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09 14:04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语言

杨 玲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随着中国由“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这对国内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1]然而,国内外语教学的实际投入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成正比;学生的口语、书面语等语言产出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2]语言输出和输入理论、环境论、交互式教学法等语言习得观表明: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层次的交互,如:真实语境的体验、人际交互的需求,积极的情感配合及大量的交互训练等等。[3]那么,如何创造真实语境,加大外语使用频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互训练,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微博的概念、特征及应用研究现状

(一)微博的概念及特征

2006年出现的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型博客(microblog,简称“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并具备图片上传和视频分享功能,支持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其核心是用不超过140个字符的话,简短、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Email、BBS、实时聊天工具、论坛、博客等传统交互工具相比,微博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第一,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即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微博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时效性及快捷性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第二,内容短小精悍。微博要求用户用140字以内的话,简明扼要地表达用户动态;不需长篇大论,门槛低。第三,操作方式的便捷性及多样化。微博开通多种API,使得用户们可通过微博专有网站,也可通过QQ、MSN、SKYPE等软件来即时更新个人信息。因此,微博具有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扩散性等优势;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

(二)微博的应用研究现状

每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伴随一定范围的应用研究浪潮。笔者在CNKI期刊网上,以“微博”作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查询到文献13581篇(截止到2014年11月2日)。从2008年的2篇到2010年的603篇,再到2013年的4141篇(2014年数据未完全上网)。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该现象说明:随着微博在网络社会中的迅猛发展,微博应用研究与实践是国内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次,文献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新闻传播、图书馆、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从研究结果上看,文献注重研究微博的媒体价值,而忽略其教育价值。其中697篇文献与教育相关,占总文献数量的5.13%;与外语教学相关的文献仅有26篇,占总文献数量的0.19%,如:微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优势(刘丽敏,2013);微博英语班级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周云,2012);基于微博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张婷婷,2011)等。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目前将微博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较少。仅有的几篇文献主要是将微博的特性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应用模式和策略,没有深入学科,研究数量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拟把微博和外语教学相结合,对其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二、微博与90后大学生

与以往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长大,对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十分敏感,是新事物的推广者与尝鲜者。90后大学生网络化生存在中国校园已成为普遍现象。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90后大学生个性化、时尚化、多模态化的学习需求。在手机上阅读、交友、聊天、购物已成为当下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常态;课堂上的“拇指族”、“低头族”让教师颇感无奈。要求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纸质书籍完成学习任务变得更为艰难;学生普遍难以长时间专注于课堂教学。在线化、网络化、图像化、碎片化学习方式更受90后大学生喜爱。而具有短小精悍、交互性强、话题汇聚、信息同步等特征的微博正好符合当前高校主流群体90后大学生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90后大学生学习习惯与沟通交流方式的转变,选择90后喜欢的沟通渠道进行交流,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微博引入课堂和高校教育领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微博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博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高校外语的弹性教学。实践性强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语言,学生需要在各种场合进行形势多样的交互训练,加大外语使用频率。然而,目前高校外语课程所占比例大,但其应用性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扩招的影响,外语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该课程实践性强的需要;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4]因此,校园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移动式自主学习将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形式。微博的易用性、片段化等特点给传统外语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其频繁的互动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训练场。研究人员Linda Stone在微软公司进行了一项“帮助公司员工应付外界干扰从而完成岗位培训”的研究。[5]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学习内容以较短的学习片段出现,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使用,学习效果更好。欧盟IST计划(Keegan,2000)和美国斯坦福学习实验室(SLL)的研究(Nante,2005)都关注到了这类移动学习问题。[6]基于微博的这种片段式学习,可减少学习者的认识负荷,让学习者恢复信心,充分利用课下的空闲时间,实现泛在学习,有效地拓展外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表明:只有在接受足量的语言输入且符合“i+1”的条件下,二语习得者才能习得语言。[7]微博辅助外语教学实际上正是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提供真实语境,使输入符合“i+1”的条件,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外语教学富有弹性。

