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周恂《三海岩题记》解析与评介

2015-02-21 01:00刘瑞
雪莲 2015年36期
关键词:小品文

刘瑞

【摘要】钦州三海岩今存清代康熙年间周恂题记一通。该石刻距今已有330年,保存完好。结合实物文献与典籍文献,对其背景、作者、题记书法及主旨内容进行解析与评介,发掘其较高的文物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三海岩;周恂;摩崖石刻;小品文

钦州灵山县三海岩摩崖石刻群现存清代周恂题记一通,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学价值。

周恂(1648?),字静远,淮安山阳人。因征闽叙功,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五年(1680-1686)擢灵山知县。清《灵山县志·秩官志》卷七载:“周恂,淮安监生,(康熙)十九年任。”康熙二十二年,两广总督吴兴祚考察廉州海盐北运广西南宁三府盐路,途经灵山。周恂原是吴兴祚旧属吏,故而陪侍其游览三海岩,二人有唱和诗作四首,一并镌刻于三海岩月岩东壁。康熙二十五年,周恂迁他邑,离任灵山前,再至三海岩,题刻“ 此为灵”于月岩口,并镌刻此篇题记于三海岩前足音亭后洞口上方悬崖东侧。

该幅石刻距今330年,宽约120厘米,高约180厘米,是整个三海岩摩崖石刻群中少有的大幅崖刻。就书法艺术而言,此幅崖刻大楷17行,400余字,字形方正有力、殷润坚实,整体收放自如、颇有风骨。就内容上看,不仅在同类题记中算作鸿篇巨制,还足以称得上是一篇抒情言志绝佳的小品文。此幅题记不载于地方志和其他古籍,对其进行发掘探索将裨益于三海岩、广西地方文化及明清小品文的研究,故在此专门作一探讨。

经过多次田野考察,现将题记真迹内容一一 录于此: 从来山水洞壑,必有夙缘,乃与人遇。予素钟情山水,奈淮阴泽国,无一名山足供玩赏。忆六岁时,于癸巳年,随先大人司李安陆六载,凡紫盖、云梦诸胜处,即登涉不倦。复于丁未年,随先大人督学山左,陟岱宗,临趵突,诚天下之奇观也。丁巳年,有志从戎,由越抵闽。当剿抚倥偬之际,其于千岩万壑,在在流连而不忍轻去。奏凯之日,过邀当宁,首推人方为予幸事业之有成,而予觉山水之乐终不稍易,且谓无复有山水同于闽越者。及庚申秋,分符灵山,入粤以来,故多奇峰秀岭。而深邃清幽,别有天地,惟三海岩称最。窃念予年将及强仕,此后宦游所经,不无碧岭丹崖,引人入胜,而于三海岩已有观止之叹!第恨无惊人之句,为山灵所笑尔。昔谢康乐守瓯,觌面而失雁宕,若予朝夕于此岩也,岂非夙缘哉?岂非夙缘哉?然任灵七载,幸遇恩迁,一旦舍此岩而去,其系予之怀思者,又乌能已耶?予生于戊子年闰四月十四日午时,每遇星士所推穷达之语,未足为信,而独谓磊落豁达,山水多情,由今征之,真吻合不爽,爰漫笔以志。时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仲春二十九日,知灵山县事功、加十三级、淮阴周恂静远氏题。

清代周恂的《三海岩题记》就是一篇描写自己与自然山水的夙缘、表达对三海岩的情有独钟、抒发自己乐山乐水情怀的精美小品文。此文亦收录于《六峰山风景名胜区崖刻选》,然有多处标点与字词错讹,如将“予”作“余”,“入粤以来”作“入越以来”,“强仕”作“强壮”,“怀思”作“思怀”,“未足为信”作“末为信”等,此处一并指正。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清代则顺承其余风,故而明清小品文数量繁多,品质尤胜。<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关于小品文的论述极为精当:“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与‘舂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其实以上论述不仅道出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也适用于清代小品文。

题记开篇即设伏笔,“从来山水洞壑,必有夙缘,乃与人遇”,言山水洞壑之不易得,而自己却向来钟情山水,“素”字下的极为传神精当。而家乡淮阴乃水乡泽国,偏偏无名山可赏。可谓一波三折,为下文登山涉水之欢欣埋下伏笔,更为赞三海岩之称最欲扬先抑。

