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探索

2015-02-14 08:54高维锡,杨文博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机制创新双师型

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探索*

高维锡,杨文博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摘要: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条件下构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这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的严峻课题。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努力破解校企合作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条件下的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努力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关键词:校企合作;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机制创新

收稿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4SH-045).

作者简介:高维锡(1974-)男,山东崂山人,烟台职业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最根本的保证,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密切合作,共同培养才是最有效的途径。要解决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校企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食品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食品专业的教学应该与食品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没有经历过多的企业实践而直接走上讲台,或者是由生物、化学等专业的教师通过进修后直接从事食品专业教学的,大都缺乏专业实践技能,没有实现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岗位。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条件下食品类专业双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探索,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服务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机制建设作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校企合作的关键和难点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基本架构。

1校企合作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要担负起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其特殊性决定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拥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亟需通过校企合作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企业生产旺季时,学校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层面上,企业与学校的联系除了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外,缺少有效深入的实质性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之间缺乏深度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未形成较好的教与学的交流平台,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后,职称评定问题难以解决,企业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和学校一道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体系尚未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校企共赢的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机制是管实效、管长远的。“要努力建立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企业才是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专业教师既要利用专业理论优势,向合作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合作企业解决员工职业素养、专业理论提升等继续教育问题,又要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与技术攻关,让企业在合作中真正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1]对于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来讲,就是要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双师素质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以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校企合作人才互动为基础,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2当前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校企合作条件下双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当前的校企合作还是一种比较松散和不稳定的,甚至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状态。食品加工企业,一般都会出现季节性用工荒的局面:每年仲秋、春节等重大节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都属于生产旺季,都会出现用工荒,还有就是在食品原材料的收获季节,往往也是急需大批工人,所以食品企业都非常希望和职业院校合作,在用工荒季节提供岗位,安排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比比皆是,但是企业真正有兴趣和学校合作建设食品专业“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的,却是寥寥无几。现有市场化机制下,多数企业视盈利为第一要务,对培训“双师型”教师不是很感兴趣,表面上学校和企业在进行合作,其实只不过是靠人脉关系和感情维系的一种低层次短期的、简单而不规范的合作。

二是校企合作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评价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当前职业院校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长主要靠自觉自力自为,外在的压力、外在的考核极为欠缺,缺少一套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培养机制。现在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食品专业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标准体系,“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也没有成为考核评价的强制要求。

三是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和必要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还没有很好政策支持,也没有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企业,政府没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也没有享有一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上,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的培养模式,缺乏企业、行业的深层次参与,犹如闭门造车,效果很不理想;以企业为主的培养模式,仅仅依靠教师到企业短期实习等,由于得不到时间保证,也得不到企业重视和专家的培养,同样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看起来很美,但多数停留在形式上走了过场。

四是缺乏规范的准入和任职管理机制。现在对“双师型”的认识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偏差,仅仅是参加了一次双师型教师培训、或是考取了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列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技能,是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有些教师尽管持有双证,但其职业资格证书与授课专业不对口,如有的食品专业教师除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考取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人力资源师等资格证书,唯独没有食品行业相关资格证书如:公共营养师、食品安全师、食品检验技师等等。食品专业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持有一个或几个资格证书,还要有食品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实践,这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发展的最关键的“双师型”教师。只是持有不对口的双证,对食品专业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徒有虚名、毫无益处。

3校企合作条件下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探索

“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主要依托力量,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2]。破解校企合作条件下食品类专业双师队伍建设机制困局,必须探索新的机制建设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创新构建食品类专业校企合作双师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奖励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都应该是促使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利益双赢的格局,也都应该是促使校企双方自觉自愿参与提升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积极性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努力构建“双带头人”机制。学校食品专业带头人要积极与企业专家领军人物一起共同作为食品专业建设带头人,在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企业专家积极主导作用。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实现校企合作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这就期望政府加以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专家和领军人物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使校企合作在组织结构上,真正形成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性构成,打造“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使企业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互相共享,学校要积极主动引入企业标准来组织开展教学实践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企业要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开放式运作,学校和企业务实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共享人才资源,进而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努力构建“双骨干”机制。“双骨干”机制建设,就是学校要要积极主动的把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请进来,担任“兼职骨干教师”,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要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食品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制定、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内容。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要在学生实训指导、实训教材和学材开发、实训项目实施、实训教学手段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要通过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的示范、以老带新、共同科研等,逐步在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成长。对于企业兼职教师, 学校可按照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起教学实践、一起技术研究、一起课程开发与建设来对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有序的规范化管理,而不是对兼职教师的放羊式管理,“学校要为企业兼职教师建立详细完备的档案资料, 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跟踪。通过教研活动、开展兼职教师培训、规范实训指导等各项教学活动, 全面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3]

