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研究*
陈红君,罗秀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生源。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培养目标,延伸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开展学分制改革和考试改革,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
收稿日期:2015-05-1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课题(项目编号:CJF14060).
作者简介:陈红君(1963-),男,四川仁寿人,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低龄化、个体素质参差等特点。其中文化程度最为明显,以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录取数据为例,中专技校毕业学生占录取新生总数之比:2010年26.8%、2011年22.8%、2012年21.3%、2013年26%、2014年23.1%;若加上高中同等学历学生占录取新生总数之比:2010年58%、2011年65%、2012年70%、2013年75%、2014年77%,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较稳定的主要生源,且成增长态势。如何“因材施教”则成为攸关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课题,本文拟从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角度探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
1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背景分析
1.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使毕业生后续发展乏力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仍然没有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裂问题,课程设置上还没有完全打破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块”模式。一类是部分学校缺乏以实践教学师资和实训设备、场地为代表的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了普通文化课为主,专业理论课先行,实践操作课为辅的教学策略,表现为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部分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没有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简单对接;评价方法与企业评价无法对接。另一类是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形成了实践操作课为主,普通文化课为辅,专业理论课忽略的教学策略,表现为普通文化课随意性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自相对独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衡。因此,毕业生要么懂一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缺乏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要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缺乏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部分毕业生确实学到了一技之长,凭此确能谋得一岗半职,缓解了社会急需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矛盾。由于毕业生年龄在18岁左右,由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道德评价以及文化基础等,决定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须接受高一层次教育,提升择业、创业等后续发展能力。
1.2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缺乏有效性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毕业生文化基础的高低决定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类型。一批文化基础与综合素质较好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毕业后通过普通高考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另一批文化基础与综合素质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则选择中等职业学校,5%左右毕业生能通过对口高职考试进入高等职业教育行列;多数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成为“中国制造”中的“简单”劳动者;少数毕业生与若干年前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高中阶段毕业生一道,只能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接受成人类型的高等教育。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较低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最佳的可行选择。众所周知,由于成人高等教育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办学,受教育思想左右、教育投入限制,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老化、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致使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超过半数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没有以从业人员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过分强调专业课程理论结构与体系,轻视理论与技术应用;没有真正意义的校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本职岗位实习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以中等职业教育为起点,通过成人教育途径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问题,前后衔接,相互渗透,弥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不足,增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技术型人才。
2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探讨
2.1 培养目标衔接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以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规格所提出的要求,为教育活动提供方向和指导[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性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技术型人才,由此不难看出两者在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等方面的共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更多体现技术性,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则更多体现应用性,并承担了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在培养目标上不但要保留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性,还要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将技术性融入应用性中,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的技术人员,成人高等教育则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熟练的操作型劳动者,成人高等教育则培养管理型的技能性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会用”,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则不仅“会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人文精神素养,懂得“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创新”等问题。因此,人才培养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理论应用以及职业素质培养,在理论学习上以“必须”和“够用”为度,在技能训练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延伸专业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依据较多,多数专业是以职业为依据设置,还有以技术、行业、产品为依据设置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专业设置是以普通高职高专为依据,紧靠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专业的职业定向或定位,体现职业能力特色,尽管缺少“成人性”,但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性”。现在,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诸多问题中,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不易找到对口的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放弃升造机会,或者所学专业与职业岗位不吻合等问题;二是趋同和扎堆现象,由于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设置口径宽窄不一,容易导致在专业衔接的接口上产生脱节等问题[2]。因此,须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二是与职业岗位衔接;三是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衔接,以此建立面向人力资源市场的成人高等教育动态专业调节机制。国家应联合组织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进行调研,从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在充分考虑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的各类差异的前提下,将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纳入一体,修订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延伸至成人高等教育,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脱节、衔接难等问题。
