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辅导员工作坊”对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的践行模式刍议

2015-02-20 06:30周禄涛
关键词:职业指导工作坊就业指导

周禄涛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创业就业”着墨颇多,在随后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进一步对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进行了具体部署。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历史格局下,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处在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而言,运用“辅导员工作坊”模式,创新职业指导理念方法,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能力养成服务,塑造契合行业要求的合格毕业生,是新常态下时代赋予高校辅导员的新使命。

一、遭遇瓶颈——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自2007年教育部发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已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得到开展与普及,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1]。然而同现实需求相比,近几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已经遭遇瓶颈,并逐步暴露了一些亟需改进的不足环节:

1.工作理念上,将高校职业指导看做是纯粹的课堂教学

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贯穿高校学生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每个环节。但由于对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存在误读等情况,部分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将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狭隘地理解为辅导员上好一堂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开好几场会(就业政策宣讲会),将职业指导看做是纯粹的课堂教学。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学法的论文层出不穷,却不能有效化解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不满情绪,期待有所改进的现实期盼[2]。部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系统性程度低,缺乏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与支持。

2.工作方式上,忽视了高校职业指导的思政教育职能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要方面,是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保证[3]。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圆满实现需要校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形成合力的氤氲熏陶。承载着培养德才兼备合格毕业生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显然是这个庞杂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囿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羁绊,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递给学生的只是“经世致用”的求职、面试技巧,忽视了思政教育这一重要职能的展开。只谈技巧不谈信仰,只重择业不重敬业,只讲价值不讲价值观,这样的就业指导无疑偏离了原本应有的正确“航道”,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也无法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真正帮助。

3.工作内容上,缺乏对行业、用人单位现实需求的足够回应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指导服务中真正受益,使他们找到个性气质、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职位需求的最佳契合点,达到人职匹配,实现兴趣、才能和岗位的和谐统一。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高校职业指导的实践性、针对性特点愈发凸显,高深的理论知识并不是高校职业指导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反观现实,由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经历有限,平时又束缚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很难有效结合最新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单纯理论灌输,缺乏对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足够回应,职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以上三个环节,是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瓶颈相生相伴、紧密联系的集中表现,要统筹解决、有效破解这些不足,必须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着力构建系统化程度高、彰显价值观教育主旋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员工作坊”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指导。

二、个性化职业指导语境中的“辅导员工作坊”内涵

“工作坊”作为熟稔知识、砥砺技能的一种有效门径,它最早应用于哪个领域,学术界莫衷一是,但这并不影响其开放交流、学做合一的先进理念方法在全球众多行业受到推崇。《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工作坊”的解释为“研习与实践,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某一主题进行研讨与实践,分享各自的知识与经验的讲习班”。应该说,“工作坊”模式与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所倡导的精神不谋而合。笔者认为,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是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引下,摆脱原来将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教育客体进行标准化职业指导教育的旧有观念,而将教育对象看做是一个个具有鲜明气质特点的个体,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提供个性化教育,在就业创业中实现自身兴趣特长的最优化、最大化发挥的过程。

“辅导员工作坊”,顾名思义,就是在高校职业指导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牵头引领下,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承担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辅导员发挥专业特长和角色优势,根据每个学生兴趣诉求差异,依照不同学生职业素质弱项,在大学生涯的不同时期,组建不同主题、各有侧重又密切联系实际的“工作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个体职业生涯的最优化。

三、“辅导员工作坊”的践行路径

1.构建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互补的系统化高校职业指导体系

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和辅导员要转变职业指导局限于课堂的落后思维,牢固树立系统化职业指导服务理念,通过“辅导员工作坊”平台,为大学生搭建一个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互补的系统化职业指导体系。

(1)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进修培训,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群体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

首先是提高辅导员利用“工作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能力;其次是增强运用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体察学生职业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认知的技能;最后是拓展就业创业知识储配,培养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需求为导向,剖析就业大环境,解读就业政策的素质。培训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每位辅导员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2)继续保持和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更新教育理念,紧密结合教学计划,充分运用“辅导员工作坊”丰富的渠道资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辅导员在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中“生涯方案实施与评估修正”这一章节时,不妨将学生有效分组为若干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职业生涯方案设计,随后每个团队进行主题演讲,学生评委按照统一标准现场打分,辅导员居中点评,团队表现计入平时成绩,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通过自身的实践掌握了知识要点。

(3)重视职业指导第二课堂的建设,将“辅导员工作坊”模式贯彻渗透到课堂之外,打造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由于很多辅导员既是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又是所在学院的团委书记、副书记,或者是所带专业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开展日常团学活动、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职业指导主题,运用“辅导员工作坊”,利用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平台,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巩固职业指导教育效果。

2.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校思政教育同职业指导工作一样,都是教育人的工作。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两者有着天然的互补性[4]。《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教育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积极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毕业生的回信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教育大学生群体懂国情、接地气,主动将国家和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考量,在做出职业选择时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择业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引导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运用“辅导员工作坊”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或目标,就是让学生弥合知识技能传授和理想信念培育之间的落差,造就一个个理想信念坚定、心理素质过硬、职业定位准确、专业技能扎实的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坊”互动性强、情景体验深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独特优势,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从大学生最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入手,在辅导员的引导推动下,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思想问题。譬如,针对时下广受关注的“蚁族”等初级社会群体,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蚁族”生存状态的情景模拟并结合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与国家就业政策解读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来深入剖析“蚁族”这一独特社会现象背后所折射的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与病态就业观,从而引发学生对“我需要什么样的就业观”的自我反思与积极探寻,最终达到对“光荣属于劳动者”的价值认同。

3.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要为中心,以辅导员专长为基础,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切实际的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传授于学生,只能是事倍功半,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要为中心,以辅导员专长为基础是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应有之义,“辅导员工作坊”为实现这些内在要求提供了路径平台。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就是要紧扣就业形势,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的实际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职业指导部门主动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提升交流水平,让更多的优秀校友和就业创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通过“辅导员工作坊”举办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让广大学生群体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场现状有一个初步体验,进而激发学习专业知识和发展职业能力的强大动机,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积累。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就是要将职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看做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气质的个体,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为其提供指导。学生需要什么,“辅导员工作坊”就提供什么,从学生亟需发展的职业能力薄弱环节入手,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例如,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许多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意愿,辅导员可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入岗见习(如参观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商业情境模拟(如利用网络平台创建网店实践操作)等创业型“工作坊”[5],增强该类学生创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以辅导员专长为基础,就是要将职业指导工作同每位辅导员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特点赋予其职业指导的不同侧重点,通过“辅导员工作坊”的优化组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指导服务。比如,思政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可以开设“正确择业观工作坊”;拥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辅导员,可以设立“就业心理调适工作坊”;法学专业科班出身或通过司法考试的辅导员,可以组织“就业政策与法规工作坊”等等。

[1] 柴亚东.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14):112-113.

[2] 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89-192.

[3] 张炜平,等.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104-105.

[4] 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275-278.

[5] 龚潇潇.“工作坊”教育模式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运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1):55.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工作坊就业指导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