三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努力构建“双导师”机制。校企合作“双导师制”是指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组负责制度。在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中,专职教师和企业教师要共同组成教学小组,推行“双导师”制,而不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完全将学生交给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的匹配度、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融合度、学生学习特性与课程实施的契合度、考核方式与高职特性的吻合度”,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这就要求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实行双导师制度,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进行生产实习、企业实训及毕业设计,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双重指导,相得益彰。

四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培养,努力构建“双向挂职”机制。“双师型”师资的比例是衡量职业院校师资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兼职教师的实际使用情况就能充分反映出职业院校是否真正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来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双向挂职等形式,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使企业兼职教师更加适应学校教育的授课要求,提高科学管理和文明管理水平;使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得到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对于教师到企业挂职,热情不高,把挂职教师视为负担。在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之前,学校应选送优秀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为企业送去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学校也应该聘请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也就是说,双向挂职人员,都必须是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理论人员,这样才有可能在双向挂职中时限校企双方互利互惠。“访问工程师”模式是挂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种有效形式,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食品企业进行顶岗挂职锻炼、合作生产研发等多种形式来强化专业实践技能,提高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五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师资、员工培训,构建“双培训”机制。校方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理想的途径是构建双培训机制。“双培训”就是:学校要组织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到食品企业对员工进行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培训,企业的领军人物、技术骨干也要走出企业,到学校为专业教师培训实践技能,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及生产管理实践经验。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双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对培训经费科学预算规范管理,为双师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另一方面,企业为了人才储备,也应鼓励技术骨干到学校培训教师,培训学生,不断挖掘人才。此外,培训还可由学校投资建立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实训教学基地,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合作开发项目,合作企业也可以通过设备投资,在学校按照企业车间形式营造真实、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赋予师生全面锻炼的有效条件,为今后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双师管理,构建“双参入”机制。学校鼓励教师一方面积极参加参与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项目的开发,另一方面参与企业项目设计,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的申报,努力提升自己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企业也应鼓励到学校挂职和兼职的教师参与学校教学、参与课程设计、精品课建设以及参与学生管理。在人才引进上,学校既要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更要注重从行业和企业的生产一线引进应用型人才,引进的形式可以根据人才的实际需要采取专业建设顾问、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多种形式;企业对经过实践证明确属优秀的学校双师型人才,也可以聘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入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只有校企双方相互参与,相互聘任,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

七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共同进行双师考核,努力构建“双激励”机制。学校和食品企业双方应依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双师素质建设规划,共同制定双师素质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方案,共同建立长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双激励”机制。对于学校引进的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学校要在职称晋升、外出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对于那些在本专业、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学校也可以将实验或实训室直接命名为某双师型教师工作室,这样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增强了双师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八是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规范双师教师的发展规划,构建“双约束”机制。学校教师申请到食品企业进行双师素质培养,学校要积极给与鼓励,并对在企业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共同制定总体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这就是对“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双约束”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不能一窝蜂,不能“一哄而上”,不能不顾学校的课程任务安排,都到企业兼职;不能不管专业是否对口,是否符合学校教学需要,都去考容易获得的资格证书。学校的约束机制是保证学校双师型教师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企业的视角看,校企合作的成败,关系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企业只有选派优秀能工巧匠、优秀实践操作专家,充实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到职业院校挂职担任实践教学管理干部,才能达到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的目标,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和挂职管理干部的约束机制,是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

职业院校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最切实际的就是要以持续不断的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和开发为载体,打开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的突破口,在努力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同时,争取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4]校企合作机制实质上是校企文化对接机制的外在显现。校园文化是以追求社会效益、培养人才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的文化。通过校企合作,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校园中营造出技术文化,在企业中形成学习氛围。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校方根据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大胆谨慎借鉴企业中符合工业文化精神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努力构筑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文化特色。我们期盼,在校企深度合作条件下,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一整套有效机制,全面推进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小燕.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 (1):72-74.

[2]鲁亮,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8-100.

[3]赵居礼,曹喜为.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探索与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74-77.

[4]刘丽.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2-54.

(责任编辑孙胜文)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机制创新双师型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