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
——夏洛克:悲剧的角色
丰婕敏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摘要:对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经典角色,主要有两种评论,其中之一认为他是残忍的化身,另一种认为他是个可怜的悲剧角色。其实夏洛克这个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他是基督徒敌人,他是家庭的离弃者,这是他的悲剧来源。
关键词:悲剧角色 ;残忍;不公平;家庭
收稿日期:2015-04-13
作者简介:丰婕敏(1985-),女,江西宜春人,广东培正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
1从反感到同情的转变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两部最出名的戏剧之一,另外一部是《汉姆雷特》[1]。 夏洛克这个角色的也吸引了各家评论,不一而足。粗略说来,对这一角色刻画的评价有两个大流派[2]。第一种评价将这个要求得到一磅人肉的犹太人定位为“野蛮凶残,致命的复仇之心”的化身[3]。这一说法主宰了当时整个18世纪的评论界。在欧洲的莎士比亚评论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批评家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对夏洛克这个角色的刻画极力称赞,他认为这个角色非常有原创性。他说夏洛克是一个还没有发掘人类情感之所在的人,他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对善良和慷慨的不信任之上。他的种族所承受的屈辱和不公激起了他复仇的决心,而这种复仇决心也成为他仅次于贪婪的最大行为动机。总而言之,夏洛克就是残忍和自私的化身[4]。
19世纪见证了评论界对夏洛克这一角色评价的巨大转变。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莎士比亚评论的领军人物威廉·黑兹利特对人物研究的批评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他通过描述的方式来解读莎氏的剧本。同时,他也是站出来为夏洛克做出强有力辩护的第一人,他认为夏洛克对基督教徒的憎恨是情有可原的。黑兹利特认为安东尼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体现出的对犹太人的侮辱日渐积累,从而引发了夏洛克对其的憎恨。夏洛克饱受鄙夷,欺凌和压迫,堆积在他和他种族身上的压迫使得他一步一步走上了复仇之路。黑兹利特还认为,夏洛克比任何一个充满偏见、伪善的威尼斯人更值得我们同情,直到最后审判的一幕夏洛克要求得到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我们才将矛头转向夏洛克[5]。
从18世纪到19世纪出现的这种由反感到同情的转变最终在20世纪消失在一片混乱中。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于夏洛克这一角色就不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评论了。
2悲剧命运的原因:非基督徒的不公待遇
笔者认为德国评论家施莱格尔对夏洛克这一形象的评价过于片面。黑兹利特的评价相比之下较为客观公正。然而,黑兹利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单纯地为夏洛克辩护没有提及和考虑到这个犹太人残忍和贪婪的一面。不可否认,夏洛克还是有其残忍的一面(例如他坚持要割一磅肉),他对金钱的贪婪也让他成为欧洲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因此,黑兹利特对夏洛克邪恶、残忍和贪婪的核心性格特点避而不谈,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论证的力度。笔者认为夏洛克性格中固然有其邪恶的一面,但总体上说,他更是一个可悲可怜的角色。在剧中,他不是唯一一个邪恶的人,却是唯一一个受谴责的人。
本文认为造成他的悲惨命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作为一个生活在基督教城邦的异教徒,夏洛克饱受不公和欺凌;其次,作为一个父亲,被自己的骨肉抛弃和背叛。他的基督教徒敌人们和自己的家庭共同造就了他悲惨的命运。
