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维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38)
论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彰显特征及其影响
李力维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38)
摘要:由于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实力的增强,中国英语在语言教学与测试中的比重日益增多,如何让中国英语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从音系、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对其进行渊源分析,探讨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世界英语的重要变体,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为语言教学的走势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特征
2011年末,国家教育部会同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的研讨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认识与要求,人文性、时代性与国际性等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努力的切实方向。本着该项原则,目前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再只偏重于英语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的输出,我们所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及其配套资料中,不仅包含有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评论家、小说家和记者以及报刊评论学者等所撰写的原汁原味的英文素材,而且涉入了研究英语语言的中国学者所描写的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题材的文篇。另外,在每单元的课后练习中亦出现了跨文化交际栏目,要求我们就表现同一主题的汉语和英语表达进行比较,去体味出其内含的文化差异,以及汉语语言的独具特征;而在大学英语的视听说教程中更是融入了具有中国元素的英语语篇,涉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英语论述和诠释着中国对世界的认知。由此可看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框架与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承载文明的英语语言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历经着被本土化的渐进过程,这是一必然趋势。本论文尝试观察英语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流变,提出中国英语在其中扮演的强势地位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来反思我们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
一、标准英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和英语教学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我们在学习语言应用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定的人文教育。教育工作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学生所学英语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正性,还要顾及他们能够接受语言的能力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题材对个人修养所起到的熏陶作用。所以,一般所选用的篇章都能够做到文笔优美,难易程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具备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思维的深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英文词句和进行作文练习时,也不忘进行相关的理论说教。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精通地道的英语语言,一些英语教师会经常提到标准英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问题,让学生多看英文原版书籍、多模仿英语为母语者人士的语音、多听英文原版音频文件和在线广播等。这种引导无疑具有它的积极作用,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期内学到纯正的英语,便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要努力去包容和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而是要更努力地保持汉语文化[1],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并时刻保持能够用英语了解和宣传中国发展的最新动态。
纵观国情,我们的教育工作一直把中国英语教学作为任务教学来对待,大学英语教学中,四六级考试成绩如何不但是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都宣告着国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诠释与理解。但事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伴随着中国环境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者,一直把英语学习作为ESL或EFL,这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哀。换言之,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早已超出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纯粹,即走出国门融入西方英语社会的主流当中。在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已远非是否客观存在的范畴[2],而是让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语言服务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让中国走向世界,我们早已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3]。而为了让相关的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对中国目前国情下的英语教学有全面的认识,非常必要重提如下几个有关英语类型的重要概念。
(二) 关于传统意义上标准英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的再认识
在语言学界,所有的英语变体都可统称为世界英语(WorldEnglishes),早有PHILIPSON[4], KACHRU[5],JENKINS[6]等对英语变体和分类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在此仅依据KACHRU,按照语言发展的历史及其文化特征把英语分为内圈英语(Inner Circle)、外圈英语(Outer Circle)和发展圈英语(Expanding Circle)。内圈英语是规范标准英语的源泉,以英式和美式英语为核心;外圈英语指的是英属殖民地英语;而发展圈英语则指的是以英语作为外国语的国家,如中国等。对于标准英语,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角度而言,通常是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范本,这与英语变体所代表的文化实力有密切关联。而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学习英语语言的主旨与内涵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中国英语逐渐以它强大的文化内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中国英语迟早亦会发展成为规范英语的一种。
由此必须论述“中国英语”以及“中式英语”两语言理论的术语。事实上“中国英语”的概念早在1980年由葛传槼先生明确提出,但其后围绕之的定义多有争议,且一直处于发展补充与完善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在诸多学者争议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为,中国英语以规范的英语为基础,是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本着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文化依附的原则,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其一的目的,将英语作为其文化领域的载体进行表述,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等。换言之,中国英语是为表述中国特色事物的需要而存在的,它依赖于规范的英语形式而非汉语的语法规则[7]。作为一种国际英语的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的正宗体例,它的存在与推广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的价值,而且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而在描述中国英语概念的时候必然涉及它与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通常认为的中式英语是畸形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英语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把汉语的表达形态不自觉地迁移到英语交际中。