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5-02-20 20:31:36姚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姚君

摘 要: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过程与方法,却没有真正意义地进行情感教育。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积极扮演者;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各种文体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应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思,激发学生情感,将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实现情感教育目标;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陶冶情操

在我国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开启学生智慧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向学生展示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情感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对策与措施,与大家商讨。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即教育者按照相关教学要求,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组成:第一,教师自身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承担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起到了引领与带头的作用。第二,教材上的因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凭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以及情感因素等。第三,学生因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整个教学中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情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文学性质、情感性质极强的科目。十分适宜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其意义表现在:

第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情感教育不仅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还成为了新课改下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

第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应实现知能方法情感三维目标。情感教育的实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情感目标和谐渗透到知能与方法目标,并起催化作用,从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内涵的工具课,作为一门蕴含人文性质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健康人格、高尚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被作家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有效引导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课堂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各种论文与介绍也层出不群,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没有真正意义地进行情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足

第一,厚分薄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初中来说,学生想要迈入到重高的校门,分数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学生在课堂上注重的是实实在在能提升多少分数而不侧重追求课堂上获得的情感体验。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十分注重升学率,教师也就为追求分数而成了薄“情”郎君。

第二,重理轻文。受传统思想冲击,初中学生中重理轻文现象有所抬头,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好学,平时给理科让路 ;有些同学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走遍全天下;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只要简单地记忆或是背诵,所以平时过多注重理科的思考和思路训练;更多的同学认为,升学考中理科分是重头,科学满分有180分,决定升学考成败的关键是理科。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自然不会注重语文的情感体验了。

2.方法不当

第一,照本宣科。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教师通过照本宣科来讲述教材中的主旨内容,在没有针对性与特色的讲述下,对照考纲条目落实知识考点,这样也就将一篇内容丰富的语文知识讲成了单一的文字组合。学生享受不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得不到情感体验。

第二,题海战术。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实现精讲多练,很多一线教师把这演绎成题海战术。想通过多方练习或是反复练习来体现自主体验,来达到高分目的。对一些阅读分析中相关体现情感的内容有的老师甚至强行让学生机械的记录并记住标准答案。学生出自内心的情感体现变成了强加的标准答案的再现。

3.模式不宜

第一,程式化。现如今,许多语文教师也开始注重情感教育,但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出现程式化教育模式。即便是进行了情感教育,也只是采取了单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这样就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更限制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第二,浅表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的教学模式虽也在关注情感教育,但大部分模式浅表化,情感教育仅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上,出现在教案的目标中,强加在了学生的作业上,作秀于展演的课堂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性,只是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在了学生的身上,忽略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应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积极扮演者。针对上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三个方面与存在的三个问题,本人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维度提出对策与思考:

1.语文教师要多情

(1)教师首先要有情。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丰富的情感,做一个有情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发乎于情。”同理,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情感愈丰富愈强烈,那么学生受到的情感冲击就愈强烈,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就愈透彻。

所以要求教师对事业要有钟情,对学生要有真情,对课堂要有激情,对教材要有感情。教师要在课堂上多情善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为动力,把文中之情挪移到学生心中,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教师情、文中情、学生情三情合流,产生情感和谐共振。

(2) 不断修炼会煽情。教学是一门艺术,情感教育是一门以心换心的心灵的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修炼,掌握煽情的本领。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三化。知识储备立体化。语文教师不但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初中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做到融会贯通,师生关系融洽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切不能高高在上,放下架子,与学生同甘共苦,要讲民主、讲平等。教学语言艺术化。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与体态语言。语言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煽情的效果。

(3)把握学生能动情。在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中,要把握学生动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牢牢抓住最佳切实点,使学生动真情。具体要把握好课前与课中两个时间节点:一是课前创设适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契机。这些契机包括挖掘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情感因素,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家庭背景以及当下的情感需求。二是课中抓住学生情感迸发的有效瞬间。即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适时机智地抓住课堂中学生情感流露的生成瞬间。

