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5-02-20 06:30刘克林
关键词:护理学胜任基础

刘 懋 刘克林

(四川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带来护理模式的变化。现代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尊重人的权利,护理的人本内容从救死扶伤向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减轻痛苦等理念转变,这种转变是适应人的需要的变化,是对人的尊重。护理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整体论的健康观要求,跳出单纯疾病护理教育的圈子,向心理、社会、环境和预防、医疗、保健三位一体的大卫生观转变。这些对护理人员、护理职业能力、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其所教授的护理操作技能是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基础,对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评价、实验室管理以及师资队伍等进行整体改革设计,强化临床护理岗位需要,突出临床能力培养,收到较好成效。

一、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指承担职务(职位)的资格与能力。

知识与技能属基准性胜任力特征,对护理专业来说,它相当于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或专业实践课,是课程体系的核心[1];动机、个性特质、自我概念属鉴别性胜任力特征,在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护理教育包括基础护理教育和毕业后护理教育,其中,基础护理教育是护理人员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护理核心胜任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岗位能力

我校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从培养护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出发,对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考核评价等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

1.更新教学内容,适应临床发展

为适应临床工作的岗位需要,基础护理教学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必须依据临床护理的新动态,对基础护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如尸体料理等操作技术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不多且容易掌握,教学中可以一带而过;床上擦浴、床上洗头、漏斗洗胃法等内容临床已较少使用,该内容可留作学生自学;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PICC、静脉输液泵输液、心肺复苏术等技术操作则需要纳入教学内容。对有些发展了的护理技术,除教授教材的内容外,还要教会学生临床更新改进的操作法,如吸痰术,以前主要采用电动吸痰器吸痰法,目前医院采用中心负压吸痰法较多,必须予以补充,体现临床护理新进展。

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还需培养护生的临床护理思维。在基础护理技能的教学中我们不局限于单项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增加了综合性技能操作训练项目,将护理技术操作融人临床实例中,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以实现操作技能的迁移。

2.紧跟临床实际,更新训练用品

目前,临床上使用一次性护理物品较多,呈现出科学化、简单化、方便化的特点,如导尿术,临床普遍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无需用胶布进行固定;鼻饲法,临床普遍使用带有刻度的硅胶鼻胃管,无需比划测量长度。因此,为避免与临床实际脱节,基础护理操作训练用品需按照临床实际购置操作用品,淘汰在临床已不使用的传统操作物品,如鼻导管输氧、灌肠筒灌肠等。

目前,我校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很多技术操作均使用一次性用物包和一次性导管,如口腔护理、导尿术、灌肠术、吸痰术、输氧法、鼻饲法等,实现了教学设备用物与临床工作实际相吻合。

3.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放录像、教师示范、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学生展示、教师指导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计划、系统的改革探索,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的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的真实案例,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实际案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加入一些条件,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学会灵活分析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如我们在教授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时,教师首先讲解病人的临床表现,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应该运用哪些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应用病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 Teaching,RPT)

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就是使人暂时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我们实施RPT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操作,对治疗环节进行模仿,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如我们在教授注射内容时,让学生互换角色,既可以当医生又可以扮演病人,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护士的责任感,有助于护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深刻体会病人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增强护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注射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基于团队学习策略(Team-based Learning,TBL)

TBL是在PBL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是美国教育家Michaelsen等于2002年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TBL是通过组建小型学习团队(4~6人),以引导学生个体主动学习,团队合作讨论为基础,以教师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授课过程为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模式。TBL强调的是学生课前主动获取知识并对其课堂进行测试,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讨论,促进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

在基础护理部分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TBL教学法,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预习提纲和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准备预习测验试题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的应用练习,收到很好效果。

TBL中个人的成绩包括个人表现得分、团队表现得分、同行评价得分。个人表现得分由个人测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团队表现得分主要是团队测验成绩;同行评价得分是在TBL结束后,各小组成员评价组内其他成员,根据在参与团队的表现、个人表现、组员对团队贡献大小、出勤率等方面的表现,一般以不同的得分或划定不同的等级进行评价。

T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教学过程是指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学生是主体,体现了教学的双边性;团队的形成,让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建立信任,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4)朋辈辅学法

朋辈辅学法起源于中国香港,是指由学生作为朋辈老师辅助低年级同学学习。我们在本科基础护理学的多项穿刺技能训练中采用朋辈辅学法,聘请高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助理员,利用基础护理学开放实验室辅助低年级学生练习穿刺技术,效果明显。朋辈辅学法借助朋辈老师与学生具有相近的生活方式、学习经历、价值理念和学习生活上更容易产生共鸣的优势,从而达到情感相通,提高了学生操作练习的兴趣,也可以帮助朋辈老师巩固自身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自主练习时间,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2]。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好基础护理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除教授理论知识、实验室动手操作、教师演示外,安排一定学时的医院见习、社区见习、模拟训练等,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1)医院见习

医院临床的真实环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的真实环境中,学生可以亲眼看到护士进行操作,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临床所见的鼻饲技术,因患病原因不同、病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插鼻饲管和鼻饲饮食以及鼻饲前后的护理等操作动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临床见习可以全面了解鼻饲的适应症和护理工作,使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

(2)社区见习

安排社区见习,学生可以了解很多社区护理的信息,掌握社区不同人群的护理要求。与此同时,护生也可以教会社区人群一些简单护理技能,如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注射胰岛素方法,低血糖病人的处理等。通过社区见习,学生可以将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3)引入模拟病房

当前,学校护理教育和医院操作相脱节,引入模拟病房是较好的补充。在教学中模拟医院内的真实情境,应用一些常见病例,学生可以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一些临床表现,学习临床护理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利用模拟病房,学生还可以轮流做护士和病人,增加对病人心境和护士工作的真实体验,可以亲身感受病人的心情,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教师随时观察随时指导,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4)用好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标准化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在基础护理学的非侵入性护理操作中,我们选择高年级学生作为SP,教师精心编写每项操作的标准病例,护生在SP引导下进行练习,能有效锻炼护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爱伤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5)实施考核评价改革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是培养护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生的培养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更重视整体素质培养。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通过改革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护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传统的考核只注重护生对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护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为了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开展形成性评价,开课前向学生介绍该课程考核办法,将学生在CBL、TBL、RPT教学中的表现以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中,与期末考试一起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特别是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我们将其划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对常用的无菌技术、生命体征、导尿术、灌肠术、肌内注射、静脉输液、吸氧法等项目,学生必须人人过关,其余项目采取抽考,配合学校省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技能操作训练室的免费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高弟子强”,科学、专业、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护生岗位胜任力的有力保障。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要培养适应临床发展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必须打造“双师型”的教师教学团队。任课教师除完成课程教学外,必须参与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及时了解临床护理进展并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把新技术融入到护理技能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聘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护理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参与专业建设,监督教学,努力实现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无缝对接[3]。

四、开放技能训练室,增加动手训练机会

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核心。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室资源,辅以高年级学生实验助理员来协助管理与指导,对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室实施开放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训练项目,自主准备用物,训练完毕后自行清理用物。护理技能训练室的开放式管理,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机会,还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精神、加强其临床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培养具有较强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人才,在今后的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实践,以提高护理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基础护理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践,贴近临床工作需要。

[1] 方仕婷,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9 -20.

[2] 王艳娜,等.《基础护理学》实践课教学方法国内应用现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2):173-174.

[3] 吴琼.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际接轨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1):171-173.

猜你喜欢
护理学胜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