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 刘 群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开展班集体活动时,我始终本着顺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原则,因为我坚信,当班集体活动适应学生的需求时,就一定能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几年里,我凭着一颗宽容的心灵、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份深深的理解、一个智慧的头脑,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中塑造健全人格。
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步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此时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宽容与引导。
还记得我第一次带着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有两名女生因为排队爬假山的先后顺序发生了争吵。她们互相指责对方“夹塞”。我当时真想狠狠地批评她们一顿,可转念一想,孩子们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毕竟是六七岁的独生子女,平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要改变这样的习惯也需要时间。正在我左右为难之际,一座山石垒成的“独木桥”映入我的眼帘,我灵机一动,领着她们来到“独木桥”跟前,给她们说起了规则:两个人相向而行,既不能掉下桥,又要同时走到对岸去。她俩听完来了精神,立即上桥,可走到中间就发愁了:桥那么窄,只有一只鞋那么宽,两个人根本没办法交换位置。两个人重复试验了多次都没能成功。我不断地鼓励她们。突然,其中一个女生蹲了下来,对另一个女生说:“你从我身上迈过去吧。”另一个女生先是愣了愣,然后抬腿一跨,迈了过去。就这样,两个人都顺利地走到了对岸。从“独木桥”上下来,我笑眯眯地问她们:“做了这个游戏,你们明白什么了?”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要把事情做好,得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老师,我们错了,谢谢您宽容我们俩。我们今后一定互相谦让。”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错失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班主任敏锐的洞察力是组织班集体活动的前提。我的这双发现的眼睛总是不断发现学生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成长需要开展班集体活动。作为80后独生子女的我,也懂得同样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的心理。我们常说“知足常乐”,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会感受幸福,珍惜幸福,感恩生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我召开了“幸福就在我身边”主题班会,通过“搜索幸福”“感悟幸福”“体验幸福”“细数幸福”“创造幸福”几个板块,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并激发了他们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愿望。
在电脑普及、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再是读课外书、锻炼身体,而是毫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于是,我组织召开了“时间都去哪儿了”主题班会。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感悟时间的脚步。我请学生事先准备一根80厘米长的绳子,一根绳子就代表人的一生。如果按照80岁计算,绳长80厘米,一厘米代表一年。如果每天睡眠8小时,一生大约要睡26年,剪掉26厘米。此外,根据大略估计,吃饭8年,交通5年,个人卫生7年,打电话3年,排队5年,感冒2年,开会3年,找东西1年,其他必须做的事2年,剩下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是18年……绳子越剪越短,学生当时特别震惊,因为时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逝的。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比给学生讲多少大道理,让学生背多少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更有效。
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升华。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感动;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美好。当家长反映,孩子们建立了微信群,常常聊天到半夜时,我选择了理解。我想,了解新鲜事物也是他们的需要。我相信,只要加以疏导,微信群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教育平台。恰逢“时间都去哪儿了”主题班会刚刚结束,我想,活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如果能将活动延伸到课外,教育效果会更好。于是,我组织了“晒出你的课余生活来”的活动,学生们纷纷“晒”出假日家庭聚会照、名山大川游览记、童话故事小感想、萌宠成长“微电影”……在我的疏导下,微信群变成了学生另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们又逐步将活动从课堂外拉回到课堂中来,召开了“童心童趣颂童年,音舞诗画秀出来”“我心中的中国梦”“向你推荐一本书”等主题教育活动。由关注个体到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华,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小诗秀”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积极投稿,用诗歌的形式赞美生活、讴歌理想。学生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视角、真诚的话语让我惊叹和感动,一首首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小诗发表在校报上。我认真帮每个学生修改作品,并印制了班级诗作专辑。看着学生们自豪的表情,我感到无比欣慰。这项活动也成为我们班集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诗的创作交流中,学生们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对真善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今年我被派到区里另一所学校进行交流。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当我第一次看到他们那胆怯又渴望关爱的眼神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又怜又爱。
还记得在原学校进行三好学生评比时,班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自荐,每次进入教室,迎接我的是一双双充满自信的眼睛。这所学校的三好学生评比却令我大吃一惊,写自荐书的学生寥寥无几。我悄悄地问了一个平时各方面表现特别好的学生,他怯生生地回答:“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听了这话,我的心为之一颤,我知道此时学生们最需要的是自信。思索良久,我组织召开了“个人特色评选”活动。每个学生想想自己在哪方面最有特长或最有进步,由本人申请,家长评判,师生讨论通过,班主任颁发证书。活动一宣布,学生们兴趣高涨。“记住家庭成员生日最多的孩子”“最爱做卫生的孩子”“跳绳最多的孩子”“查字典最快的孩子”“收拾书包最快的孩子”……各种荣誉称号五花八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增强了自信,也让我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最棒的。
在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中,我和学生并肩成长。我收获的爱、信任、理解……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与班集体共同成长的脚步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