在学习《心声》这篇课文时,我想正在青春成长期的同学可能也有内心的强烈愿望渴望实现,也许实现它不会一帆风顺,但努力去争取去追求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来写一写,说一说。说不定把我们班级中那个一直与大家格格不入的女生通过她的表达融入到班集体中。当课堂行进到最后一个“表露你真情,倾吐你心声”的环节时,我请那个女生读了她的“心声”,果不其然,她一边读一边哭表明她努力想要融入大家庭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的想法。课后,我感受到了大家其乐融融的真情实感。

2.教材处理善挖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课本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伦理美等为一炉,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善于挖掘各种文体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1)挖掘古诗文中的情感因素。对于古诗文来说,主要是来源于古代人民的生活,反映出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并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想象。所以说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思想认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做好赏析工作。如学生在学习《杜甫诗三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明确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作者的创作情感。并展开想象与联想,结合当今社会分析现实意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挖掘说明议论文中的情感因素。说明文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而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要针对某一件具体的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且在学习议论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感情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自身思维的活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出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出其中存在的情感价值,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与情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挖掘小说散文中的情感因素。对于初中语文教材来说所选入的每一篇小说散文都存在着生动的艺术形象,并展现出了作者的创作情感。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作品中,可以展现出作者对生命与感情的真切体会。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出教材中的这些情感以及透过这篇文章作者所带给我们的价值观体现,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产生出情感的共鸣。例如散文《背影》一文,其实就蕴含着朱自清老先生对“父母对子女挚爱之情”的深情体会。也即是朱老在此方面的人生价值观。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3.巧用方法见真情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效的作用。”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思,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将教师情、作品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1)营造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美国的课程论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其背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让作品中的情感荡涤学生的心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营造教学情境。

如开课伊始的“导语造境”。即精心设计组织一段课前导语,便用导语的情感因素奠定课堂情感的基调。在上《背影》一课,开课伊始。 我一边播放歌曲崔京浩的《父亲》,教师独白:当优美的音乐缓缓想起,想必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你以启示,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父爱,感受父爱,理解父爱,感动父爱,歌颂父爱,并能够珍惜父爱。

同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想象造境”。即通过在特定的时段让学生集体通过想象再现当时情景。在教学《背影》第六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文中父亲买橘的情景,把自己当成作者,亲身体会“我”望父买橘时的心情。这样学生会更好地进入角色,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小实验,情景表演,故事游戏等形式适时适地地营造教学情境,都能对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效果。

(2)激活课堂氛围。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气生机的空间,教师的功能就是要时刻激活它,使课堂生趣。学生只有对于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增强自身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上的共鸣,提高自我品格。

如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所传达出来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激活课堂氛围的效果。正所谓“三分诗,七分读”,在学习《出师表》这篇篇幅长、情感悲的课文时,我充分挖掘教材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引导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不仅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而且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一句“诚以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可以读出孔明对蜀国的款款忠贞,对先帝的款款深情。一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以读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以及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报答。适时的朗读不仅激活了语文课堂氛围更让学生读出了作者深层次的情感。

(3)创新教学模式。新的教育思想主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要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实践教育的主体。在新教育思想影响下,本人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究“互动式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最贴近学生生活而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将之灵活运用到课堂中,使课本知识生活化,并通过创立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曾经利用我们班级有利的地理位置——窗外一棵高大的樱花树,在它盛开时节结合诗歌单元举办了一次“樱花树下,诗歌朗诵大会”。当时正在进行八年级第二单元,涉及篇目有《雪》《雷电颂》《海燕》《浪之歌》《雨之歌》等,另外我又补充了几篇,主要有《再别康桥》《错误》等。考虑到本单元均是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刚好与窗外盛开的樱花树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就本着感知、欣赏诗歌的写作目的,通过朗诵让学生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那景、那情、那人带给我们极大地震撼,成为了我们师生之间永久的记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同时也证明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实现了教师教材学生的三者统一。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玉兰.潘培森.仇艳光.隋慧雪.论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情感教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01).

[2]何晓娟.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09).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06:06
洗涤学生心灵的良剂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1:49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9:03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2:19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让国学点亮学生的生命
考试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 0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