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226001)
胶原贴敷料治疗中度痤疮后色素沉着效果观察
张丽丽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226001)
目的:探讨胶原贴敷料治疗中度痤疮后色素沉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胶原贴敷料,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面膜,治疗28天后进行复诊。临床评价色素程度分值,测试皮损部位黑色素数值,综合以上分值,作为最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期间共有5例失访病例,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2例,均为患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安排复诊时间。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17.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均未发生皮肤刺激性反应,随访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胶原贴敷料治疗中度痤疮后色素沉着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期间无皮肤刺激性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胶原贴敷料;痤疮;色素沉着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性疾病,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尤其多发,其发病主要因素为皮肤过多地分泌油脂、毛囊堵塞、皮肤感染、严重炎症反应等[1]。痤疮后遗留的色素沉着的消退过程比较缓慢,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容貌的恢复,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严重者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如何快速、有效地治疗痤疮仍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研究表明,富含活性胶原蛋白的胶原贴敷料,在治疗痤疮时具有一定的效果[2-3]。笔者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面部中度痤疮40例采用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胶原贴敷料和安慰剂面膜治疗,以观察胶原贴敷料治疗中度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效果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皮肤科进行诊治的面部痤疮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经统计,所有患者痤疮均符合初期皮损部位鲜红色,随后转变为深红色、深褐色等,不做处理自行消退后发生色素沉着,患者无明显感觉症状。观察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8~39岁,平均27.8±6.8岁,患者外敷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8~40岁,平均28.2±7.1岁,患者外敷安慰剂面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皮损各项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Kligman&Plewing标准对所有患者面部痤疮进行分级[4-5],均为粉刺Ⅰ~Ⅱ级(数目不多于25个)或丘脓疱疹Ⅰ级(丘脓疱疹数小于10个);(2)痤疮皮损炎症自行消退后,原皮损部位发生局限性色素改变,无凹陷或凸起;(3)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临床观察并配合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在参与本次研究的两周内,自行对痤疮进行其他方法治疗者;(2)合并其他面部皮肤病引起的色素沉着者;(3)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5)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或免疫系统严重缺陷者;(6)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双盲法,将观察组患者使用的胶原贴敷料药盒和对照药患者使用的安慰剂面膜按随机分配方案由专人进行装袋和编号,并在患者就诊时按照先后顺序发放和记录。患者每次使用时先彻底清洁面部,然后将胶原贴敷料或者安慰剂面膜敷于面部30~60分钟,结束后再次用清水洗净面部。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8天进行复诊。在治疗和随访过程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记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评分标准和疗效评价
1.3.1 色素沉着评分标准:根据痤疮色素沉着程度
进行评分[6]:0分:在自然光线强度下,肉眼观察无可见色素沉着;2分:在自然光线强度下,有淡红或浅褐色色素沉着,位于50cm以上距离肉眼观察无明显色素沉着,简单的化妆后或胡须、体毛即可遮盖;4分:在自然光线强度下,有红色或黄褐色色素沉着,位于50cm以上距离肉眼观察无明显色素沉着,简单的化妆或胡须、体毛遮盖不明显;6分:在自然光线强度下,有鲜红或深褐色色素沉着,位于50cm以上距离肉眼观察可见色素沉着,化妆或胡须、体毛不能有效进行遮盖。皮损数量加权系数:1:少于10个,2:大于10小于20个,3:超过20个。皮损程度总分值=皮损形态积分×皮损数量加权系数。
1.3.2 自我评价分值:患者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自身皮损程度进行评分[7]。皮损程度由轻到重记0~10分,0分表示无皮损,10分表示严重皮损。
1.3.3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面部皮损全部愈合,临床体征消失,症状评分为治疗前5%以内;显效:面部皮损明显好转,临床体征显著减轻,症状评分为治疗前30%以内;有效:面部皮损少数消退但无加重迹象,临床体征较前有所好转,症状评分为治疗前70以内;无效:面部皮损肉眼可见无变化,临床体征较前无减轻甚至进一步恶化,症状评分基本无变化。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和。
1.4 安全性评估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为: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0分:红斑不可见且无水肿;1分:红斑、水肿隐约可见,不明显;2分:红斑明显可见,水肿凸起可见;3分:红斑明显可见,皮肤隆起度高约1cm,范围未见明显增大;4分:红斑严重,颜色紫红并伴有暗色痂,水肿周围明显隆起高出1cm且范围有所增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样本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数据,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共有5例失访病例,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2例,均为患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安排复诊时间。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17.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 15.1014),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安全性 两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的整个过程中,均未发生相关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且面部皮肤未出现刺激性反应。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中青年的头面部、颈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内分泌因素、皮脂作用、毛囊堵塞是其主要因素,近年来有研究认为此病与免疫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点状痤疮、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结节性痤疮、萎缩性痤疮、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恶病性痤疮等,治疗的总体目的是消炎、杀菌、去脂等,但痤疮愈后出现的色素沉着问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其对患者容貌造成的伤害,对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可发生心理疾病。针对这一遗留问题,临床通常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剥脱进行治疗,但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高,患者接受度较低[7-9]。
胶原蛋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无支链的生物高分子纤维性物质,由成纤维细胞合成,是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具有很强的伸张能力,是韧带和肌键的主要成份,还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可以补充皮肤各层所需的营养,使皮肤中胶原活性增强,有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养发等功效。胶原蛋白在人体中具有较高的含量,分布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不仅具有维持皮肤和各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修复破损组织的作用。
胶原贴敷料是由活性胶原蛋白涂布于无纺布制成,可改善表皮细胞微环境和促进皮肤组织新陈代谢,供临床用于轻中度炎症较轻痤疮、痤疮愈后早期色素沉着、早起表浅性瘢痕的治疗;对治疗皮肤过敏,减轻激光、光子治疗术后瘢痕的形成有辅助疗效;在创面愈后拥有减轻色素沉着和促进创面愈合
的作用。此种敷料可作用于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对痤疮后萎缩性瘢痕的形成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减轻炎性疼痛刺激[10-12]。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后色素沉着具有满意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均未发生皮肤刺激性反应,随访过程也无不良反应出现。
综上所述,胶原贴敷料治疗中度痤疮后色素沉着临床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方便,患者诊从性高,治疗期间无皮肤刺激性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性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5-256.
[2]袁景奕,牛新武,耿松梅,等.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9):691-692.
[3]吴波,雷雯霓,周群英,等.胶原贴敷料联合粉刺挤压后药物倒膜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7):1054-1055.
[4]Fluhr JW,Degitz K.Antibiotics,azelaic acid and benzoyl peroxide in topical acne therapy[J].Journal der Deutschen Dermatologischen Gesellschaft,2010,8(Suppl 1):S24-S30.
[5]Kligman AM,Plewig G.Classification of acne[J].Cutis,1976,17(3):520-522.
[6]Goodman GJ,Baron JA.Postacne scarring:a qualitative global scarring grading system[J].Dermatol Surg,2006,32(12):1458-1466.
[7]范瑛,宋坪.外用中药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治法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4):211-214.
[8]许筱云,宋兆友.丹参酮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80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7,29(4):25-26.
[9]潘玲.消痤饮和中药面膜治疗粉刺87例[J].中医研究,2003,16(6):40-41.
[10]支小毅,陈雪松,曾夏杏,等.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6,28(6):838-839.
[11]戴耕武,杨镓宁,罗东升,等.胶原蛋白贴膜治疗轻、中度痤疮60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9):758-759.
[12]单敏洁.微晶磨削与胶原蛋白膜联合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34-235.
R758.73
B
2015-06-11
2015-06-20
1006-2440(2015)04-0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