自“忆六岁时”至“且谓无复有山水同于闽越者”,此为一层,追忆生平历览的名山大川,如紫盖山、云梦泽、岱宗、趵突泉等。紫盖山古称中岘,俗称琵琶山(形似琵琶),位于襄阳城西南,是襄阳著名的山川。《襄沔记》将万山、紫盖山、岘山,称为三岘。云梦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岱宗指泰山,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杜甫《望岳》诗曰:“岱宗夫如何,齊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历来为世人所景仰。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号称“天下第一泉”,蒲松龄《趵突泉赋》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故而周恂历览盛景,从“登涉不倦”、感叹“诚天下之奇观也”“在在流连而不忍轻去”等感受抒发了对于这些山水的盛赞与喜爱之情。但这些均是“烘云托月”之法的前奏,此处越是极尽赞美所览山水的奇伟可观,越能反衬出三海岩的“称最”之景。周恂后从戎,每当军政闲暇之际,便流连山水,“由越抵闽”“于千岩万壑,在在流连而不忍轻去”,此处可见其所涉地域之广,所历山石尤多,则下文对三海岩的盛赞则非坐井观天之语。“而予觉山水之乐终不稍易,且谓无复有山水同于闽越者”,则在层层铺叙后,直抒胸臆,点明自己始终不改山水之乐,甚至超出事业有成的喜悦,这是何等的热爱!

“及庚申秋,分符灵山,入粤以来,故多奇峰秀岭。”此处继续为三海岩作一铺垫。至此,之前的层层铺垫已经非常有力,此时跌宕出“而深邃清幽,别有天地,惟三海岩称最”,犹如弓开满月时射出一箭,必定威力无穷。此处虽无对三海岩的正面实写,却让人生出无限想象向往之情,究竟是何种妙境竟能胜过之前的诸多名山大川?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宋代苏轼《续丽人行》为唐代画家周昉画中的一名背面女子题诗,从虚处落笔,推想画中人之美貌:“若教回首却嫣然”,虚实相生,周恂对三海岩的称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接着加以点染之法,前言“称最”,后即言“于三海岩已有观止之叹”,一再笃定三海岩冠绝平生所览,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意。笔力绵密浑厚,令人动容。三海岩另有周恂题名一通,曰:“ 此为灵。”另有其唱和两广总督吴兴祚的五言律诗二首,诗曰:“引辔寻幽境,岩高古洞空。脉容时滴雨, 透日生风。碧草迎旗绿,丹花映酒红。灵山多秀丽,独此羡神工。一自嶙峋峙,春秋不计时。遐荒偏有灵,磊落始为奇。何幸如椽笔,来挥揽胜诗。清幽应独契,未许及门知。”以此对读,益发可见三海岩之美景,而其自谦“无惊人之句,为山灵所笑”更可见出其对三海岩痴迷喜爱之深切。

自“昔谢康乐守瓯”至文末,言自己与山水的情缘之深厚。谢康乐,即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公、谢康乐。瓯指温州,古称永嘉,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载:“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此处有著名的雁宕山,又称雁荡山,但谢灵运却当面错过,未能一览胜迹。周恂用此典故,一则呼应前文夙缘之叹,一则反衬自己与三海岩有缘。连用两个反问句,语气何其强烈,态度何其坚定,故而离开时倍感不舍。“其系予之怀思者,又乌能已耶”,人尚未离,而怀思已经不能停止,作者之痴心可鉴。下文更佐以星士言其“磊落豁达,山水多情”而再证自己乐山乐水的情怀,情志溢于言表。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历来就有乐山乐水的情怀,这并非只是单纯的休闲娱乐,大自然的山水盛景是他们崇高的精神家园栖息地,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高雅的审美趣味和仁德智慧的生命意蕴。故而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的学生曾点在言己志时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孔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既平,君子愿与他人共享愉悦,此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故而陶渊明隐居南山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欧阳修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周恂任职灵山,多有德政,其“磊落豁达,山水多情”,亦是传统士大夫高雅情操的体现。

总观周恂的三海岩题记,气脉贯通,婉若游龙,其间异峰突起,笔力绵密深厚。文章善于铺叙,烘云托月,虚实相生:语言精练流畅,清新雅致:情感率真细腻,动人心扉,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山水之乐的情怀。此篇题记的地位,不仅在三海岩的众多题记中出类拔萃,同时不失为典籍之外的一篇精致雅丽的小品文。对于三海岩摩崖石刻群、广西地方文化文学,甚至对明清小品文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处探讨,权作抛砖引玉,愿三海岩摩崖石刻群这一瑰宝引发世人关注,更多有志者加入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小品文
有关文字和写作(外一篇)
老舍的小品文观及其在抗战前后的嬗变
——基于新见佚文《谈小品文》的考论
卷首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大家的小品文
越境的小品文:以中日小品文的互动为中心*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论语派与现代小品文文体规范的确立*
小品文的四次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