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国,黄伯冲,沈 冲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疗效观察
尹 国,黄伯冲,沈 冲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的胃瘫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7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健脾汤胃管滴入及针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瘫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胃瘫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饮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加针刺结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饮食、胃瘫、肠鸣音恢复时间,减少留置管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胃瘫;腹部手术;健脾汤;莫沙必利;罗红霉素
术后胃瘫(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多由机体术后胃肠功能失调致胃排空延迟引起[1],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因素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2]。患者在术后7~14d可出现上腹饱胀感、反复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症状,如诊治不及时有加重可能;PGS临床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不易恢复,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且单纯西医方案治疗PGS临床效果不佳[3]。本研究比较了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PGS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36例,均符合PGS的诊断标准,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胃引流量每天在800mL以上,并持续10d以上;无明显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史,无严重肝肾疾病,近期未接受激素治疗,依从性佳,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有精神疾病者、未完成研究者、依从性差者。患者年龄42~69岁,其中胃癌根治术后6例,胃间质瘤术后1例,胃窦癌术后3例,贲门癌术后2例,胃溃疡术后5例,胸腹联合治疗食管癌术后7例,十二指肠溃疡术后2例,直肠根治术后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后3例,空肠间质瘤术后1例,脾切除术后1例,后腹膜肿瘤术后2例。将3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7例,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5岁;体质量指数(22.78±2.67)kg/m2。观察组19例,男7例,女12例;中位年龄47岁;体质量指数(22.92±2.75 )kg/m2。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获受试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①严格禁食、禁水,采用3%高渗温和盐水洗胃,2次/d;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足够的肠内营养支持,先给予鼻肠管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600mL,此后每天给予“能全力”(包含蛋白质20g、脂肪19.45g、碳水化合物61.5g、膳食纤维7.5g、矿物质3g及各种维生素)并逐渐加量;同时给予肠外治疗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②给予莫沙必利10mg口服,2次/d;罗红霉素300mg静滴,1次/d。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健脾汤口服、穴位针刺及耳穴贴压治疗。中药健脾汤组方: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2g、升麻10g、柴胡10g、半夏9g、陈皮9g、枳实9g、厚朴9g、大黄6g、炙甘草6g,水煎取汁300mL,胃管注入,每次150mL,注入后将胃管夹闭2h,每天2次。针刺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选用0.30mm×50mm针灸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等穴位0.5~1.0寸,常规消毒后按上述穴区向前或后透刺针体,与皮肤之间呈15°,至帽状腱膜下深约40mm。针后捻转200次/min,每根针捻转1min,留针6h。留针期间开始每隔30min捻转1次,重复2次,然后每隔2h捻转1次,直至出针,1~2次/d,治疗6次后休息1d,持续至胃蠕动恢复。并给予胃脘部温热理疗。穴位封闭选择双侧足三里穴,根据患者体质选用新斯的明1mg,2次/d。耳穴法:采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脾、胃、肝、胆、大肠、小肠、三焦,每穴按压30下,以穴位疼痛或耳郭微红为适宜度,每天按压3次,每3d更换1次,双耳交替贴压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2组疗效、饮食恢复情况、胃瘫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
1.4评定标准
1.4.1饮食恢复标准[4]患者进食4d后腹部胀满、恶心欲呕、食欲不振症状消失,可以拔除胃管,正常饮食。
1.4.2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症状消失,胃管夹闭36h后患者无不适,行上消化道造影示胃肠蠕动良好;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胃管夹闭36h后患者轻微腹胀感,行造影示胃肠蠕动一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胃管夹闭36h后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胃瘫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32组饮食恢复情况 观察组饮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饮食恢复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PGS是指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一种以胃功能性排空速度延迟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常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其中以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多见[4]。它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襻的机械性梗阻,亦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胃部手术致胃瘫一般认为是外科手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后从而增强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性活动,导致胃排空延迟所致。胃肠道激素异常分泌、迷走神经的损伤及其调节功能的破坏,患者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饮食改变、输出襻痉挛水肿及变态反应等,也会导致胃瘫发生。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急性常见。急性患者发生在术后开始进食1~2 d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渡时,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胃肠胀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质量减轻等;慢性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患者,可发生在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该病甚至可引起其他并发症,使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单纯西医治疗PGS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方案为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镇静剂和抗胆碱药,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必要时可行肠外营养;常用西药有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5]。但单纯西医方案治疗PGS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重、患者恢复慢等不足,因此如何提高PGS治疗效果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有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PGS疗效确切且持久,患者恢复快和满意度高,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6-7,9],可见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应用到PGS中,可建立一种具有无创、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操作简便、复发率低、远期效果较好等优点的有效的新兴疗法[9]。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饮食及胃瘫恢复、置管、肠鸣音恢复情况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中药加针刺结合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PGS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Canpolat AG,Kav T,Sivri B,et al. Effects of L-thyroxine on gastric motility and ghrelin in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a prospective study[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3,98(11):E1775-E1779
[2] 王新安,李杰.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2):114-115
[3] 文刚,何磊,陶应田,等. 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在胃癌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价值[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773-7774
[4] 杨中,杨国旺,徐咏梅,等. 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13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263-264
[5] 邹宏雷,杜鹃.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23例报道[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0):1148
[6] 陈伦宽,黄文彬,朱立峰,等. 中西医联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93
[7] 金正贤.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21例[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85-486
[8] 汪洋,杨海明,刘莹露,等. 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22例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1):10-13
[9] 杨美富.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55-5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0.012
R573
B
1008-8849(2015)30-3342-03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