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2-18 00:18:13缪琨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双证融通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缪琨

摘    要: 文章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精髓,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双证融通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发展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等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2014年9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进一步指出“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这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施行共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发展,是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接受实践教育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形成“学校导师+企业师傅”的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搭建平台。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学生同时也是企业学徒,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的有机结合。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最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学徒制能够促使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的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的联动发展,打通和拓宽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实践情况

(一)德国的“双元制”。

“双元制”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成为德国职教的主要形式,并发展为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双元制”,有的资料和书刊定义为“双轨制”,是指学生同时在学校里接受理论培养和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它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把教室搬进车间,把学校设在工厂,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课证融通、工学结合。“双元制”中的受教育者在职业院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相结合,从而完成职业教育任务。这种“双元”特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英国“现代学徒制”。

为了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解决本国青年失业问题,英国政府于1993年制订现代学徒制度计划,最直接的动机是要弥补当时严重缺乏中等技术水平人才的不足,而深层次的动机是使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培训在本国不受国家法规的管制,各行业的学徒制度没有统一的学徒培训框架,雇主自行决定培训期限、内容和标准。英国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一般需用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

英国现代学徒制较传统学徒制的内涵有了延伸,突破了传统的手工业领域,向许多新兴领域诸如信息技术、商务管理、旅游服务等方向扩展。英国现代学徒制相比德国“双元制”更侧重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更倾向给学徒选择高等教育的机会。近年来,英国获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徒比率越来越高,学徒就业率有很大提高。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期间不但不需缴纳学费,反而享受学徒工资,一般为技术工人工资50%,以后按比例逐年增长,大大提高学生的经济独立性,这是英国现代学徒制培训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三)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为了很好地解决本国青年人的失业问题,让青年人获得发展事业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澳大利亚于1996年引进新学徒制,加强对青年人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发展。“新学徒制”给青年人提供了新的培训途径。在以“培训包”为基础的新学徒培训项目下,参加学徒培训的青年人完成培训获得全国相关行业认可的技能之后,便可获得全澳认可的职业证书和就业机会。澳大利亚政府为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新学徒制度,规定雇主和新学徒签订正式培训协议,学徒期满可以获得全澳大利亚认可的、与学历文凭互通的资格证书,如果学徒十分优秀则可以获得高级文凭,将来可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而他们之前的成绩和证书可以算入认可的学分,政府尽可能地为受训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课程十分强调市场导向,而在课程开发中更注重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标准的统一性。1.国家各相关专业培训理事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团体提供的课程信息、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和标准及就业市场信息确定开设哪些课程等问题,同时还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修订。2.相关行业的能力标准委员会专门研究并制订国家能力标准。该能力标准主要由八级不同的能力水平构成能力标准体系,极为详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都有一个共同的表达格式,确保其一致性和全面性。3.专业课程设计遵循能力本位开发模式。按岗位需求,将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逐条分解,并按相应模块组织教学。课程标准的设置则以行业标准为准则,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总的来说,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课程更务实、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三、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校企联合招生,分类培养。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联合招生是维护校企双方利益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学徒双重身份的基本途径。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更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与招工企业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又是合作企业用人的基本需求。

(二)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

现代学徒制的学徒具有学习与工作的双重身份,在校学生享有在校学生同等权利,履行在校生同等义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接受学校的各种考评;在岗位工作中,他们是企业员工,正常享受企业员工的各项待遇,遵守企业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接受企业的岗位考核。所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施学校老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策略,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

(三)产教融合,双证融通。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根本利益点是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人才的去留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培养企业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过程和考核评价等都要基于学徒的工作岗位。要做到以上这些必须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学历证书是学徒作为学校学生提升学历与能力的根本凭证,职业资格证书是学徒作为企业员工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双证融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内涵的必然需求。实现以证代考,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该专业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企业基于工作岗位任务,企业制订岗位任职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根据专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岗位专业课程、制订专业课程标准,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双证融通。

(四)双导师培养,学徒在岗成才。

双导师是指学校导师(老师)在学校对学徒(学生)进行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课程在内的理论性课程内容实施集中授课;而企业导师主要在企业对学徒进行包括岗位核心课程和企业文化课程在内的指导,两个导师对学徒同时培养,学徒通过工学交替方式完成学业,真正实现双导师培养,学徒在岗成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5).

[2]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2014(6).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2014(9).

[4]季涛频.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的战略意义[J].艺术科技,2015(5):240.

[5]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课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改研究(交教研1402—2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证融通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构建“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
科技视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0:09:34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