在这部剧的结尾,放高利贷为生的犹太人夏洛克被剥夺所有财产并被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要的基督教徒角色都收获了幸福大结局,安东尼奥的商船满载而归,巴散尼奥不仅保住了自己友人的性命还抱得美人归。这样幸福圆满的结局不禁引人发问,这些基督教徒们自己是否表现出了他们要求从这个犹太人那里得到的仁慈呢?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要求夏洛克仁慈,他们自己却也不能做到心怀仁慈。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一样无情,夏洛克有充分的理由无情,而安东尼奥没有”[6]。在剧中回顾一下两人宿怨的由来,不难发现安东尼奥正是始作俑者。夏洛克提醒他“好先生,您在上星期三用唾沫吐在我身上;有一天您用脚踢我;还有一天您骂我狗”[7]25。 在当时的威尼斯,一个受人尊重的基督徒商人假若在意一个犹太人的抱怨那会是可笑的行为,安东尼奥对于夏洛克的抗议自然不予理睬,甚至还变本加厉,他威胁道“我巴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7]25而最虚伪和讽刺的是,在做了所有这些事以后,基督徒们还要求从那个饱受他们欺凌犹太人那里得到仁慈,好像他们之间对于仁慈、对于是非还存在一个共同的标准。因此,当撒拉林诺问夏洛克要那一磅肉有何用时,夏洛克的回答同样残忍:“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7]68正如夏洛克所言,割肉的要求是为了满足他复仇的欲望,而种下和浇灌这仇恨种子的,正是安东尼奥自己。
若我们进一步分析安东尼奥这个人物,就会发现他并非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仁慈慷慨。他的仁慈慷慨仅局限于自己的种族,他的基督徒朋友们。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仁慈,而是更宽泛意义上的自私。他欺辱夏洛克,一手教会他什么是恶毒,却又同时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赢得口碑和尊重,夏洛克自己独自品尝恶果,为众人所唾弃。
另外一个威尼斯人,巴散尼奥,如果不说比夏洛克更贪财的话,那至少也和夏洛克一样贪财。夏洛克至少从不掩饰他对金钱的渴求,他靠放高利贷为生,靠自己的钱赚利息。巴散尼奥却打着爱的幌子,从他的朋友安东尼奥和爱人鲍细霞那里获得钱财,也正是他,为了钱财将自己友人的性命置于险地。他追求富裕的女继承人鲍细霞的动机,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在贝尔蒙脱有一位富家的嗣女。”[7]11值得注意的是,当巴散尼奥提起他的追求对象鲍细霞之时,他所说的第一句话不是关于她的美貌,不是关于她的智慧,而是关于她的财产。这不禁让人怀疑他的追求动机,到底是鲍细霞本人还是她的巨额财富。
他对金钱赤裸裸的贪婪最能体现在对安东尼奥的态度上,他的至交好友安东尼奥,虽然对待夏洛克大有痛打落水狗之势,对他却是真情实意地倾力相助。当他决定要去追求鲍细霞之时,他不惜让安东尼奥在合约上签字担保,将其生命置之险境。这让他在最后审判一幕时对夏洛克的谴责显得格外虚伪:“请堂上运用权力,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干一件大大的功德,别让这个残忍的恶魔逞他杀人的兽欲。”[7]107他似乎完全忘记整件事情因他而起,他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如果说夏洛克是那个提刀割肉的人,那巴散尼奥就是亲手把安东尼奥推到刀下的人。如果不是为了他功利的目的,安东尼奥也不会承受这样的风险。特里·伊格尔顿对他的总结十分到位“把自己的钱挥霍一空,巴散尼奥带着安东尼奥的贷款来到贝尔蒙脱追求富裕的鲍细霞,鲁莽地将他朋友的性命置于险境。”[8]
巴散尼奥从未为他的贪婪和错误受到过指责。相反,他还被称赞为“才兼文武的威尼斯人,”“是所有男子中最值得匹配一位佳人的。”[7]18不可不谓讽刺。巴散尼奥是表面的绅士,实际的恶棍。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比夏洛克更邪恶。夏洛克只是一个可怜的代罪羊,独自承受他的基督徒仇敌所犯下的罪愆。
毫无疑问,基督徒们从未将夏洛克当作平等的人对待。即使是基督教有爱精神的楷模安东尼奥也坚称他与夏洛克之间是而且一直会是仇敌,他们之前除了金钱关系不会有任何瓜葛。他对夏洛克的这一态度在第二幕中大量体现。威尼斯人对于剥夺夏洛克的钱财,拐走他的女儿,嘲弄他的悲伤,毫无怜悯和愧疚之心可言。
3悲剧命运的原因:家庭的不幸
