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探讨

2015-02-22 09:42李国平,张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众民族旅游

摘要:特色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崛起的发展方式之一。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民族地区民众参与为主导,顺势加快发展。该地区的旅游规划应充分凸显其地域性、民族性和超前性,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2.0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5)02-046-05

收稿日期:2015-01-2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喀什特殊经济区的文化产业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项目号:12XMZ051),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惠及民生研究”(项目号:12XMZ069)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李国平,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需求的转变和精神空间的更新,具有区域特色和文化原真体验型的西部民族特色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民众热衷的旅游模式,也使得这一文化产业形式逐渐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自然生态的原真性,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条件与独有资源。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以下简称为民族旅游)是当前较时兴的旅游模式,它基于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区域环境的原真性,以及旅游者的身心体验和精神洗涤,对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等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尽量保持西部社会和生态的原真性和自然面貌,使游客身心得到自然的净化与涤荡。因此,它与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因而对于西部民族旅游产业来说,其设计与开发中就应该遵循某些特殊的开发原则,从而使得西部地区能依托其民族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取得长远利益和持久发展。

一、着眼西部区位优势适时创新提速

众所周知,因历史与现实等因素影响,相较中东部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层次较低,在人、财、物等诸多方面都比较匮乏。但旅游产业本身却是一项基础投资巨大、资本利润回笼慢、产业发展时效长的社会事业。因而,我国西部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着眼于自身实际与优势资源,避免一些不成熟的旅游项目仓促上马,客观认真地做好旅游产业规划,对自身的基础条件和旅游资源以及项目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资源用于特色优势项目上,切勿盲目上项目,不能将旅游产业和区域资源浪费在塑造地方形象和政绩上。须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储备和经济实力为前提,结合本地区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发展状况,确定合适的产业项目,并在合理的范围和规模上进行开发,从而保证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能为本地区带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进而推动本地区的科学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众人文素养的提升,当代的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凸显文化熏陶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因而文化熏陶旅游和生态体验旅游逐渐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主要选择,而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旅游正是该旅游产业发展趋向的产物。尤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进程和社会大环境制约等影响,至今仍留存了较多原初性的区域特色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这是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的关键依托和支撑点,也是民族旅游生命力的所在。西部地区的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区域特色鲜明,拥有长远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甚至世界未来的旅游业中占据不可低估的价值空间。因此,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开发必须以自身客观现实为前提,同时把握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向,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和发展潜力客观评估,充分认识西部民族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对西部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深远意义。在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开发中着重开发那些最具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引导本地旅游产业空间迅速拓展的产业项目,对部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需做好长远的设计,静待社会发展和时机的成熟,确保本地旅游产业的持续推进。

当然,作为旅游产业欠发达地区,我们理应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创新一些本地特色旅游产业,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中抢占更多机会和领域,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鉴于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落后,而其特色区域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发展布局及设计规划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同时顺势超前设计,对西部民族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一个超前的总体架构,避免重蹈某些发达地区“先破坏后拯救”的覆辙。最终使西部特色民族旅游产业成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整体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与催化剂。只有在民族旅游产业开发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才能切实发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规避其条件欠缺之短板,从而获得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应借鉴新模式

目前来讲,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其首要的目的是让西部民族地区的民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利益,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体现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更新、生态环境的优化、生存环境的改善等诸多方面。基于此宗旨,西部民族地区民众在当地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只有这样,西部民众才能切实感受到现代旅游产业开发所带来的好处与实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发展旅游,努力拓宽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西部社会整体发展积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力。而且,就旅游产业本身而言,群众才是保证旅游产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因而,发动群众积极性,汇聚雄厚的群众力量本应就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所在。更何况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本身就是由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所创造、延续和传承的,如果失去这一根基的支撑,那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将不复存在。

民族地区民众参与甚至主导西部旅游产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与影响:其一,民族地区的民众参与旅游开发,并获得实惠,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消除文化隔阂和心理障碍,从而成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二,民族地区的民众参与旅游,可以使民族旅游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饱满,从而使得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永远保持活力,其对游客吸引力也就更加持久和强悍。其三,民族地区的民众参与旅游,作为民族文化和环境生态的受益者和承载者,必将激发他们保护和发扬本身民族传统和生存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难度和负担。

当然,由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民众人文素养和科技手段相对薄弱,对本地区旅游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微观调试还缺乏应有的判断和理解,而且,旅游资金很难自我解决,这也就决定了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规划和前期财物投入。但决不能因此混淆了政府与当地民众两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主次位置,保证民族旅游的主体始终是民众参与。政府只在宏观上给予引导和调控,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全局的、长远的、合理的发展规划、确定旅游产业的优先范畴,同时配合做好旅游品牌的打造与宣传、统筹旅游设施建设、资金筹备、旅游人才培训、监督旅游发展态势等事务。只有政府与当地民众都明确并切实履行他们在旅游中的职能,才能切实保护当地居民在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得的实惠和利益不被侵占,并激发他们配合政府努力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切实处理好民族地区的民众与民族地方政府两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民众参与、政府适当调控”的产业发展模式,才能确保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开发健康快速发展。

