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5-02-19 03:51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侯 智 芳

(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侯 智 芳

(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古代文学是高校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的文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日益平面化、快餐化、功利化的当代社会,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建构大学古代文学教学的框架,同时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学生应当掌握的熟知内容和生涩内容作出合理而有效的处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乐于学习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41128.1027.007.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8 10:27

古代文学又称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各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和主干课程,一些相关的文科专业也以其为基础,如对外汉语、文秘、戏剧影视等。这门课程应用之广、地位之重毋庸置疑,然其知识太多、理解太难等也最为学生所疾,尤其在平面化、快餐化、功利化的当代社会,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可谓难上加难。在和充满诱惑力的社会竞争时,高校教师要想留住学生,引导学生以学习古代文学为乐趣,这考验着教师的智慧。

一、掌握学生《语文》基础,做好古代文学教学衔接

高校教师要尽量掌握学生中学时的《语文》基础,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学语文教学紧承高中教学,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高中时代《语文》的学习情况,做好与大学古代文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目前,高中最为通行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这套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必修教材5册[1],二是选修教材16册[2]。在大学期间,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所用教材大多选自袁行霈编著的《中国文学史》[3]和《中国文学作品选注》[4]。由于涉及作品较多,该文仅以古代诗歌(包括词、散曲)的教学为例,作一统计比较,见表1。

将高中《语文》所选古代诗歌必修篇目与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框架相互参照,可以发现: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虽然共有5册,但诗歌主要集中在第2、3、4册之中,共计22篇作品。在这3册中,以时代为序,依次介绍了《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古典代表诗集及诸位大家。通过具体作品,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为大学古代文学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必要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的篇目情况,见表2。

同必修诗歌相比,高中《语文》选修诗歌在篇目、作家和时代等方面都有所扩充。从篇目来看,每一单元各10篇作品,3个单元共计30篇。从作家来看,除了必修教材所涉之外,新增作家有鲍照、陆游、阮籍、黄遵宪、张若虚、孟浩然、韦庄、王维、姜夔、纳兰性德、李煜、周邦彦、高适、柳宗元、温庭筠、睢景臣等。从时代来看,新增了南朝、五代、元代、清代和近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五代的词、元代的曲、清代的词和近代的诗都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新扩充的部分虽然是大学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但考虑到属于高中选修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定相对薄弱,所以,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应当有所区别。

表1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必修篇目统计

通过整理高中《语文》必修篇目和选修篇目,高校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状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选用不同教学方法,将快乐学习带入课堂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深谙教学之道,他提出了学习的3层境界:知、好、乐,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始终要贯穿一个指导思想,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能感受到学习之乐。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乐于接受知识,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思考之乐、探索之乐,从而激发学生以主动学习为乐。

(一)熟知内容贵在翻新出奇

本报讯10月30日,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化工行业景气度稳中有升,公司总体经营态势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古希腊的伊索曾经讲述过一则《狐狸与狮子》的寓言故事。狐狸3次看见狮子,却出现了逃进树林、站在一边、上前搭话3种结果,所以,伊索得出结论:“熟悉容易滋长轻慢。”[5]83对于熟知内容,学生同样会懈怠轻视。对于短小浅显的“阅读”作品,教师可将其穿插在授课中间,或以精炼之语数笔带过,或调动学生温习背诵,这样既可达到温习之目的,又可缓解新知识太多而带来的疲惫。对于较长略难的“精读”作品,教师可选择讨论点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论是“阅读”作品的三言两语,还是“精读”作品的讨论点评,都需要教师在学生熟知的基础上翻新出奇,引领他们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此相反,人云亦云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以《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为例,这是诗中典型的比兴手法运用,桑叶的润泽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貌美以及男女两人爱情的美满,桑叶的黄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年老色衰以及两人爱情的衰弛。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理解耳熟能详,教师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则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诗歌为什么要用“桑”这一意象来比喻女子和爱情?换句话来说,女子和“桑”之间有怎样的深层联系?或者,学生接触过的哪些其他作品也涉及女子和“桑”这个话题,它们都各有什么特点?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然后再将“原型批评”理论、文化人类学知识融会其中。因此,学生在满怀热情的探索当中既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也培养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表2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选修篇目统计

(二)生涩内容贵在克服厌学情绪

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生涩内容,新知识的不断涌入常常会让他们产生极强的畏难、厌学情绪,而现实生活充斥着大量的诱惑和浮躁,怎样才能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四面楚歌的古代文学教学该如何进行?

