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弘扬为政以德
本刊评论员
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之“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充分体现出儒家治国理政的思想。儒家主张将政治纳入到一种德性秩序之内,所谓“政者,正也”,只要合乎德性秩序的政治,才可以得到“众星共之”的追随。换句话说,不道德的政治,则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因此,为官者必先修德,并以德为政,方能得众心,得天下。
近百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打倒孔家店”、焚烧儒家书,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西方完全自由化等一些腐朽思想随之侵入,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法、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习总书记这些话阐述了一个道理“为政以德,政得其民”。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从政者应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感召民心,凝聚民力,才能官民齐心,治理好一个地方。
哲人名言:“伦理道德,官为表率,应轻责于民,而严责于官。”这虽是儒家对从政者的要求,但对今天的公共治理者同样有启发意义。应当说,官员身为社会精英,理当为万民表率,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官员的品行人德不能令人满意。从近年反腐败揭露出来的案例看到,有些官员甚至高级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心中无民,利欲熏心,道德败坏。概括说,不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买官卖官,搞团团伙伙,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有之;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收受巨额贿赂有之;利用职务之便,官商勾结,贪污、挪用公款有之;生活腐化堕落,包二奶、养小三,霸人之妻有之;与黑社会成员相互勾结,称兄道弟,充当保护伞从中获利有之。如此品行和官德,何能凝聚人心,干成大业?
古人云:“人者,心之器也。”古往今来的贤明之人,都注重克己修身,洗心养德,以求知明而行无过。普通人要修心养德,为官者更应当如此。因为官者“行一善,胜过寻常人行千万亿之善;行一恶,胜过寻常人行千万亿之恶”。因此,对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严于修心养德显得尤为重要。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恶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就是要按宪法、按法律、按规矩、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守纪律如履薄冰,守规矩如临深渊,克己奉公,为政清廉。严于自省,就是要一日三省,常想自己的缺点和过错,挫而不躁,功而不骄,成而不怠,善守静者。只有坚持“四严”,方能以德润心,感召人民,成就一番大事业。
为政以德,关键是官德。为官者应牢记“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古训,坚持秉公道,弃私心,去杂念,应具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利在众后,责在人先”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如此,即能突破“小我”的束缚,排除名缰利锁的干扰,在报国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得意之作”。
(潘孝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