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过度使用——以I think为例

2015-02-19 03:50冯恩玉谭艳珍
关键词:语料库写作

冯恩玉,谭艳珍

(东南大学 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过度使用
——以I think为例

冯恩玉,谭艳珍

(东南大学 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摘要:采用中介语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 2.0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中话语标记语“I think”使用方面的差异。数据统计显示: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问题,其搭配类型更丰富,执行了多种语用功能,这一现象主要与母语迁移和中介语水平有关。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写作;过度使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107.1219.00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07 12:19

Schiffrin[1]31将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定义为“载附在句子上的、用来分割话语单元的话语成分”,如on the contrary,for instance,in a word等。话语标记语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话语现象,属于语篇衔接机制,是语篇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能够指示语际关系,进而提高语篇的连贯性。第二语言写作被视为难度较大的任务,要想使EFL学习者产出符合本族语者写作规范的语篇,学习者需要熟悉写作中相关的诸多要素。能够产出语法上正确的句子固然重要,然而懂得第二语言中的语篇如何构建同样重要。Rahimi指出,话语标记语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话语标记语能够帮助二语学习者产出流畅和有意义的语篇。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话语标记语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之后的10年间,学者们基本上只是对个别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如Svartvik[2]从话语标记语的角度系统研究了“well”的两种用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语言学者们从定义、语义和功能3大方面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分别包括Schiffrin D,Fraser B和Blackmore D等。

有的学者探讨了二语写作领域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如Hinkel[3]研究了不同母语(汉语、日语、韩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语料,发现非本族语者使用了更多的举例标记语、第一人称代词和过去时。在随后的又一项研究中,他发现二语学习者写作的微观层面有一个特点:将口语中的语篇单位直接迁移到书面语中[4]。还有的学者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写作中存在某些单词或短语被过度使用的现象,如Tanko[5]的研究发现,匈牙利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副词连接词(adverbial connectors)的现象;Altenberg 和 Tapper[6]研究发现,瑞典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同样存在过度使用连接副词和其他副词的情况;Schleppegrell[7]研究发现,来自亚洲的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because”。对于“I think”被过度使用的现象,Aijmer[8]特别指出,瑞典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这种问题;Ishikawa[9]则发现,日本的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同样存在“I think”被过度使用的现象。

近年来,话语标记语也已成为中国内地语言研究的新热点,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话语标记语开展了研究,如语用学、翻译学、语篇学和二语习得。国内二语习得视角的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习得领域,如王立非等[10]、Yong W[11]、陈彩芬等[12]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然而,有关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话语标记语使用情况的研究却非常罕见,国内核心期刊①文献中仅有一篇涉及此方面的研究,即郭威等[13]研究了中国大学生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主要分析了7类话语标记语:话题变化标记语、对比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推导性标记语、证据性标记语、自控性标记语和评价性标记语,但并未涉及“I think”这一类的主观标记语。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该话语标记语自身的语义和语法特征造成的,其常常高频出现在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中。尽管话语标记语不属于话语的直接命题内容,也不受语法结构的限制,却在话语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语篇内话语间的衔接和连贯,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

事实上,书面语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是作者和读者交流思想、观点和态度的媒介,而话语标记语的恰当使用能够促进书面语的成功交际。因此,该研究尝试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以语料库为基础,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主观标记语“I think”的使用方面的差异,并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关的教学改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该研究拟通过定量研究具体回答以下问题:

1.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对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使用在数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显著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I think”的潜在搭配主要有哪些?

3.上述研究发现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提供哪些启示?

(二)选用语料库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选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 2.0。该语料库由文秋芳教授等主持建设,收集了中国本科扩招以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2003-2007年)的语料,分为口语库(SECCL 2.0)和笔语库(WECCL 2.0)两个子语料库,语料来自全国34所高等院校,能较好地代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笔语子库中的作文文本来自于全国不同区域的20多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且作文题目多样,能较好地反映中国近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该研究取用其部分语料:利用SWECCL 2.0自带的语料库自动生成工具,条件设置如下:学生类型:STU 2;题目:ALL;入学年份:2006;年级:All;是否限时:TIMED。在自动生成的语料库STU 2_ALL_YEAR 06_ALL_TIMED中,共包含408篇作文,经过人工检查,408篇作文全部为议论文。从中随机选取200篇作为该研究的学习者语料库,总形符数为40 916,类符数为2 028。