但是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之间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能够代表典型中国思维的英语表达,在历经多次反复调侃、述说,竟然引起学者的关注思索乃至认同,其后以英语为母语者也欣然接受,就连权威的语言监测机构都给予这种英语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汉语和英语的“可喜的混合体”,这时候它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英语了,这种趋势是语言学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一些汉语独有词汇表达的英文对等翻译在不断地被规范与调整中发生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最终成为能反映中国思维模式的英语表达。这类中国英语之所以能被广泛传播与使用,或许源于中国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之故。汉语语言独具风格,中国英语更是有其内在魅力,根本之处离不开汉语文体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汉语语言的文体涉及古文言、古体诗、律诗、绝句、韵文、散文、元曲、成语、谚语、现代诗歌、白话文、各种方言和变体一直到网络的使用所伴随滋生的网络语言等。众多的语言文体形式,加上千姿百态的汉语字体,其演变的历史都导致着汉语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汉语文化,有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表达历程,是语言发展的必然阶段。
二、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目前在进行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让英语教学服务于中国的理念,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国英语在大力运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独具的特征,亦出现了很多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英语发音在中国教学时遭遇的本土化问题以及我们所持的态度
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出现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说英语者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英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无论我们多么刻意地去模仿英美人士的英语发音,但颇有道理的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给我们以启示,很多人由于在儿童时代错过了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以至于后来难以达到与说英语的本族人一样的语言发音水平。这些使得中国学生说英语就有了自己的语音特征,这可以联想到英语在不同国家的语音特征,亦有“生于齐者,不能不齐言,生于楚者,不能不楚言”的表现。而且由于汉语发音的迁移影响,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的发音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再者汉语中不同的方言发音使得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发音更为繁杂。事实上包括内圈英语、外圈英语和发展中英语的任何一种英语发音都缺乏普遍意义,那么对中国英语的语音特征作统一规范确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只有本着对语言既宽容又严格的态度,即对语言的发展趋势宽容、对语言的使用规则严格,并尽量以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发音特征为基础,按照其语言规则要求,用一般意义上的标准英语来诠释汉语文化。
(二)涉及汉语拼音的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以及英语教学中词语表达的误译误用
由于中国人生活的生态坏境以及其思维与认知的方式定位,与英美国家人士的所属有一定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中缺少描述汉语事物的对应词,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引起语言研究者关注的带有汉文化特点的词语。其中就涉及与汉语拼音有紧密关联的词语,已得到英美内圈英语的认可,正式进驻了英语词库。如Taikonaut(中国宇航员)、Shangrila(世外桃源)、tycoon(大款、巨亨)和I-ching(易经)等,它们将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的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词语后面都隐藏着特有的文化意义。具体分析如下:Taikonaut词的产生源于2003年10月15日,这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实现飞天的航天员。taikonaut是再生的,属于合成词之列,由拼音taikong(太空)加上英语中表示sailor′(即“航海者”)的希腊语词根naut所组成,以此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而Shangrila, tycoon,I-ching属于典型的“鸡蛋词”(egg words),即外白内黄,是汉语音译早已被直接借代到英语中的现象。英语中的“鸡蛋词”约为世界的中国英语贡献了5%~20%的词汇。类似的还有“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 fu)”、“麻将(mahjong)”或“豆腐(tofu)”等,这些词汇代表了中国气质和华夏气派并影响着全球的当代生活。可以说类似的这些词是将属于不同语言体系的英语和汉语完美融合,它表现出了完美的中国情结。
论及表述汉语文化的英语词语时,因其很多涉及音译词,且拥有60年发展历史的汉语拼音,在标注方法、写法和读法方面,与拥有26个拉丁字母的英语语言逐渐表现出更多的联系,所以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存在着很多互扰因素。有研究证明,汉语拼音能力强的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和单词拼写能力相对就强[8],反之亦然。而且英语学习与汉语拼音学习两者都存在着音形对应的规则,由于学习者在语言拼读与拼写需要如音素—形素上的投射[9-10],认知层面上再加以处理加工,容易导致英语对汉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问题。针对这种英语对汉语的干扰错误,即EM(English-motivated)错误[11],有赖于语言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学生努力地区分和避免,如果学习者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的话,反过来亦会导致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造成认知层面上的错误识别,影响制约着以后大学英语的学习。而很多学生正是受现代汉语拼音基础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在语言测试中出现了很多新型异类甚至是不规范、不正确的英文词语表达。
以如下的实例作为说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手段,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后,于2013年12月份的全国统考中大刮中国风。据网络统计,相关的汉语词汇的翻译竟然出现了“四大发明”(star farming)、“丝绸之路”被直译成具有拼音加英文单词的“SiChou Road”,更吃惊的是“指南针”竟变成了高端的“GPS”等。让我们爆笑之余,不得不反思中国思维与英语语言之间的关系,拼音与英语单词之间的联系,以及部分学习者中国文化的严重失衡现象了。而在2014年6月份的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中,更是出现了诸多反映中国问题的英语题项,如四级的阅读理解中关于中国综合网络商城卓越亚马逊的有关介绍以及翻译题中的中国教育问题、六级的翻译部分中关于中国流行的网络词汇、北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等,这些都要求中国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汉语语言的内涵,并使用英语语言去恰当地表达它们。可见,现在的问题已不仅限于西方词库是否能接受此类汉语表达的拙劣英译,而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并以此服务于英语翻译。要使汉语和英语两语言能更好地起到交际作用,向翻译的信达雅层次进发,语言学习者的汉语功底必须进行魔鬼训练式的加强。
(三)句式和语篇层面上中国英语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国英语词汇进驻英语词典,亦有愈来愈多的中国短语、谚语以及一些典籍名言被吸收到英语语言中,这大力促进了英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之步伐。语言教学可分为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和以人科学及心理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12],教育工作者早已经留意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这种导向,在2008年版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系列中,突出了中西文化价值的融汇,并置汉语和英语文化,力图让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人文素养。一般而言,中国英语的语篇从内容上是表现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这个特点可从Beijing Rview和China Today这两大中国版的英文报刊搜索到很多。从语言的特征上看,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英语的句式和语篇表现出间接和迂回的特点,语言的重心大多置于后面,如中国英语多出现如下的句式:We should…… We must…… It is our duty that…… etc;再者中国思维导致其英语表达方式倾向于同义强调与加重语气,如在北大版的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的第一单元课后古典作品鉴赏中,有关于《论语》名句:“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家刘殿爵的译文为:“The Master said, ‘Do not look unless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tes; do not listen unless it is inaccordance with the rites; do not speak unless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tes; do not move unless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tes.′” 而这原本在英语表达中被视为语义和词汇重复的表达,此处却显得气势磅礴,突显哲理色彩。
