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2015-02-18 09:19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

黄 勇

(南通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中澳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黄勇

(南通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显性比较优势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加上中国城市化水平在日益提高,可耕地资源愈加稀缺,导致国内农产品生产数量增长有限,居民收入水平日益增长,使中国民众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国内生产很难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而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草地耕地资源丰富,产品质量优越,一直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中澳农产品贸易迅猛增长,两国农产品互补性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深化发展两国农产品贸易,我们选择合适的贸易指标对中澳农产品贸易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及可能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农产品采用SITC Rev.3分类中第0、1、2、4章中的所有商品除去第2章中第27类、第28类商品,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http://comtrade.un.org/)。

一、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2012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出口额达83.17亿美元(以两国出口额计),其中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农产品达到73.89亿美元,占当年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19.24%,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2012年出口澳大利亚农产品为9.2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1.4%,澳大利亚仅处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第16位。

(一)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

从2003年到2012年10年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以中国进出口总额计)从15.52亿美元增长到88.72亿美元,增长速度较快。其中2004年到2009年间增长十分缓慢,2009年以后增长迅猛,从33.41亿美元增长到88.72亿美元,3年增长了1.64倍。但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很不平衡,贸易主要以中国进口为主,2003年至2012年,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金额从13.64 亿美元增长到79.41 亿美元,增长了4.82倍,中国年均进口额占两国双边贸易额为87.6 %。中国对澳农产品出口从2003年的1.8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9.31亿美元,增长了3.95倍,出口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规模仍然不大。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逆差从2003年的11.76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70.1亿美元,增长了4.96倍,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见图1。

(二)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

以2012年为例,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主要为棉花、羊毛及其他动物毛、谷物及谷类制品、生皮及生皮毛等资源密集型产品(见图2),这类产品的进口集中度很高,占到中国从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的74%。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及水果、水产品、杂项食用品及其制品、糖、糖制品及蜂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见图3),占到中国出口澳大利亚农产品金额的75%。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非常适合两国各自的资源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

澳大利亚一直是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国,但从2002年以后,中国从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乌克兰等国进口大量大豆和油脂,并且数量急剧增加。而澳大利亚的优势产品如畜产品和谷物等,由于受中国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导致其出口增长相对缓慢。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占中国农产品进口的比重增加缓慢,从2003年的4.5%到2012年的5%,10年间只增长了0.5个百分点。但这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中澳农产品贸易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中澳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景,我们选择合适的贸易指数,对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进行进一步研究,为更好地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依据。

(一)中澳农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

贸易专业化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简称“TSC”),本文用它来分析一国一种商品进出口差额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系数(在-1和1之间)越大表明该国该种商品的竞争优势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TSCik=(Xik-Mik)/(Xik+Mik)

其中,TSCik是指国家i产品k的贸易专业化指数,Xik是指国家i产品k的出口额,Mik是指国家i产品k的进口额[1]。根据2012年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经过计算得到两国2012年农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见表1 )。

表1 2012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中澳两国农产品竞争性较弱。两国农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都大于等于0的农产品有:活动物(00)、蔬菜及水果(05)、牲畜饲料(08),这说明两国在上述农产品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在活动物(00)、牲畜饲料(08)方面,澳大利亚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在蔬菜及水果(05)方面,中国占优。

二是中方处于竞争优势、澳方处于竞争劣势的农产品种类较少。主要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其制品(03),咖啡、茶、可可、香料及其制品(07),杂项食用品及其制品(09),烟草及烟草制品(12)。中国应进一步扩大这类产品对澳大利亚的出口。

三是中方处于竞争劣势、澳方处于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种类较多。主要有肉及肉制品(01),乳制品和禽蛋(02),谷物及谷物制品(04),饮料(11),生皮及生皮毛(21),油籽及含油果实(22),软木及木材(24),纸浆及废纸(25),纺织纤维及其废料(主要是棉花,羊毛)(26),动物油脂(41)。由数据可见,澳方不但处于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种类较多,而且优势普遍较大,其中生皮及生皮毛(21),油籽及含油果实(22),中方处于绝对劣势、澳方处于绝对优势。

(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简称“IIT”) 指数用以衡量产业内贸易程度,当两个国家在同一产业中互有不同质的贸易时,则说明双方国家在该产业上有着互补性贸易需求。本文选用格鲁贝尔—劳埃德( Grubel and Loyd) 指数来反映。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IITij表示国家i和国家j某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j、Mij分别表示国家j向国家i某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IITij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当 IITij在0至0.5之间时,表明该产品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当IITij=0时,表示两国在该产品全是产业间贸易,没有产业内贸易;当IITij在0.5至1之间时,表明该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IITij=1时,表明两国在该产品全是产业内贸易。IITij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两国在该产业贸易互补性越强[2]。

本文选择中、澳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作为样本进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以澳大利亚进出口额为基准,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中澳2003—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资料来源:同表1。