英语本族语者写作语料取自鲁汶英语本族语作文语料库LOCNESS(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该语料库由比利时鲁汶大学Granger教授主持创建,包含288 177词次的英国和美国英语本族语学生的作文,作文体裁大多为议论文。该研究选用其中46篇议论文作文为对象,其作者均为18~21岁之间的美国学生,总形符数为54 420,类符数为5 530。两个语料库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语料库的基本情况

n(subjects)n(words)essaytypelearner20040916argumentativenative4654420argumentative

(三)研究步骤

1.计算原始频率。首先,将两个语料库全部语料分成独立的文本,每篇作文为一个独立文本,运用AntConc 3.4.1软件检索工具分别统计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上述两个语料库每篇作文中出现的原始次数。

2.进行描述性统计。利用SPSS 17.0对上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3.确定差异的显著程度。首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根据结果选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即参数检验法或非参数检验法。

4.运用AntConc 3.4.1软件中的Clusters/N-Grams工具,检索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I think”的主要搭配。

5.根据上述数据,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写作中话语标记语“I think”使用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而对英语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I think”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数量上的对比

该研究统计了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46篇本族语者英语作文中共出现了9次,平均每篇作文中出现的频率为0.20,标准差为0.582;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200篇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中共出现了230次,平均每篇作文中出现的频率为1.15,标准差为1.133。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本族语者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过度使用了话语标记语“I think”。为了证实这一论断,进一步确定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中“I think”的使用在数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运用SPSS 17.0进行了推论统计,对样本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2I think在WECCL 2.0和LOCNESS中出现的频率

组别受试者人数出现总频率均值标准差本族语者6990.200.582中国学习者2002301.151.133

表3 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3可见,Levine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太小,Sig.值为0.000,显然小于0.05,说明两组的方差差异显著,不能满足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条件,该检验无效。因此,又进行了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Mann-Whitney检验

表4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秩均值为135.81,英语本族语者的秩均值仅为69.98;表中的显著水平为0.000,小于0.05,说明两组中“I think”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以断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过度使用了话语标记语“I think”。

2.“I think”的搭配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I think”的具体用法,该研究考察了其搭配情况,运用AntConc 3.4.1(w)2014软件中的Clusters/N-Grams工具,检索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I think”的主要搭配,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I think的右侧搭配情况

表6 I think的左侧搭配情况

在上述搭配中,通过观察索引行,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I think”搭配执行多种语用功能,可以用于表示预测、建议、个人态度、原因、缓和语气以提出不同观点等。

(1)表示预测,如:

…thethingwhichwedon’tknowbefore,Ithinkwewillhaveagoodfeelaboutit.

…ultimatelyofcourse,itisideal.IthinkthatIwillmeetcertaindifficultiesindoingthusinthe….

(2)表达建议,如:

…willcan’tfindasatisfywork.SoIthinkweshouldtakepartinallkindof….

…agoodstudyandtheteachingenvironment.LastIthinkweshouldbecomearesponsibilityperson.

(3)表明个人态度,如:

…theplacewhereyoustayedatfirst.Ithinkthatchanceisallinourheadsifwemakegood….

I’dliketodoasthefirstman,Ithinkthatamanshouldhaveaspiritoflovinghisjob.

(4)说明原因,如:

…Iwillgoinforallmylife.BecauseIthinkthatonlyIspendallmytimeandmy….

Iliketodoajobinmylife,becauseIthinkajobcontainsmanythings,suchasknowledgeand….

(5)缓和语气以表达个人观点,如:

…studentthinkthattheuniversityeducationbetoprepareforemployment.ButIthinkithaveotherfunction.

…preparestudentforemployment.ButIthinktheuniversitystudentcouldlearnalotnotonlylookforagoodjob.

进一步观察索引行发现,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有以“I think”开始一个句子的习惯,这属于一种“语用石化”现象,如:

Whyheusuallychangehisjob?Ithinkthat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views.Somepeoplelike….

…shoulddothingsbyandby.IthinkthateverybodyknowaChinesesaying:“Hastemakeswaste”.

这一结果印证了Trill[14]的研究发现,即“语用石化”现象。非本族语者缺乏丰富的体现英语真实运用的语言学习材料,常产生“语用石化”现象,导致语用上的偏误。Kjellmer[15]曾提出假说:英语学习者产出的语言材料常常不够地道,带有明显的“洋腔”(foreign-soundingness),或许是因为他们所运用的语言材料是孤零零的词或词组,而非预制语块。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将“I think”从口语中直接迁移到了书面语中。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把“I think”作为一个孤立的词组记忆,但似乎很难做到恰当使用,从而真正发挥其语用功能,构建连贯的语篇。

表2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在总形符为54 285的英语本族语者写作语料库中“I think”仅出现了9次,继续对其搭配进行研究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英语本族语者而言,话语标记语“I think”主要用于口语中,在写作中却很少出现。对“I think”在COCA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证实了这一论断,如表7所示。