微博有助于协调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是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8]而目前,国内某些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场地限制、与必修课时间冲突等原因,开设的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偏低,授课时间一般在晚上或周末,授课地点在大阶梯教室,教学效果差,师生互动较少。倡导通识教育的美国帕卡德(A.S.Packard)教授指出,高校学生应接受非专业性教育,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掌握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技能、知识和态度。[9]偏重于专业教育的外语必修课强调对学生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培养及外语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构词知识、语法知识)的教授;偏重于通识教育的外语选修课则强调对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素质的培养,如:外国文化、外国文学、商务外语、翻译实践、影视欣赏等课程。为了协调好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关系,改善教学环境,保证师生、生生交际的充分实现,教师可利用微博,把抽象、枯燥的外语学习内容转变为真实、可视、可听、生动形象的教育信息,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在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认知风格、心理特质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学生可利用微博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对选修课进行有效地拓展,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比较宽泛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看,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在真实语境下,通过交互的、个性化的、带有真实目的的交流诱导学习者使用语言构建信息,从而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微博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存。《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0]因此,外语教学需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提供自主学习环境。然而,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学?微博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微博可推送一些真正满足需求和个性化内容的信息。在这个信息传播、分享、获取的平台上,学生可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制订个性化学习进度、学习计划,也可就学习方法或学习内容进行探讨,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因此,课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在微博平台上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关系。

微博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情感缺失。目前,我国高校外语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公选课外语教师经常一学期面对上百名学生;仅凭课堂交流,教师一学期结束也不认识几位学生。师生关系淡薄,课堂教学生硬,没有人情味。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在任何阶段,情感教育都应受到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高校教育的目的,也是每门课程应承担的责任,外语教学概莫能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在微博平台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以减少或避免因师生情感交流缺失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在这个虚拟的沟通交流平台中,师生、生生可避免见面的尴尬,而“隐身”地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弥补传统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缺失。

四、微博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微博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将微博引入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是为了发挥微博方便快捷的优势,对传统教学进行有效地补充而不是取而代之。与传统教学相比,微博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微博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内容不能超过140个字符。系统复杂的教学内容需打断成数十篇140字符的文章,无法满足大量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微博信息的深度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完成正式课堂内容的推送与深度学习。其次,微博所支持的多媒体资源都受到无线设备传输带的影响。因此,微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完全满足全面培养外语能力的需要。

基于微博平台的外语教学应注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微博平台上,学习资源不系统性、片断化决定了非系统性的、零碎的学习效果。学生只选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习共同体是由拥有共同信念和愿景的学习者组成,强调分享、协同和探究,其四大构成要素为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11]在微博和高校外语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主题,如:学习的重难点、鲜活的社会话题等,以构建共同的学习愿景,让班级学习共同体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享、协同、信任的学习品质,提升微博运用的内在机能。这是是微博行为活跃的保障,更是保持学生积极性,达成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针对微博不良信息的聚集效应,教师应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对微博行为实施评价。微博的即时推送功能在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垃圾信息的出现,如:推送考试作弊工具、骚扰信息、虚假信息等等。微博扩大了大学生社会社交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校园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如:诈骗、一夜情等问题。微博不良信息的聚集效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将微博引入高校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监督作用,规范学生的微博行为,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教育,避免偏离主题、学习流于形式等不良习惯的出现。综上,作为时下最热的新型社交工具,微博极富生命力,在传播信息、沟通交流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实力。而教学也是一种传播的特殊方式。微博与教育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本文从语言输出和输入理论、环境论、学习共同体论、心理语言学等语言习得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了微博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局限性,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真知灼见。

[1]李宇明.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外国语,2010,(1).

[2][4]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

[3]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8-111.

[5][6]张驰等.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3).

[7]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gman,1985:335-353.

[8][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7-8.

[9]A.S.Packard.The Substance of Two Reports of the Faculty of Amherst College to Board of Trustees with the Doings of the Board there on[J].North American Review,1829,(28).

[11]钟志贤.知识构建、学习共同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语言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语言是刀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