从表2 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中、澳两国间13个样本农产品中有01、054、059、26、41等5个类别产业内贸易指数小于0.5,而且整体数值偏小。其中,01、26、41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十年间几乎全是0或接近于0,说明这些产品主要属于产业间贸易,贸易互补性弱。从贸易走向看,01、26、41类产品主要是澳大利亚出口、中国进口,而054、059类产品主要是中国出口、澳大利亚进口。剩下的8个类别产品某些年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其中,04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只在2007年大于0.5,说明其在多数年份也属于产业间贸易,而且主要是中国进口。其他类别产品多数年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但各有不同的特点,03、034、1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061、071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而29、421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十年间呈现出前后低中间高的抛物线状态,这说明这些类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活跃程度和贸易互补性随着年份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根据贸易数据可知,澳大利亚在01、04、26、41类产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它们都是属于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在054、059类别有明显的出口竞争优势,它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上分析结果与两国的资源禀赋和贸易实际非常相符。

(三)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某类商品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例相对于该类商品世界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比例的大小。它在世界总的商品贸易的框架下分析一个国家某类产业(产品)的出口,以考察该类产业(产品)的出口潜力。其的计算公式是:

RCAsi=(Xsi/Xit)/(Xsw/Xwt)

式中,我们用RCAsi表示国家i生产的s部门(或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si和Xit分别表示国家i在t时期内生产的s产品的出口量和总出口量,Xsw和Xwt分别表示世界(w)在t时期内s产品的出口量和总出口量。如果RCAsi大于(或小于)1,则表明一国某类产业(产品)的出口具有(或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日本的一项研究认为,当RCA大于2. 5 时,则表明一国某类产业(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极强[3]。为了减少国际贸易中存在的贸易扭曲而导致对RCA计算结果的干扰和误差,本文利用连续十年的贸易资料,将显性比较优势相对精确的显示出来[4]。表 3显示了中国与澳大利亚2003—2012年部分农产品(SITC3位)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

表3 中国与澳大利亚2003—2012年部分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资料来源:同表1。

表3计算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2年,中国只有在蔬菜及蔬菜制品(054)、羊毛及其他动物毛(268)贸易上存在一定的显性比较优势,其他样本农产品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中国的这两类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也是澳大利亚的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两国在这两类产品上具有竞争性,这是因为蔬菜及蔬菜制品(054)对中国来说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加工或粗加工产品,属中国的优势产品,但对澳大利亚而言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而且根本不是其相对优势产品,和澳大利亚其他显性比较优势产品相比,其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羊毛及其他动物毛(268)属于澳大利亚的资源禀赋优势,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对中国而言主要是加工并出口部分高质量的优质产品,优势并不明显,两者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并不具有竞争性。澳大利亚在牛肉(011)、奶和奶油及乳制品(022)、稻米(042)、酒精饮料(112)、生皮(211)、棉花(263)、羊毛及其他动物毛(268)、动物油脂(411)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强的显性比较优势,这和澳大利亚的资源禀赋完全相符,说明澳大利亚在这类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澳两国在果汁和蔬菜汁(059)、糖果(062)、生毛皮(212)贸易方面都不存在显性比较优势。从动态角度分析,中国在稻米(042)、动物油脂(411)贸易的劣势分别在增加和减弱,澳大利亚在牛肉(011)、奶和奶油及乳制品(022)、酒精饮料(112)、羊毛及其他动物毛(268)、动物油脂(411)方面显性比较优势在逐渐变小,而在棉花(263)贸易上显性比较优势先由大变小、再逐渐恢复。这说明显性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变化由很多原因造成,有气候、产量、各国国内政策、贸易政策的原因,也有各国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出口国多样化等因素。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大致掌握了两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特点、优势及结构,为两国今后进一步发展双边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依据。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双边农产品出口主要都是各自的优势产品,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自身生产难以满足国内市场庞大的数量需求或高端需求;中国出口澳方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数是澳方自身无法生产和供应的产品,主要以初级制成品为主。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这说明同一种农产品互相贸易需求不足。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着竞争能力、贸易结构、双边出口额、市场重要性等方面不平衡的局面。其主要表现是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弱,而澳大利亚农产品竞争力极强,特别是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有很大的贸易潜力;中国长期存在农产品贸易逆差,而且逆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不平衡预计很难在短期内消失,但中、澳两国互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和潜在市场,两国都有在对方市场增加出口的愿望与潜力。中、澳双方若要更深入地发展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国应主动与澳方开展广泛的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技术装备、品种培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与技术,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此外,中、澳双方要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与建设步伐,尽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实现两国农产品贸易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伟,周章跃.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J] .中国农村经济,2007(11):4-14.

[2] 何立春,杨莲娜.解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流量[J] . 国际经贸探索,2010(1):63-68.

[3] 何好俊,祝树金.中澳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分析[J] .国际贸易,2008(12):19-23.

[4] Richards.Timothy J. PaulP . Dynamic complementarity in export promotion: The market access program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J]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8,23:319-337.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HUANG Y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ten years, the bilater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increased rapidly, but the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based on their natural endowment. The importing of Australi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China increased rapidly, but with a slow growth in proportion of the whole import.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index tools of specialization, intra industry trade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e data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from 2003 to 2012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on of bilater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weak, while the complementarity is strong;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mainly the inter industry trade, and the level of the intra industry trade is not high;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ustralia is stronger than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hich is difficult to change.

Key words: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specialization; intra industry trad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F75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 (2015)01-0060-06

作者简介:黄勇(1968-),男,江苏启东人,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

收稿日期:2014-03-24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下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对韩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分析
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