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华,吕书军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江苏226600)
·交通创伤·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行单钢板螺钉、“Y”形钢板与双钢板固定效果比较
史少华,吕书军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江苏226600)
目的:比较单钢板螺钉、“Y”形钢板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92例分为3组,A组行单钢板螺钉内固定,B组行“Y”形钢板内固定,C组行双钢板内固定,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B组、C组的住院时间为13.4±3.0d、12.8±3.2d,小于A组16.3±2.7d;B组、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4.6±0.9m、4.3±1.1m,小于A组6.0±1.4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优良率为87.10%、90.32%高于A组66.67%,3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骨折块松动或断裂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形钢板内固定或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具有疗效好、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单钢板螺钉;“Y”形钢板;双钢板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因局部解剖特殊,周围组织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目的是行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1]。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克氏针进行单纯的固定,但骨折固定强度不够,常辅以外固定,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的早期锻炼,肘关节功能很难得到满意的恢复[2]。本文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92例,分别采用单钢板螺钉、“Y”形钢板、双钢板分别内固定治疗,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其中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3岁,平均39.5±12.7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9例,摔伤4例,其它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5例。B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3~74岁,平均41.2±11.8岁;高处坠落7例,车祸伤16例,摔伤5例,其它3例;合并尺神经损伤7例。C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2~73岁,平均40.9±12.5岁;高处坠落10例,车祸伤13例,摔伤6例,其它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7例。纳入标准:(1)经X线和CT检查确诊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按照AO分型标准[4]确诊患者均为C3型骨折;(3)无手术禁忌症;(4)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产妇、哺乳期妇女;(2)合并有心功能不全者;(3)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者;(4)合并有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及其它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3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对患者的肘关节拍摄正侧位的X线片,以判断骨折部位、移位情况等。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好术前常规的准备,待手术时机成熟后即刻进行手术。3组患者均全麻后平卧于手术台上,将气囊止血带绑在上臂的近端后让患者的患肢放于胸前。所有患者均在肘后正中的位置切口,切口直径在10cm左右,然后逐层剥开并游离皮瓣于切口的两侧使尺神经露出来,最后劈开尺骨鹰嘴并翻转肱三头肌以充分露出骨折的肱骨髁间。其中A组采用单钢板进行内固定,将滑车准确复位后再采用2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同时通过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的固定以增强稳定性。同时对髁上的骨折进行复位以使其达到对位对线良好,最后采用3.5mm的重建钢板固定肱骨内上髁嵴以及肱骨远端的后外侧,确定固定的结果比较满意后逐层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条。B组行“Y”形钢板内固定,采用2枚克氏针固定滑车后,对患者的髁上骨折进行
复位,然后将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肱骨外髁的交叉部位,并将“Y”形钢板固定在肱骨远端的背侧位置,当肱骨骨折块固定满意后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最后逐层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条。C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滑车后并使用1枚松质骨拉力螺钉进行贯穿固定,然后复位髁上骨折,即采用重建钢板对骨折进行塑型并固定于肱骨内上髁嵴位置,再采用两块重建钢板固定肱骨远端的后外侧,在此过程中使两块钢板保持90°的夹角,复位尺骨鹰嘴克氏针加张力带内固定,待固定良好后逐层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条。3组患者手术前半小时使用头孢唑啉2.0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手术后均行抗感染治疗,手术后使用头孢唑啉一般不超过48小时,发热患者适当延长。并于术后第3天逐渐开始肘关节功能的锻炼。
1.3 评价指标 (1)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2)对3组患者随访12个月后采用Cassebaum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5],优:肘关节恢复正常,伸肘可达15°,屈肘达130°;良:肘关节基本恢复到正常,伸肘可达30°,屈肘达120°;可:肘关节未恢复正常,伸肘约在40°,屈肘在90°;差:肘关节症状无明显改善,伸肘约40°,屈肘<90°。(3)记录3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B组、C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小于A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m)A组 78.6±12.3 92.5±15.7 67.8±10.8 16.3±2.7 6.0±1.4 B组 77.9±13.0 90.8±16.3 71.2±11.3 13.4±3.0 4.6±0.9 C组 80.2±12.8 91.4±16.1 70.9±10.5 12.8±3.2 4.3±1.1 F值 8.027 7.365 7.892 12.187 15.064 P值 0.092 0.186 0.164 0.039 0.012
2.2 术后12个月3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A组优良 20例(66.67%),B组优良 27例(87.10%),C组优良28例(90.32%),B组、C组的优良率高于A组,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B组、C组骨折块松动或断裂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各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n(%)
表3 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n(%)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多是由于高能量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所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骨折后关节面粉碎比较严重,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撕裂。由于肘关节周围的肌肉覆盖比其他地方少,而且肱骨的内、外髁又是屈肌群和伸肌群的附着点,因此损伤后常会导致肱骨内外髁的骨折块出现较大的移位,因而非手术治疗常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6]。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解剖复位并保证肘关节恢复至正常解剖结构;稳定骨折复位端;早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锻炼,促进软组织和骨内血供;预防或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常采用单钢板螺钉、“Y”形钢板以及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且均能取得一定的满意疗效[3]。
本文结果显示,B组和C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P<0.05),这与“Y”形钢板和双钢板因为符合双柱结构的生物力学要求,较单钢板螺钉固定更能较好的稳定内固定以利于骨折端的愈合[7-8]。此外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并不会增加手术的时间,对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等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增加。“Y”形钢板具有以下优点:(1)作为解剖型的钢板,抗扭转能力强;(2)钢板一体化的对称性设计可以均匀分布肱骨两髁所受到的应力,从而避免髁间的骨折块发生移位;(3)不会直接加压固定骨折部位而避免了对肱骨远端血供的影响。双钢板优点为:(1)重建的双钢板符合肱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因此可以较好的对肱骨远端的三角形立体结构和前倾度进行重建;(2)通过多角度的螺钉固定而对骨折块进行加压,以更好的稳定内固定;(3)通过有效内固定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者早期的肘关节功能的锻炼。本文对3组患者术后随访并评估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12个月后发现A组患者有20例(66.67%)达到优良,B组27例(87.10%)达到优良,C组28例(90.32%)达到优良,B组和C组的优良率均高于A组,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Y”形钢板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双钢板在内固定装置时较“Y”形钢板更具有灵活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9-10]。手术后3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骨折块松动或断裂、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以及尺神经麻痹。B组和C组的骨折块松动或断裂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说明“Y”形钢板和双钢板较单钢板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更好的稳固性和可靠性[11-12]。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Y”形钢板或者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以有效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早期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陈凤华,王忠,王锦年.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2):1337-1339.
[2]谭立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3):84-85.
[3]钟恩春.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59-61.
[4]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53.
[5]葛宝丰,卢世壁.骨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84.
[6]蒲川成,覃勇志,夏先学,等.内、外侧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1):4111-4113,4158.
[7]麦胡强,徐孟凡.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J].安徽医学,2011,32(7):969-970.
[8]孟宪聚.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45-46.
[9]牛庆飞,李国良,关景玉,等.肱三头肌劈开入路“Y”形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吉林医学,2013,34(4):616-618.
[10]周建全,张海林,邹锐,等.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远端骨折[J].医学综述,2012,18(7):1098-1099.
[11]张宝锋.双钢板与Y形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2]陈焕林,戎路华,邵立民.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双钢板内固定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24.
R683.41
B
2015-01-19
1006-2440(2015)04-03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