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志 张 免 张爱国 龚 粒 戴 彪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氨磺必利系新型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小,而肌酸激酶是常见生化指标中的一项指标,今报告1例临床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期间出现肌酸激酶值异常升高案例。
男性,17岁,2016年诊断“精神分裂症”,服用“阿立哌唑30 mg/d、氯氮平口崩片0.1 g/d”治疗,病情有改善,后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言语凌乱,行为怪异,于2019年3月12日送入我院住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个性内向少语,其母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入院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肌酸激酶:109 U/L(我院参考值:26.0~174.0 U/L)。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散漫,有自语、自笑,情感反应不适切,行为怪异,注意力欠集中,自知力无。予以氨磺必利片0.2 g/d治疗,10 d后将氨磺必利剂量调整至0.8 g/d治疗,复查生化提示肌酸激酶值463 U/L,患者无不适反应,故3 d后继续调整剂量至1.0 g/d治疗,2019年4月1日生化检查提示肌酸激酶为19592 U/L,因患者无肌酸肌痛等不适反应,第2日再次复查肌酸激酶值为12429 U/L,查阅文献资料和药物应用史,考虑系氨磺必利所致肌酸激酶异常增高,故将氨磺必利减至0.4 g/d,并换用氯氮平50 mg/d继续治疗。4月3日复查肌酸激酶值5739 U/L,后停用氨磺必利,继续调整氯氮平剂量,患者于4月17日再次复查生化,肌酸激酶恢复正常(139 U/L)。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前再次复查生化,肌酸激酶值正常,予以氯氮平出院带药。
本例患者因精神分裂症症状反复加重入院,入院后检查提示肌酸激酶值正常,在服用氨磺必利1.0 g/d后,肌酸激酶异常增高。肌酸激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心肌疾病、恶性综合症(MNS)、电解质紊乱、感染、癫痫发作病史、肌肉创伤、过度身体活动、极度激动或甲状腺机能减退、有约束保护或肌肉注射等。该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上述引起肌酸激酶异常升高的原因。在采取氨磺必利逐步减量和停用的策略后,患者肌酸激酶值明显下降并恢复正常,笔者该案例患者采用Naranjo Scale进行因果关系评价[1],得分8分,提示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很可能是氨磺必利所致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又称阿米舒必利,是一种新型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主要拮抗D2、D3受体,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能很好的改善阳性、阴性症状及情感、认知症状。氨磺必利总体耐受性良好,由于氨磺必利与非多巴胺能受体几乎没有明显亲和力,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催乳素升高,无肌酸激酶升高不良反应,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常见高血糖、体质量增加、低血压等,罕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恶性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过量服用氨磺必利可能出现QTc间期延长[2]。未发现有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不良反应。氨磺必利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确切的机制不明,有人提出,这种无症状肌酸激酶与恶性综合症是两种极端表现,也就是提示可能与多巴胺作用有关[3]。考虑患者出现肌酸激酶升高时氨磺必利系较大剂量治疗,故多巴胺作用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的案例,曹国颖等[4]分别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Pub Med和Embase,汇总自1980年1月1日-2019年4月1日的数据,发现9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肌酸激酶升高。说明抗精神病药物是可以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的,且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的概率增大。不过本案例特殊之处在于,上述肌酸激酶升高系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恶性综合症所致,本案例肌酸激酶升高时患者均未出现其他恶性综合症症状。案例中精神分裂症系精神疾病的一种,Sarah Hollander等[5]于2016年研究肌酸激酶、情绪与精神病的联系,结论是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情感恶化的生物标志物,而不是精神病的生物标志物。孟宪东等[6]于2018年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攻击行为,血清肌酸激酶值明显升高。但目前尚无研究表面精神分裂症与肌酸激酶之间有何联系。
总之,应用氨磺必利较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需注意无症状性肌酸激酶异常增高,需定期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避免因肌酸激酶异常增高、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躯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