从中国英语的语篇而言,中国英语重视意识对象的主体,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之一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当中,三纲五常是其中的架构,说话行事应遵循长幼尊卑的顺序。而英美英语则不同,它着重于首先传达信息的重心或者是先为信息做铺垫,即表现为松散句和圆周句的形式。我们普遍认为,在圆周句中,主要论点在句末论及,与松散句相比,它表述严谨、重点突出,语句更加具有内涵。关于这类例子的文篇,读者可以从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教材中找到很多。在此我们从2013年12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试题中来找寻中国英语的语篇,以有关中国茶文化的段落翻译为例。该段描述的英文翻译答案中的Tea, Chinese Emperor, Ming-Qing dynasties, teahouses是典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Coffee is usually the westerns′ first choice, while tea is the preferment of Chinese. 该句的重心在while之后,所强调的是茶乃中国人的首选饮品。虽论及咖啡,在此处却是强调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整段翻译采取时间的先后顺序,凸显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英语的句式和语篇特征主要受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带有浓重的汉味儿。
综上可知,中国英语由内向外贯穿着中国汉语的语言魅力,它借助于英文形式的工具,在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英语的强势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中国英语的特征和运用,而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中国英语,以便使中国英语能真正地走出去,得到世界的认可。
三、结束语
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的新生力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留存,加强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的研究,以此确立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如前所言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毫无疑问会遇到无法直接用英语语言阐述的词汇,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我们的汉语背景知识来阐释;如经常使用,新词的诞生就成为必然,须由语言权威检测部门来进行鉴定。在将汉语文化对外交际中,亦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状况在上个世纪早有语言学专家进行过多次探讨,因此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文化,而且在国内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过程,究其因不是英语语言的表达。为了寻求语言的规范性及其实效性,必须让中国英语真正地立足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中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不同层面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实际运用时出现了让教育工作者必须去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要重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之间的差异与潜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时候,能克服掉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所带来的消极和积极的干扰作用,意识到中国英语特有的语言特色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中国英语能真正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并使其语言变体紧随时代足印,随着各种形式的语言结构更快地融入世界英语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徐珺,霍跃红.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45-48.
[2]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1-8, 56.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5):322-327.
[4]PHILLIPSON R.Linguistic imperialism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KACHRU B B.World Englishes: Approaches, Issues and Resources [M]. Language Teaching,1992: 25, 1-14.
[6]JENKINS J.World Englishes[M].London:Routl edge,2003.
[7]王建国.中国英语研究存在的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6):14-19.
[8]张积家,林志华.汉语拼音水平与英语语音意识、英语拼写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2,25(5):601-602, 561.
[9]BERNINGER V W, RICHARDS T. Writing and reading: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by hand and language by eye[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002, 35(1): 39-56.
[10]BRUCK M, WATERS G. Effects of reading skill on component spelling skills [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990(11): 425-437.
[11]董燕萍,鲁守春.外语对母语的负迁移:来自汉语拼音学习的证据[J].中国外语,2010(3):42-47.
[1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8.
Features and Influences of China E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LI Liwe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strength, the proportion of China English expressions is increas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learning and testing. For the educators, how to make China English go overseas and face to the world is an urgent task. From the phonogical, lexical, syntaxical and textual level, the resouces of China English are analysed. From Chinglish, China English, to a world English, purported China English is alway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ddition, this exploration will provide an enlightment for the tendenc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China English; chinglis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features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2.020
作者简介:李炜炜(1990—),女,山西原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口译与演讲研究。
收稿日期:2014-09-23修回日期:2014-11-26网络出版时间:2015-04-0210:41
中图分类号:H 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2-0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