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存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高等职业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其师资队伍构成的特殊性,“双师型”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课本上的理论教学为主,而教材的编写总是落后于实践,再加上落后的实训条件,很难做到理实一体,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近乎脱轨,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高职办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是教师认识生产、获得生产经验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可以优化教师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同时获取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进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也逐渐认识到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重要性,制定了相关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倡或要求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锻炼,规定专任教师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顶岗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个月,学校所有在编的专任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原则上都必须到企(行)业进行顶岗锻炼,锻炼内容为挂职锻炼、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企业调研等,锻炼地点为校外企业,同时,学校鼓励公共课教师积极参加顶岗锻炼。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教师都能按照要求联系到与本人专业相关的企业岗位进行顶岗锻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教师企业顶岗锻炼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准应对措施,确保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真正取得实效。
通过对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顶岗锻炼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顶岗单位难找,企业不配合,主要表现为:①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不扎实,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学校不能够统一给教师安排顶岗锻炼企业,而是需要教师通过个人的社会关系联系顶岗企业,很多教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顶岗企业也就不能参加顶岗锻炼。②即使找到顶岗企业,如果不是很熟的关系,企业一般对顶岗教师就是应付了事。对企业来说,他们或者不好意思让教师给他们干活,或者认为教师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和技术指导,也不愿意专门对教师培训,还担心企业技术或客户泄密。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在顶岗实习单位没事可做,非常被动,最多了解一些皮毛,根本学不到实质的内容,顶岗锻炼流于形式。
多数教师参与企业顶岗锻炼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评优评先、赚课时费,而不是为了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些教师放不下架子,不能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再加上企业不配合,导致教师顶岗锻炼敷衍了事。有些教师甚至打着顶岗的旗号干私事,不但没有锻炼了自己,还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多数学校教师顶岗锻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是逼迫教师参加,大多数系部将教师送出去后不管不问,缺乏监控意识,仅靠教务处进行监控难度太大。另外由于顶岗企业单位分散、距离较远,因此对于多数企业只能采取电话抽查的形式进行监督,但是这种抽查形式可信度不够,再加上有些企业不配合,造成抽查无法进行。考核也仅仅依靠企业顶岗锻炼手册进行片面的评定,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考核、奖励机制,教师顶岗锻炼的效果较差。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特提出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管理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
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深化政企校合作办学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应以构建基于专业建设层面的政企校合作管理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校产企联动、产学研结合、专产研对接”的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校企相融共生、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完善政企校基于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基于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和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为教师提供稳定可靠的顶岗锻炼实践基地。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的支持
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特别是要对积极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明确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2)学校的积极努力
学校要主动进行有效探索,催生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两支育人队伍、两个育人资源”相结合的“校企相融共生、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育人的机制,实现由单一的学院育人环境到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相统一的育人环境的构建,由单一的学校教师队伍到学校教师队伍和企业教师队伍相结合的育人队伍的整合,由单一的学校教育资源到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资源相融合的育人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由学校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学员接受相关培训后,可以迅速融入企业;另一方面,企业接收学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联系,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实现共赢的目标,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实践,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可靠的校企合作体制,获得更多企业的支持;企业通过学校参与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与培训,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校企合作的运行,积极出台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和管理办法。这不仅为教师顶岗锻炼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顶岗锻炼工作是系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工作,认真谋划,科学设计,确保成效。
顶岗锻炼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假期专职顶岗锻炼和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
(1)假期专职顶岗锻炼的组织实施
假期专职顶岗锻炼是指专任教师经批准利用寒暑假专职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锻炼。每次顶岗锻炼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一个月。各系部要根据各专业教学安排和系部实际,认真组织教师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报、审批,顶岗锻炼企业和岗位应由系部和教师共同联系确定,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师的顶岗锻炼应相对集中,拟参加假期顶岗锻炼的教师应事先准备好锻炼项目,系部应根据具体顶岗锻炼项目拟定顶岗锻炼任务书,教师应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顶岗锻炼。顶岗锻炼的教师原则上在一次顶岗锻炼的时段内,只能选择一个单位,锻炼岗位不能超过两个,且要在一线生产岗位,并与本人所从事的专业和目前所任课程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相一致。
(2)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的组织实施
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是指专任教师经批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每学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专任教师赴企(行)业参与顶岗锻炼,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的教师原则上在顶岗锻炼期间内不安排教学任务。顶岗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个月。各系部要根据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需要,结合系部实际,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认真组织教师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报、审核。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企业和岗位应由系部统一联系确定,以校企合作单位为主。系部要与顶岗锻炼企业签订《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协议书》。系部必须对参加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的教师制定《顶岗锻炼任务书》,明确具体的顶岗锻炼要求和顶岗锻炼内容。在进行审批程序时,一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审核。教师所顶岗锻炼的企业和顶岗锻炼的岗位必须与本人所从事的专业和目前所任课程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相一致,通过顶岗锻炼应能达到对专业建设或课程建设或个人专业技能有明显提高的目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必须为实岗顶岗,要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管理,遵守挂职单位考勤制度,以企业人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挂职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系部和企业的要求)。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的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及学院的有利条件积极为企业服务,真正让学校、企业双方都从中受益。可以进行职工培训、技术攻关、参与管理、推荐优秀毕业生。
顶岗锻炼教师应由教务处、人事处和系部共同管理和考核。以系部管理和考核为主,学校抽查为辅。通过定期走访、抽查、企业访谈、检查顶岗锻炼日志等形式,对教师的顶岗锻炼过程进行全程跟踪。
参加顶岗锻炼的教师必须遵守顶岗单位和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按照顶岗单位考勤制度进行考勤,认真完成顶岗任务。顶岗锻炼期间如违反顶岗单位和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责任事故的教师,学院随时停止其顶岗锻炼工作,并按顶岗单位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参加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的教师,凡以顶岗的名义在外做与顶岗锻炼无关的事情的,一经发现核实,立即停止顶岗安排,并进行相应处罚。
学期中脱产专职顶岗锻炼的教师须定期汇报顶岗工作情况,每月填写一次《教师顶岗锻炼工作汇报表》交所在系部,汇报内容主要是教师本人对顶岗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挂职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等。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更加优惠的鼓励措施以激发教师顶岗锻炼的积极性。例如补助课时,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等,学校、系部和企业应加强对顶岗锻炼教师的严格考核。
教师的态度决定顶岗锻炼的成败。教育教学需要改革,教师观念也需要更新,要懂得不进则退。顶岗教师要扑下身子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学习,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将所学到的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同时研究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和课题。通过顶岗锻炼提升自身工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为高职教育贡献力量。
总之,顶岗锻炼对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发现问题,找准对策,进一步加强顶岗锻炼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顶岗锻炼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程联社,王燕.关于提高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效果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9-71.
[2]方亦飞.“双师素质”背景下高职教师下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40-142.
[3]张君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实施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4]刘向梅.高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