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敏
摘 要: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而且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独特的感染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精神得到升华。
关键词: 国学经典 陶冶情操 教学体会
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令国人惊讶;宋楚瑜先生访问大陆,在与我国领导人交谈或者是发表演讲中频频用典,触动国人的神经;台湾学者李敖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自如引用国学经典,让这个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感到汗颜。如今,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国学的热潮。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时至今日,它们中仍然蕴涵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人文历史等古代文化,对于现在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北师大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最大限度地迅速吸收最有价值的知识,让国学点亮学生的生命?现在,我谈谈在国学经典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等国学蕴藏了很多人性元素,虽然有些孩子现在还不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是成人后无论怎样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偶尔也会想起儿时吟诵孟郊的《游子吟》;与家人朋友依依惜别时会自然而然想起李白的《赠汪伦》……在丰富多彩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等寻常的景致,面对生死离别等人情百态,就会萌发出一丝诗意,唤醒一些诗情,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
二、课堂渗透,丰富感知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孩子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孩子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课堂活动中,将精彩的经典故事再现在课堂中。再者,选取对培养孩子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地被动地填鸭式地学习,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孩子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通过多媒体上播放视频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下了十分的功夫,孩子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三、注重积累,提高能力
国学经典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在文字组合方面,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在诵读过程中,识字量肯定会大增,如《千字文》一千个字,除了“洁”字外没有重复的字。经常背诵经典,反复积累,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受益终生。通过大量诵读经典国学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国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学生知识视野不仅得到开阔,而且能主动将国学中的故事、轶事、典故、格言等积累起来,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作文、生活中,一举多得。
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国学陪学生成长,在感受中华语言魅力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培养孩子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下一代更具文化气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2]廖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