表7 “I think”在COCA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显示,“I think”在COCA语料库中共出现了339 139次,在口语语域中出现了256 186次,占总数的75.54%。

四、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使用方面存在数量上的显著差异,前者存在过度使用“I think”的现象,而后者主要是将其用在口语中,用于缓和语气,表明说话者的态度。就搭配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I think”的搭配类型丰富,执行了多种语用功能,如表示预测、建议、个人态度、解释、对比、提出不同观点、缓和语气等。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过度使用“I think”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谈论话题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少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二,受汉语和中式思维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认为“I think”(“我个人觉得”“在我看来”)的使用会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礼貌委婉。第三,中国英语学习者语体意识不强,倾向于把口语中常用的单词、词组和句式直接迁移到书面语中来;却很少使用书面语特征比较明显的“I argue”“I propose”“I calculate”等。第四,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而很少使用被动语态,如“itisthoughtthat”“itisbelievedthat”。第五,中国英语学习者能活学活用的词汇和句式很有限,他们习惯用“I think”,却很少用到“I believe”“I maintain”“I assume”“I suppose”“I reckon”。第六,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养成了使用“I think”开始一个句子的习惯,尽管很多时候语法上或语用上其实都没有必要。

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和结论,对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教师可以将语料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体现语言运用的地道的本族语语料,发现常用的自然语块,在真实语境中明白其含义,掌握其用法。第二,教师教学中应加强话语标记语和语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具备语篇意识,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读者意识,达到更有效的交际。第三,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积极促进正迁移,及时矫正负迁移,最大程度降低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第四,强化语言输出训练,使学生在输入―输出的循环中习得话语标记语,产出高质量的语篇,形成作者和读者的良好互动,达到成功交际。

注释:

①国内核心期刊:指北大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1]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Svartvik J.“Well”in Conversation[A].In Greenbaum S,Leech G,Svartvik J(ads.).Studies in English Linguistics for Randolph Quirk[C].London:Longman,1980:167-177.

[3]Hinkel E.Giving examples and telling stories in academic essays[J].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2001,(12):149-170.

[4]Hinkel E.What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ells Us and What It Doesn’t[A].Eli Hink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ahwah[C].NJ:Lawrence Erlbaum,2011:615-628.

[5]Tanko G.The Use of Adverbial Connectors in Hungarian University Students’Argumentative Essays[A].John Sinclair(Ed.):How to Use Corpora in Language Teach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157-181.

[6]Altenberg B,Tapper M.The Use of Adverbial Connectors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Written English[A].Sylviane Granger(Ed.):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C].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8:80-93.

[7]Schleppegrell M.Conjunction in spoken English and ESL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3):271-285.

[8]Aijmer K.I Think as a Marker of Discourse Style in Argumentative Swedish Student Writing[A].Karin Aijmer(Ed.):A Wealth of English[C].Goteborg:Acta Universitatis Gothoburgensis,2001:247-257.

[9]Ishikawa S.Phraseology Overused and Underused by Japanese Learners of English:A 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A].Katsumasa Yagi,Takaaki Kanzaki(Ed.):Phraseology[C].Nishinomiya: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 Press,2009:87-100.

[10]王立非,祝卫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5,(3):40-44,48.

[11]Yong W.The use of“I think”by Chinese EFL learners:A study revisited[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33(1):3-23.

[12]陈彩芬,李委凊.英语口语话语标记语使用实证研究及教学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8):59-62.

[13]郭威,朱琦.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定量研究与分析——基于四所在辽高校的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93-95,102.

[14]Trillo J.The pragmatic fossiliza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34):769-784.

[15]Kjellmer G.A Mint of Phrases[A].Karin Aijmer,Bengt Altenberg(Eds.):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C].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1:111-127.

(责任编辑乔志杰)

The Over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Writing:a Case of I Think

FENG En-yu,TAN Yan-zhen

(Chengxian Colleg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88,China)

Abstract:By adopting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named Construc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CIA),based on WECCL 2.0(the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 2.0)and LOCNESS(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this essa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sage of discourse marker“I think”in the writings of both the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and Chinese EFL learners.Through statistical comparison,this essay finds out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tend to overuse the discourse marker“I think”,which has more types of collocation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Thi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first language transfer and interlanguage proficiency.

Key words:discourse marker;writing;overuse;Chinese English learner;corpus

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1-0017-06

作者简介:冯恩玉(1980-),女,山东潍坊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项目(1101300180)

收稿日期:20141016

猜你喜欢
语料库写作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