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曲珍
摘 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课堂始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有效教学”也一直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鞭策,教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一言堂”“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走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全面发展。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随着学生逐渐步入高年级,年龄的增长,也使他们的稳定性提高,注意力也容易集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量和难度也有所提升,使得高年级的数学课堂越发的沉闷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严重影响课堂的有效性。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1.通过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思想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可见,教师的情感和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状态,用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和丰富的教学情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聚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始终都能保持兴致盎然。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凭借着它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为一体,形象生动、直观活泼的优势,在当下的教学课堂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积极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借助其优势,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清晰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些差异,任何统一整齐的规划做法都注定是失败的,评价也不例外。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尤其是小学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学习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问题和习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另一方面多层面地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符合他们能力的、“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问题,学生回答正确,绝不吝啬当堂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也绝不批评斥责,而是要耐心引导,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加以褒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不会觉得教师特意挑选简单的给自己,也会通过回答问题而获得成就感,从
而建立自信心,进一步爱上数学学习。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课堂给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动脑分析、动手操作,从而解决问题,得到思维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力所能及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总结、多归纳。在参与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有效进行学生的情感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之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教育,以及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纪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N].伊犁日报:汉,2008.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