:先后开办了三年制初中中专班、五年制初中小教大专班、高中大专班,开设专业由最初的语文、数学专业逐渐增设英语、艺术、计算机、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师范类专业。30年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班共为西藏培养了2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为西藏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单位”。

在发展阶段,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进行了人才培养层次、专业、规模的调整:由中专层次人才为主提高到以培养大专、本科等层次为主,由以规模发展为主逐渐转向为扩大规模,丰富和优化专业,力求规模和专业协同发展。内地西藏班(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发展内涵上得以丰富和完善。

(三)提升阶段(2002年-2010年)

2007年1月,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援藏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为了促进西藏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西藏教育的扶持和支援力度,加强对西藏普高和中职教育的支援,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逐步增加面向内地西藏班的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

2009年8月27日,在京召开内地民族班民族团结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会议,对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教学内容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提高内地民族班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十一五”时期,内地西藏班(校)数量增加较快,开办内地西藏班的共有20个省(市)的28所学校,承办内地西藏学校的省、市增加到20个,开办内地西藏学校数量从1985年的12所增加到2010年的29所。

在提升阶段,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在基本规定初中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高中、专本大学的办学规模;注重提升内地西藏班(校)的内涵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多角度、全方位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为切实解决西藏地区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的实际困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举办内地西藏职业技术班。同年内地12个省市的42所中等职业学校3000名西藏学生参加内地西藏职业技术班的学习。2010年后,内地西藏班(校)的办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初、高中范畴,而是随着国家教育的整体规划向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等方面倾斜。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为了加快西藏教育发展速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这一阶段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统筹西藏与内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政策调整中逐步完善培养层次,向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倾斜,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人才培养梯队,创建了涵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

三、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在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政策的适应性问题

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以完成政治任务的名义统一要求内地相关省市启动和执行的,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主导、地方政府配合、办学单位执行的形式来开展,国家政策的统一要求和各地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相关省市和地方政府在内地西藏班(校)重大问题上缺乏决策权和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策的适应性,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自内地西藏班(校)开办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持续不断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内地西藏班(校)的稳健发展。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面对西藏社会与内地差距正逐步缩小的新形势,如果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政府调控失灵,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而相关省市和地方政府短期束手无策,办学单位又一时难以转型等情况。内地西藏班(校)出现资源浪费和闲置,办学收益效率低下等问题就在所难免,其损失和影响也将难以估量。

(三)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

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更多的是关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机会均等和财政扶持等形式上的平等,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更多的是关注内地西藏班(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专业的发展而忽略其办学的内涵发展和建设;更多的是关注政策执行的成效,总结其办学效益而忽视对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必要反思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性展望。一项政策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就容易使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内地西藏班(校)的持续发展,必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政策中有关责、权、利的问题

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如何进一步协调好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办学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级管理,包括资金投入和使用、监督与评估、办学的综合效益等具体问题;如何充分调动和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内地办学等,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才能为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建议

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与功效,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应由强制转向自觉,由外延转向内涵,逐步走上由依靠外援过渡到自立自强的过程中来。

(一)由强制转向自觉

为了尽快缩短西藏与内地的差距,充分利用内地优势教育资源,国家采取修正命令的形式强制实施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模式。在党和国家的强制指令下,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引导内地西藏班(校)持续、稳健发展。然而,没有哪个民族是靠照顾获得永久发展的。在指引内地西藏班(校)历经30年的发展后,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应引导内地西藏班(校)和西藏地区逐步由强制转向自觉,转变依附思想,把自身“造血”和外部“输血”结合起来,逐步走上由依靠外援过渡到自立自强的过程中来。

1.在思想上提高对政策的认识,转变依附观念

(1)提高对政策价值取向的认识。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当时西藏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始终围绕西藏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政策的制定、实施、调整、评估等环节上一定要坚持从西藏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承办地区和单位的现实情况,以全面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加强科学的论证和实地调查。如政策中历次关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专业等内容的调整,都要根据当时西藏社会现实情况和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者之间进行适当的比例调整,不可偏废。

(2)对政策预期要自觉。为了办好内地西藏班(校),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过度优惠”一方面导致某些办学单位“等、靠、要”思想严重,办学动力不足,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滋生和助长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大、学习压力缺乏、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缩小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受教育的权益,是我国制定民族教育政策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 [2]因此,要准确地、理性地认识和了解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对政策预期要自觉,不能对其产生过多、甚至过高的政策预期,不然就会停滞不前,丧失发展机会,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2.在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变强制行为为自觉行为

(1)在政策调整上,一方面要逐步改革依靠政府强制指令而采取的援藏模式,调动和鼓励内地西藏班(校)的办学积极性,引导和规范办学单位的自觉办学行为。与此同时,内地西藏班(校)不能一味“等、靠、要”,要充分利用30年来积累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自觉投身到办好内地西藏班(校)的实际行动中。

(2)政策调整要鼓励西藏地区逐步改革依靠内地助教援藏的模式,探索更加契合自身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造血功能。西藏地区在内地的强劲支援下要采取自觉行为,努力减轻国家和办学单位的压力,确保政策调整执行效力,增强自身对政策调整的适应性、连续性和过渡性的掌控能力,为自身的长远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二)由外延转向内涵

一直以来,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办学规模、招生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等有关外延方面,在当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丰硕办学成果之际,内地西藏班(校)民族经验政策调整要逐步由外延转向内涵,才能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政策调整应该从重形式转向重内容,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从重投入转向重效益,使该项政策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如,政策更多地应关注构建民族文化理论,培养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弱化跨文化教育的障碍,注重民族智力资源的开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教师,倡导民族文化进课堂等。

2.政策更趋向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内地西藏班(校)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办学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建设,规定和协调好各级政府、部门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环境,增强自身软实力,提高政策运行的保障力。

3.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内地西藏班(校)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内地与西藏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培养目标的对接,培养内容的对接,招生与就业的对接,等等。

创办内地西藏班(校)是国家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体现着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体现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其执行情况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相信通过加强对内地西藏班(校)民族教育政策调整研究,总结成败得失,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将使其在未来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强劲的作用。

注释

[1]张善鑫.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2]金炳镐.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430.

猜你喜欢
西藏调整办学
都是西藏的“错”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