1.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

古代文学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古人情感、经验、经历等一切生活的审美化抒写。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将这些描写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亲切感。

《生民》是《诗经》民族史诗类的代表作品。该诗长达8章,其中有许多生僻字,而且全部是繁体字。因此,学生对此诗会很快产生极强的畏难情绪。教师需要边讲授边设置一些问题,活跃气氛的同时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不至于厌烦而放弃学习。例如,《生民》前3章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经历,姜嫄多次祭祀后终于生子,可是她为什么要将儿子后稷3次抛弃?诗歌给出的答案是“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袁行霈认为“达”可以“借作‘沓’,犹言沓生,即第二胎、第三胎。此言其生育顺利”[4]35。朱东润则引用《郑笺》的说法认为,“达,羊子也”[6]44,即认为后稷出生时就像小羊羔一样。哪一种更合理?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们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家里养过羊的学生给大家详细描述了小羊的诞生过程,学生们终于明白了“达”的含义。结合实际生活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分析比较问题的方法。

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设问:后稷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成就大业,这对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时,学生们通常会异口同声地诵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教师适时引导,告诉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磨难、困苦都是上天的考验,成大业者必须经历之。学生们心领神会,深以为然。

2.结合当代文化,贯穿古今

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在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古代文学的教学需要找到这些联系点,教师需要能够将它们贯穿古今,使古代文学的学习贴近学生们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

(1)与现当代的文学创作相连接

在古代文学的长河当中,杰出作家总是能够撷取最恰当的浪花来丰富自己的作品。比如,对农民形象的刻画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点,淳朴善良、逆来顺受是农民形象的基本特点。奠定这一形象特征的固然是现实中农民的真实状态,但是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却功不可没。《豳风·七月》是《诗经》农事诗的代表作,诗歌以农民自叙的口吻讲述了一年当中从不间断的辛苦劳作,尽管屋宇破败、“无衣无褐”、饮食简陋,但其仍旧默默忍受着一切。在后世的作品中,鲁迅的《故乡》、余华的《活着》都可以在《七月》中寻求到渊源。

(2)与流行歌曲、影视文化相沟通

欣赏流行歌曲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生活娱乐方式之一,结合流行歌曲来讲述古代文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就古代诗歌而言,其文化的传承可以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意象、意境、主题、形式的传承。如,月亮是中国诗歌的经典意象,望月怀人、两地相思是其所蕴藏的主要内涵,考其渊源,《诗经·陈风·月出》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已发其端倪,宋祖英的《望月》能够被广为传唱就深深契合了这一文化传统。再如,汤唯主演的电影《晚秋》用萧瑟的晚秋之景衬托主人公凄凉的生活处境,观众对此亦深有戚戚,这部电影的成功源于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化中由宋玉《九辩》所开创的“悲秋”传统。其次是古典诗句的直接化用,谱以现代音乐,成为今人传唱曲目。在这方面,琼瑶可谓出类拔萃,《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青青河边草》(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当》(汉乐府《上邪》)等都成为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甚至琼瑶的笔名亦是从《诗经·卫风·木瓜》之“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来。

从诞生之日起,诗歌就与音乐、舞蹈密不可分,可谓“诗乐舞一体”。《诗经》更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说。在当代社会中,诗歌更多是与影视创作等综合艺术相关。它们或以歌曲形式出现在影视剧中,如琼瑶的几首歌曲就分别出现在电视剧《在水一方》《青青河边草》以及《还珠格格》中。它们或以诗歌形式出现在影视剧中,借人物之口说出,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古装剧《倾世皇妃》中,蜀国的二皇子与北汉秀女经常谈论诗艺,一首《战城南》使两人相知成为好友,而一首《悲歌》却将秀女的奸细身份泄露。研究还发现,在后世的文艺作品中,某些人物名字也是由古代诗句点化而成,使该人物带有极强的古典气息。比如,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就多善于此,《笑傲江湖》之风清扬、《天龙八部》之木婉清等等名字皆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之“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影像娱乐产业的兴起,文化的视觉化、图像化趋势,使得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文化与意义的生产与消费中心。影视、广告、互联网、大众畅销读物等新兴媒体文化已经取代文学成为新的主导性意义生产载体。”[7]3-4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古代文学的教学不应该排斥而是应该与新兴文化市场对接,让学生想听、想学、想说、想写,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在流行音乐、大众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上的创新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3.服务地方文化,教学相长

古代文学的学习依托整个中华文化,其间不免会涉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在这个历史和文化的大环境中,古代文学教师可以将古代文学的学习与高校所在城市的地方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将古代文学的教学深化,而且可将学习研究的成果纳入到当地的文化建设。张家口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拥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文化遗迹,如今古代文学教学相关且影响重大的“三祖文化”。5 000年前,中华三祖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耕战融合,创建了中华文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涿鹿参观、学习、研究,让他们学有所用,将来为地方文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教师亦可在活动中收获教学、科研双重硕果。

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认为: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是给予他人启发最多的诗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学: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教授知识最多的教师,而是给予学生启发最多的教师。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但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即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这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最佳标准。

参考文献:

[1]袁行霈.语文(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袁行霈.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英﹞约瑟夫·雅各布斯.伊索寓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6]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新1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乔志杰)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AncientChineseLiterature

HOU Zhi-fa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of both the major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other majors in liberal arts in universities.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of increasing planarization,fast food,and utilitarianism,the course has been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and how teachers can make students be willing to learn has been an urgent problem which needs solving.The paper thinks that college teachers must know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build the teaching framework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Meanwhile,they must deal with the students’acquainted and jerky knowledge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Thus the students will change their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exploration,and both teachers and saddens will realize the objective that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in pleasant learning practice.

Key words: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eaching reform;willing to learn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1-0097-05

作者简介:侯智芳(1980-),女,河北宣化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G2013057)

收稿日期:20140904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