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
[引著格式]杨静平,魏华,陈克明,等.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0):1~3.
杨静平(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荆州 434200)
魏华,陈克明,凌晟荣 王晓雯,易村犍(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诊刮后难以止血患者3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诊刮术后联合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给予药物止血,比较两组的临床止血相关指标。结果:对于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采用诊刮术后出血仍多者,联合宫腔球囊压迫止血(试验组)后,止血效果显著,与给予药物止血治疗组(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具有操作简便,控制出血快速,并发症少,成本低等特点,可考虑在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诊刮术后出血仍多的患者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宫腔;球囊;止血;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异常出血是围绝经期妇女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因该阶段子宫内膜变化复杂,在治疗前往往需要对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1]。诊断性刮宫术既可迅速止血,又可了解子宫内膜病理,成为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2]。多数患者经过诊刮后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但部分患者刮宫术后子宫内膜微小动脉处于开放状态,出血仍较多或止血效果不明显,临床处理比较棘手。运用压迫止血的原理,于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子宫内膜,若凝血机制正常,局部血栓形成,则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自2011年以来,对于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诊刮后难以止血的患者,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宫腔球囊压迫联合止血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住院的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6例,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外阴、阴道、宫颈因素所致出血;年龄(45.69±5.31)岁(43~56岁),病程(6.21±3.78)月(2~13月);出血量多,伴不同程度贫血。以上病例均采取诊刮术行子宫内膜活检,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4例患者行诊刮术术中出血增多(出血量瞬间超过50mL),当时立即给予宫腔内留置球囊压迫止血。另外有32例患者术后2~6h子宫出血无明显减少,但出血量大于自身平素月经量,作为研究对象。统一用会阴垫测量出血量,按照血液比重1.05g换算为1mL计算。将32例患者随机顺序编号,按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为试验组,偶数为对照组。试验组16例,直接行宫腔留置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对照组16例,给予止血药物止血治疗。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程时间、诊刮术后2h出血量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试验组:取14Fr/Ch(30ml/cc,4.7mm)双腔导尿管1根,于导尿管球囊内注入空气1mL,球囊膨胀后剪去球囊前段部分导管,使球囊前端残留导管长约0.5~0.8cm;抽出球囊内气体后,将导尿管放置宫腔内,至宫底部;固定导尿管后,向球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适量,至推注时手感有阻力为止,并计生理盐水用量;导尿管另一端连接收集袋,计宫腔出血量。一般放置球囊12~24h,依据子宫出血情况而定。待子宫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2h后,分次抽液减压,至球囊内保留5mL液体,保持球囊膨胀,若再观察2h仍无出血,则将球囊取出。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和口服中成止血药联合治疗,连用3d。
统计治疗后24h内子宫出血量,试验组采用收集袋计宫腔出血量,对照组采用会阴垫测算出血量。
应用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例行诊刮术术中出血增多直接球囊压迫患者,止血迅速,2h出血量约10~20mL,6h出血基本停止,12h后拔除球囊,无再出血。
对照组予药物治疗后2h内出血量62~84mL(平均约71.28mL),2~6h出血量38~58mL(平均约49.53mL),6~12h出血量16~42mL(平均约33.21mL),12~24h出血量12~18mL(平均约16.11mL)。出血颜色由鲜红色逐渐变为暗红色。试验组行宫腔留置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后2h出血量8~12mL(平均约10.34mL),2~6h出血量3~5mL(平均约3.78mL),6~12h出血基本停止,出血量0mL,2h后球囊减压,仍无明显出血,再观察2h无出血后,取出球囊,患者出现少许出血,出血量2mL内(平均约0.89mL)。出血颜色暗红。试验组较对照组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治疗后24h出血完全停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图1,由图1可知,试验组在1h内就可以使子宫出血量减少一半,而对照组需6h以上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图1 两组治疗后子宫出血量比较
3讨论
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称为绝经过渡期,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减退的过程是逐渐发展的,并存在个体差异,往往容易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易导致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或癌变。刮宫术既可以达到止血目的,又可以帮助诊断,所以一直作为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的首先治疗方式。多数患者通过刮宫术后子宫出血明显减少,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由于曾多次宫腔操作(人流/诊刮)史,或子宫内膜自身修复能力较差、子宫收缩不良、子宫螺旋小动脉闭合不全等,导致术后子宫出血量无明显减少,甚至增多。
止血药物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中药止血药则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因其起效较慢,对于急性出血患者,短期内难以见效。本观察中有4例患者于诊刮术术中出血增多,当时立即给予宫腔内留置球囊压迫止血,2h后子宫出血明显减少,6h出血基本停止,分次抽液减压,至球囊内保留5mL液体,保持球囊膨胀,12h后取出球囊,子宫出血基本停止。并且止血药物还存在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是通过物理方法,压迫曲张破裂的血管,使宫腔内压力超过动脉压,促使血管闭合,出血减少或停止[3]。同时球囊对子宫肌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诱发子宫收缩,发挥止血功效[4]。
因宫腔球囊压迫止血起效快,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并可以避免上述药物治疗的风险,已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但操作中需注意球囊在宫腔内压力及留置时间。若压力过高,患者将因子宫的过渡膨胀,出现剧烈腹痛,同时可能因子宫内膜缺血而出现组织坏死,留置时间过长还会增加感染机会。所以操作时应充分掌握球囊内压力,以推注时手感有阻力为止,若能有B超引导和监视则更好;放置球囊后,一旦子宫出血明显减少,12h内则需分次抽液减压,至球囊内保留5mL液体,保持球囊膨胀,若仍无明显出血,则于24h内将球囊取出。由图1可知,试验组在治疗子宫出血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快速达到止血目的。因止血见效快,时间短,经临床调查,试验组可以减少患者因子宫出血多而出现的心理恐慌。
总之,因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有操作简便,控制出血快速,并发症少,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在绝经过渡期子宫异常出血诊刮术后出血仍多的患者中广泛使用。在做好护理的基础上,特别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可以减少患者转送率,降低因大出血需急诊切除子宫的发生率。但因该种方式为有创性操作,可增加患者感染机会,且因球囊压迫后使子宫内膜缺血,若不能很好掌握球囊压迫时间及压力,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缺血坏死,故需更大量临床数据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广英,陈刘生,蔡春环,等.围绝经期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探讨(附雌孕激素受体的观察)[J].临床医学,2003,23(5):31~32.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8.
[3]赵晓敏,王谢桐.宫腔填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106~108.
[4]王会芝.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处理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916~2917.
[编辑]一凡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30-0001-03
通信作者:
[作者简介]杨静平(1974-),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魏华,weihua269@163.com。
[基金项目]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专项(鄂卫生计生发(2013)4号)。
[收稿日期]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