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任钧 李忠仁 顾一煌
(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京 210023)
艾灸对运动训练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 顾任钧1李忠仁2顾一煌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京 210023)
目的:观察艾灸对运动训练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艾灸组,每组均为20只。运动对照组、艾灸组每日进行运动训练,艾灸组于运动训练后进行艾灸关元和肾俞穴,检测运动训练后小鼠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耐缺氧时间。结果:艾灸后,小鼠的耐缺氧时间由24.8±1.7提高到32.8±2.7(P<0.01)。结论:艾灸可以防止小鼠骨骼肌微细结构在运动训练中的损伤,从而提高耐缺氧时间。
艾灸;运动训练;耐缺氧
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外治法之一,有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透诸经而除百病的作用。在中医疗法中,艾灸以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应用。机体耐缺氧是衡量人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机体耐缺氧的研究,已经成为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使用灸法,观察小鼠运动训练后耐缺氧状态,探讨了艾灸对机体耐缺氧的影响作用。
1.1 实验小鼠及分组 体重为18~22g 的1月龄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11400700043392)。在室温(23±2)℃、湿度60%~70%的实验室、光照自然的环境中以笼饲养,每笼10只,小鼠自由进食、饮水。
分组:筛选出60只会游泳雄性昆明种小鼠,进行正常实验室环境中适应性饲养3天后,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艾灸组,仍以每笼10只正常饲养,每组均为20只。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自制游泳箱(100cm×50cm×50cm玻璃水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医疗器械厂);UV--1100型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乳酸酶法试剂盒、肌酸肌酶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光学读数分析天平,广口瓶、试管、计时器等。
1.3 实验方法 小鼠以每笼10只饲养,每日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长和进食情况。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运动,正常饲养,每日按时抓起放入无水的游泳箱中,在游泳箱中停留时间与运动对照组相同。
运动对照组:游泳箱水深约40 cm, 水温约(25±2)℃,每日按时做游泳运动,第1周游泳30min/d,第2周游泳60 min/d,第3周游泳90min/d,第4、5周游泳120min/d[1]。每箱10只小鼠,对浮于水面不动的小鼠用棒驱赶,促使小鼠维持在运动状态。完成游泳后,捞出小鼠,迅速电吹风吹干。
艾灸组:游泳后的第4周第1天开始,小鼠完成游泳训练时间后,捞出吹干后进行艾灸治疗,每穴艾灸2min,灸2周。采用《实验针灸学》[2]取穴方法定位,取关元、肾俞(双侧)。于脐下正中线约5mm处和第二腰椎两旁去鼠毛,手持自制直径约2mm、长20cm艾条进行悬灸。
1.4 检测指标
1.4.1 生化指标 于第5周游泳结束后,捞起运动对照组和艾灸组小鼠,擦干头部,每只小鼠眼球取血2mL抗凝, 以3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分别以乳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乳酸、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空白对照组眼球取血抗凝后同上处理。
1.4.2 小鼠耐缺氧时间测定 于未次游泳后的次日,将小鼠放入盛有40g钠石灰(钠石灰用以吸收二氧化碳,钠石灰上垫有滤纸,用以吸收尿液)的广口瓶中,用凡士林涂广口瓶口、用木塞盖严不漏气,并开始计时,以小鼠呼吸停止为指标,记录小鼠死亡时间( 即耐缺氧时间)[3]。
2.1 各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 见表1。
表1 小鼠的耐缺氧时间比较
注:运动对照组和艾灸组在游泳中分别有3只和1只小鼠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运动对照组相比△P<0.05。
2.2 各组小鼠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水平 见表2。
表2 各组小鼠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的比较
注:艾灸组、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组与运动对照组相比△P<0.05;运动对照组、艾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
在本研究中,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艾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说明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小鼠的耐缺氧时间,而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进行艾灸,则对小鼠耐缺氧时间的提高更为明显。
血清肌酸激酶(CK)参与了骨骼肌细胞能量的代谢,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肌细胞膜结构完整, CK极少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中,但无论是高强度还是低强度的运动都会促使细胞内CK释放并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使血清中CK浓度升高,因此,血清CK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评定机体运动、了解骨骼肌微细结构损伤程度的重要敏感生化指标,在本研究中,艾灸组与运动对照组相比,CK有差异(P<0.05);运动对照组、艾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艾灸能有效地减少运动训练中小鼠骨骼肌微细结构的损伤。
乳酸是运动医学上常用的指标,有“训练的标尺”之称,一般认为乳酸在血液中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机体疲劳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4],在本实验中可以看出:小鼠运动训练后,血清乳酸与空白组对照有差异(P<0.05),提示小鼠游泳时血清乳酸含量会增高。而运动对照组与艾灸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与顾氏[5]、史氏[6]的报道不一致,这可能与小鼠的运动并没有达到最大量有关,我们将在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艾灸能有效地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其机理是多途径的,多环节的,与艾灸能有效地减少运动训练中小鼠骨骼肌微细结构的损伤是密切相关的,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1]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91∶149
[2]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一版,2003:314
[3]高允生,齐永秀,李珂,等.小鼠耗氧量动态变化测定装置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9):1070-1072.
[4]贾天奇,常立云,宋佳霖,等 中医艾灸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29.
[5]顾一煌,任建宁,金宏柱,等.艾灸对小鼠力竭运动后血乳酸影响的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8,25(6):48-49.
[6]史曙生.艾灸对运动时血乳酸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1):20-21.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顾一煌。
R285.5
A
2014-03-05)编辑:曾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