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堂模式初探

2015-02-10 10:03耿建峰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构主义

耿建峰

摘 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建构起符合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框架,通过对案例和练习的分析解决发现其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互动完善其知识体系。实施步骤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抛锚式”教学,突破重难点—导练结合,贵在落实。

关键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

一、研究背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轮复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夯实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一轮复习是否扎实到位,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关重要。而江苏高考模式使得像地理这样的选修课课时很少,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所有学习行为都必须在课堂完成,因此,对江苏高三地理教师而言,探索出一种高效、规范的一轮复习课堂模式,至关

重要。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是引导学生以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指导和咨询。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建构起符合其认知的新的知识框架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适时利用或创设各种与知识体系相符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强调的是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因此在此理论指导下的一轮复习课堂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缩小因为学生听课效率不高而引起的同班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虽然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但其课型却与新授课不同。授新课时,教师是依次讲解知识点,知识点是相对孤立的,即使有网络,也是相对较简单的知识网络。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建构起符合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框架,通过对案例和练习的分析,解决其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互动完善其知识体系。而知识框架建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和习题练习,是有机结合的,其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生的获取、分析、整理、探究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实施步骤

1.要形成规范的一轮复习课堂模式,课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学生的学情;整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及教材,寻找与知识点相关联的高考试题,分析试题的立意角度,调整好符合班级生情的教学目标;建好相关的知识支架,考试重点和学生存在的难点;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创建尽可能好的学习情境;按照分层设计的要求,

设计好不同能力和要求的学生训练的形式和内容。

2.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结构的价值在于简化信息,产生新命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或发现),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搭建的框架要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认知,而这,必然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知识联系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地理现象和成因、结果之间的深入思考。为此,教师课前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建立起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认知水平之间的知识框架,利用框架上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通过自主完善支架的过程中,不仅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整体上有了系统的知识建构,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各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以及自然带形成的“过程、命名、特征、变异基础”等知识的理解,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认知,内化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种框架的搭建,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建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知识点充分吸收消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缩小学生间学习的差异,提升整体成绩;

②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③由于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早已设计好了自主探究的情境,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抛锚式”教学,突破重难点

教师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高频考点的分析,要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内容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利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达到目标。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事件、解决问题,达成意义建构。

但学生有序地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像这样的高考题,学生能不能自主解决呢?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让学生理清了思路,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是否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漏缺产生了弥补?是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认知,是否达成了重难点突破?而且,这种将引导性问题呈现在教学案上,让每个学生去自主探究的方式,是面向全体的,可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因此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而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每个学生个体参与的,这种知识体系的形成,必然具有学生个性化的烙印,会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网络产生新的建构。

(3)导练结合,贵在落实

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后,关键还是要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自我反馈。而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在一轮复习的教学案中优化训练内容。我们在一轮复习的教学案中,要根据考试说明中的能级要求,科学地设计与基础知识相对应的训练形式,这种训练形式不是将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训练生生割裂,而是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并根据知识点网络的逐步形成,呈现出由需要单个知识点解决的题目到需要多个有联系的知识点才能解决的题目,层层推进,让知识网络在题目上得以体现。而这种训练方式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又能让学生通过训练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

素养。

三、模式评价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经过笔者和同事们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效率的大幅提高;该课堂模式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解放,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徐兆兰.高三地理基础复习课教学规范化研究[J].地理教学,2010(24).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思维导图引领下的高三一轮复习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三地理复习课翻转课堂有效模式的思考
高三地理复习课翻转课堂有效模式的思考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对照说明 立足实际 多措并举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