从家庭方面来看,夏洛克扮演的也是一个悲剧角色:一个鳏夫和被遗弃的父亲。他被自己的亲生女儿所抛下。若换做其他女儿,或许还可以理解她的举动,因为父亲绝对不会认可她的婚姻,所以要逃离自己的父亲和心爱的人私奔。但是事情发生在吉雪加身上,这就万万不可原谅。从剧中可以得知,夏洛克的妻子早逝,他一个人含辛茹苦将女儿拉扯长大,与别的父亲相比较,夏洛克在女儿身上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从这点看来,吉雪加的私奔无疑给她父亲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将这个犹太老头进一步推向悲惨的境地。“我的女儿!啊,我的银钱!啊,我的女儿!跟一个基督徒逃走啦!啊,我的基督徒的银钱!公道啊!法律啊!我的银钱,我的女儿!一袋封好的,两袋封好的银钱,给我的女儿偷去了!还有珠宝!两颗宝石,两颗珍贵的宝石,都给我的女儿偷去了!公道啊!把那女孩子找出来!她身边带着宝石,还有银钱。”[7]57-58夏洛克在街上痛哭他的女儿和银钱的一幕,乍看之下觉得滑稽可笑,转念一想却令人心酸。读者在嘲笑他十足的吝啬鬼嘴脸的同时,也不禁为他作为一个被自己的骨肉背叛的父亲形象感到悲愤和心酸。莎士比亚的另一部悲剧《奥赛罗》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苔丝狄蒙娜背着自己的父亲和奥赛罗私奔,她的父亲得知消息后,立马断绝了和女儿的往来[9]。遭受同样打击的夏洛克却与勃拉班修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作为吝啬鬼的他一边心痛着女儿从家中偷去的钱,一边花钱去寻找自己的女儿。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虽然被女儿背叛,气得破口大骂,但在心里他还是在意吉雪加。但是他的苦心寻找找到的是怎样一个结果呢?
杜拔尔:“有一个人给我看一个指环,说是你女儿把它向他买一头猴子的。”
夏洛克:“该死该死!杜拔尔,你提起这件事,真叫我心里难过,那是我的绿玉指环,是我的妻子莉霞在我没有结婚的时候送给我的;即使人家把一大群猴子来向我交换,我也不换把它给人 。”[7]72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丈夫,夏洛克对自己已故妻子满怀深情,这里的夏洛克给读者展现出了温情的一面。可是女儿却将妻子留给他的定情信物卖掉换了一个猴子。
4结论
夏洛克的悲剧命运同他的邪恶贪婪的性格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如若他不是邪恶之人,他也不会以这样一种残忍的方式来寻求报复,结果自己引祸上身。单独看待他性格的任何一面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他的悲剧色彩。这就是夏洛克,一个被厌恶,更应当被同情的人。
参考文献:
[1]Gross, John. Shylock:ALegendandItsLegacy[M].New York: Simon, 1992,32.
[2]Alter, Robert. “Who Is Shylock?” [J].Commentary1993(96): 29-34.
[3]Rowe, Nicholas. “Some Account of the Life, &c. of Mr. William Shakespeare.” [M].TheWorksofMr.WilliamShakespeare. New York: AMS, 1967,1-50.
[4]Schlegel, August Wilhelm. “Criticisms on Shakespeare’s Comedies.”ACourseofLecturesonDramaticArtandLiterature.Ed. A. J. W. Morrison [M].Trans. John Black. London: AMS, 1965,379-99.
[5]Hazlitt, William. “TheMerchantofVenice.”CharacterofShakespeare’sPlays&LecturesontheEnglishPoets[M].London: Macmillan, 1903,165-71.
[6]Quiller-Couch, Arthur.TheMerchantofVenicebyWilliamShakespeare. [M].London: Cambridge UP, 1962.
[7]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M].朱生豪,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4.
[8]Eagleton, Terry.WilliamShakespeare[M].Oxford: Blackwell, 1986.
[9]Shakespeare, William.Othello[M].Beijing: Commercial, 2007.
(责任编辑孙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