2.3 重构课程体系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与志愿已实行分层次教学: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获得中等相关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会、掌握一两种岗位操作技能的,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分层次教学的课程体系差异较大,同时国家尚未开发出以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体系重组为核心的大类专业教学标准,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重点推行课程设置改革,重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一要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二要坚持应用性原则,解决学生工作岗位问题。三要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紧密联系,解决学生就业与择业问题。一方面调整课程结构,将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技能实践课”课程模式,删去“选修课”。“公共课”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和“通识选修课”,“公共基础课”设置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通识选修课”,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体类和教师教育等职业类课程,学生须按照文理交叉、知识互补的要求选修。“专业基础课”模块是专业群或职业技术群基础课,是必修课,包括跨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等,以及专业基础课,设置如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专业课”模块是反应专业特征和要求的核心课程,其中设置“专业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必修课程在专业课中全部打通,不同方向开设的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体现。在“专业必选课”中设置如秘书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技能实践课”模块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必修课,如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设置与实习实践相关的导游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3]。另一方面优化课程内容,以“必须”和“够用”为标准安排各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与实施路径,增加不同课程模块中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培养学生技能。重视课程内容的增、减、删,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反应学科前沿和科技成果,加大课程内容的信息量,体现课程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中等职业教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性与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在课程目标上的融合衔接。
2.4 实行学分制改革
现在部分省市或高校实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以及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的差异,结合工作岗位自主学习,解决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非所用”和“教非所需”的现实问题;学制的灵活性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创造了学生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减轻了学生学习与工作、家庭的多重矛盾与压力,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后续发展[4]。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成人高等教育由学历导向型向职业导向型转型发展的智选。首先实行导学制度,按班级分别确定1名-2名理论课程或课程理论部分、实践课程或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师负责学生选课和学业指导。其次建立选课制度,在选课程序上,可按课表→选课→试听→改选→确定的顺序进行。建立课程试听制度,学生试听1次到2次后再确定是否选修该门课程,这是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的关键问题,除解决工学矛盾外,主要是通过试听妥善处理学生文化基础与技能水平的差异问题,让教师调整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再次,实行班主任制度,做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宣传、组织和管理工作。第四,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选课、上课以及免修、重修、考核的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学分制改革还有学分标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在改革中不断建设、不断修正,满足学生求学需求。
2.5 推进考试改革
根据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注重理论应用及职业素质培养的培养目标,推行考试改革。首先纠正“重分数、轻导向”的考试功能认识偏差。一方面缩小考试分数的价值功能,增大应用能力在评优等学习评价方面的导向作用[5];另一方面加强考试结果的评价和总结,增加考试的激励和反馈调节作用,提高考试质量。其次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方法。设置闭卷、开卷考试方式,并科学、合理设置闭卷、开卷考试的成绩比例。通过手写稿、电子稿形式,以作业、心得、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实习、实训、实操、毕业设计(论文)、岗位实践乃至课题等方式代替课程考试或课程部分考试,其间阅卷教师要特别注意抄袭等作假行为。第三调整考试内容。不同专业的课程考试,实行“基础统一,各有侧重”的原则。不同课程,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选择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相同课程理论部分实行闭卷考试,实践部分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侧重案例分析、综合应用等实际能力,减少记忆性考试内容;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综合素质,特别需要考核学生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改革考试评价办法。按照课程设置,职业资格类课程以职业资格考试等级及合格与否认定学分,其他课程则以合格与否、分等级认定学分。闭卷考试以100分制60分合格认定学分。开卷考试作业类以作业量、作业质量等分等级认定学分;报告类以报告质量等分等级认定学分;实践类以时间、内容或项目、实践结果或等级、第三方评价等分等级认定学分;研究类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级别,是否公开发表、公开发表刊物级别、应用情况及社会评价等分等级认定学分。
参考文献:
[1]张绍平,邵晓枫.近15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75.
[2]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31.
[3]陈红君.成人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四川为例[J].学园,2013(9):4.
[4]余美月,申屠礼明.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与探索——浙江大学医学院调查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7(3):75.
[5]胡立源,卜荣欣,李润红.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55.
Research on Teaching Linkage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Hong-jun, LUO Xiu
(LeshanNormalCollege,Leshan614004,China)
Abstract:The students accept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been the main source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th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be validly linked on the basis of modify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join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extending the major setup, re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developing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 and the exam reform.
Key words:adult higher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linkage
(责任编辑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