三、合理调适西部旅游的区域特色与现代转型

民族性与区域性是我国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化的核心和技术支撑,也是其有别于中东部旅游业的基本特性。西部民族的生产方式、建筑文化、服饰习俗、婚丧嫁娶、信仰习俗等都是他们在长期的族群发展中承袭下来的族群文化积淀,是本族群有别于他族群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些具有区域独特性的民族文化才使得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的人文资源优势。目前我国西部的旅游产业主要还是依托其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和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性,来开发一些“我有人无”的民族旅游初级产品。因此,民族性依然是西部民族旅游的核心支柱。所以,要尤其保护好西部民族文化的传统性和文化内涵,要尽可能将西部民族的独特之处和原始内涵更加凸现出来,作为西部旅游规划的主导思路。优先项目的确定、旅游线路的设计都应凸显西部民族个性。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民族性是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就旅游产业本身的特性来讲,其旅游资源的现代性则是民族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催化剂。民众旅游诉求的多样化使得民族旅游也必须逐渐增强其现代性的技术表达。因为对于西部民族旅游来说,其旅游客源的主要构成必然是那些来自现代大都市生活中的民众群体,他们旅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体验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异质性,以此涤荡烦扰、浮躁的精神空间,释放长久的紧张情绪和生活压力。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民族个性,以及自然生态的原真性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绝佳因素。但这些旅游民众因来自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现代化程度高,短时间内对于西部民族单调、缓慢的生活节奏和文化展示方式较难适应,他们旅游的诉求难以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回应,从而导致他们的旅游体验无法得到切实的满足,部分旅游客源会流失。因此,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在充分凸显其旅游资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客源群体的旅游诉求的差异性,适当融入一些现代性的娱乐设计、生活设施,以及配备一些现代化的服务项目。就目前我国西部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主要还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和加强。

(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如卫生状况、农家乐的环境条件、饮食条件等,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修建一些必要的公厕、公园、酒店、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当然,考虑民族地区的文化个性,这些基础设施的造型可以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即注重实用性,更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增强西部民族旅游资源的个性特征和吸引力。

(二)在保证西部大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的游客体验性项目中,由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始性,文化的表现方式有所区别,因此,应该增加必要的陪护人员和讲解示范人员。既可以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又能够使游客切实地体验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从而保证游客能安全、真实、舒适地感受西部民族旅游的价值与意义,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诉求和精神愉悦。

(三)由于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各种娱乐项目和娱乐设施相对匮乏,因而,西部旅游过程中,游客在晚间的娱乐项目很缺乏,这也会影响游客的旅游兴致。因而,在西部地区的旅游项目规划中,应适当增设一些民族特色歌舞厅、民族特色酒吧、民族特色茶楼、儿童游乐园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当然我们不应机械照搬和模仿,而应在娱乐设施的外观造型、内部装饰、娱乐内容等方面突出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传统色彩,使游客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中的文化冲击,使游客深切体会民族文化的勃勃生机和多彩的生存形态。

(四)还有一个问题也可以适当加以考虑,那就是对于其他民族优秀的并且与本民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元素也可以巧妙地融合到本民族文化旅游的具体设计中来,因为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不是独自发展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所以这种沟通、交流和展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通过这种交叉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也更能拉近或消除游客与西部民族之间的内心隔阂。

(五)另外,西部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应尽量保持文化、生态的原真性和本土特质,不可以过度开发和夸大宣传,为了文化展示更加集中和突出,适当的包装和改造是可以的,但决不可对文化的本质和内涵的原真性随意改变甚至破坏,那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其影响将等同于“杀鸡取卵”,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优势恰恰就是这些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原始生存环境。

四、充分考虑西部民族旅游开发的综合性效益

经济效益自然是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目的。尤其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因而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西部民众的切身实惠就成了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发展首当其冲的决定因素。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收和民众的既得实惠是西部旅游开发成功的标志。但同时,民族旅游的本质与特殊之处又使得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与一般旅游开发在经济效益获取上有所区别。因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效益不是一个单纯的指标,而民族旅游产业的影响和价值的侧重点也更不在于经济的快速提升,而是在于给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生态带来的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改变和发展。

社会效益则指的是民族旅游产业应该借鉴发达地区的前车之鉴,不应该让民族地区产生更多社会问题,严防旅游产业甚至游客带来不健康因素,保证民族地区良好的发展状态,促进西部民族社会的良性运行。同时,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展示和传播也应该注意民族文化的外在形象;还要沿袭西部民众的风俗习惯、民族情感;特色民族文化的宣传、展示和表演不能脱离民族历史和传统;更不应该把民族文化低俗化以迎合部分游客的口味。

众所周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落后,使得他们的生态环境发展(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状况更加脆弱,而且这一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如初,但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又是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这就要求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开发必须考虑生态效益,借鉴发达地区旅游开发经验教训,严防旅游开发给西部地区的民族生态环境带来的毁灭性破坏。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规划应更加科学地评估旅游项目的生态效益,侧重在保持生态环境原貌的前提下进行初步开发和利用,绝不可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为此,笔者认为,我国西部民族旅游产业开发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旅游要素:预先评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控制游客数量及密集度;加强管理,规范游客某些有害于环境生态的旅游行为;逐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在旅游管理中身体力行地影响不文明游客;在所有旅游景区甚至旅游宣传中时刻融入环保观念。只有如此,才可以保护好脆弱而独有的民族生态环境,保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长期的旅游开发潜力。

总之,民族旅游产业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带来的价值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系统,民族旅游产业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别于一般旅游的。尤其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原真性、环境生态的原初性、社会发展状态的相对原始性,使得民族地区旅游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交错呼应。因此,民族旅游开发必须全面考虑,统筹规划,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尤其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民族地区环境生态的发展态势,这些都是民族旅游的根基所在。当民族旅游的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时候,民族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也就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猜你喜欢
民众民族旅游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我们的民族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