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45005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策略
郭志戎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450052)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生为主体,以心理学为依据,采取定期心理测评和交流、心理问题诊断等方法,提升所有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明确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基准,心理教育原则,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原则;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处在特定年龄段,应该具备适合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动作,结合全国高职生的心理状况,借助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观点,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基准:
1.客观评价,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是指自我评价和实际基本相符,没有过分夸张,也没用过分贬低。许多学生不够自信,是由学习成绩不理想过分贬低自己,否认其他的优点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就体现在能指引学生客观对待优势和劣势,学会扬长避短,不夸大自己的优势,也不躲避自己的劣势。
2.稳定的情绪控制
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情绪控制能力比较薄弱,面对成功或失败,情绪比较容易发生波动。情绪稳定的学生可以适应自己的现状,克服各种困难,增强自信心。
3.人际关系和谐
有利于学生与家长、朋友、陌生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能及时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
4.意志力坚定
意志指人在有目的做出一个动作时,脑海中产生的选择、判断、行动的心理变化。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像考试挂科、爱情不顺利、难就业等,意志力不坚定、不坚持到底是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应教育他们坚定自己的意志、强化自己的耐力,努力克服困难。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原则指的是心理教育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是学校长时间实践教育的经验概括,有助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1.坚持教育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已经是重要的教学任务,虽然在不少心理教育者的努力下,教学手段已趋向于成熟化,然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仍处在初始阶段,在理论构建、规范制定、团队组建、教学改革上仍需努力。
2.坚持全面性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是提升所有同学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在制定高职学生心理教育体系时,需要坚持全面性原则,以所有学生为对象。目前,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调节心理,完善性格特征,提高心理承受力,避免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达成心理教育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心理教育时,高职院校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心理实践活动,从而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
3.直接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强调直接性原则,即是经过定期心理咨询、心理宣传演讲,向学生传播健康心理知识,来达到直接性的效果,抵制情绪波动。直接性心理教育尤其要注重主体差别、时机的选择,避免出现僵持的状况,保证直接教育的目的性,杜绝主观判断、胡乱辅导,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4.差别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性格不同、观念不同、思想不同、阅历不同,但是心理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辅导,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时,需要掌握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别,选择适合的心理辅导方法,仔细分析判断,来增强心理教育的效果。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不充分、社会交际能力较低、情绪难以控制以及意志力薄弱等问题,所以心理教育内涵一般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我认知教育
人的精神是灵魂本质,是人对周边环境的认知和感受。心理健康表现为自我认识合乎实际,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过分强迫自我,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也不放弃任何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充满信心,积极向上,让现实与理想相一致。
2.学习心理矫正
学习是任何一个学生上学时期的首要目的,是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方面对理论和能力的获取产生作用,另一方面作用于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不好,学习原因多种多样。所以应关注高职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协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段,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摒弃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进而保证学生融入高职生活之中,增强学习效果。
3.情绪控制学习
情绪控制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情绪波动的特征,采取合适的调节方式,培养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让自己始终呈现积极向上的状况,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保证对事物的激情和兴趣。
4.交际能力学习
交际能力学习旨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交际的常识和礼仪,其中涵盖了社交心理变化的分析、社交的目的和必要性、社交的影响因子、社交中的文化差异等,经过教育和练习,掌握交际能力,让学生敢于与他人交流,摒除扭曲的心理,且保证自我的独立意识,不过度依赖于他人。
5.意志力强化学习
意志力强化学习旨在让学生肯定意识的重要性和认识自我意志力强弱,指导学生主动完善自己、解决问题,增强意志力,不轻易被事物迷惑,让学生掌握如何控制情绪、承担压力,能主动、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6.主动调适学习
主动调适学习旨在让高职院校学生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主动调整适应周围环境、积极融入社会之中,学会变压力为动力,经过一系列系统学习,学生能掌握学习技巧,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完善学习习惯,并且让高职院校学生能判断自我心理是否健康,及时寻求帮助,排忧解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还需要关注特别群体,例如家境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要与校内部门与社会相互配合,让经济上贫困的单独改善变成心理和经济共同改善,在心理健康方面,帮助这部分学生减少社会各界带来的压力,解决实际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工程,融合了课内学习、课外引导两个部分,形成教育和引导相互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总的来讲,包括以下几个建议:
1.理论讲解法
该方法旨在对心理健康理论和保健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其涵盖了课内学习、录像研究、材料分析等不同的手段,是心理教育的常用方式。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手段应尽量丰富多彩,适当地融入理论传授、情景剧排练、资料探讨、心理测评等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教学环境中自我完善、调节心态、转变价值观。
2.课程融入法
该方法主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色,适当融入心理教育。实际上,不同课程各具特色、方式各异,然而学生认知思维大都一样。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同课程的安排应融入心理教育,全面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3.活动宣传法
该方法是老师引导的基础之上,高职生自主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从而保证心理健康。这些活动宣传效果较好,关注活动环节和宣传手段,注重周围环境的变化。
4.困难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在动力驱动下,解决障碍,进行意志坚持,从而保证心理健康。它是以自我认知为前提的主动心理教育活动。其有助于增强意志力,完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模范举例法
这是老师结合心理健康标准,以有健康心理成功
作者简介:郭志戎(1976-),男,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收稿日期:2015-03-02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4-10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