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回避七个问题
中国的改革在30多年中,很多改革都是磕磕碰碰。为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举步维艰?为什么腐败问题三令五申,却继续蔓延十分猖獗?根本问题就在于体制。
过去监管办法是事前监管为主——允许你做才能做,主要办法是审批,这个弊病很大。市场监管要从事前监管为主转向事后监管为主,要从实质性审批转到合规性监管。规则在这里,违反了规则就要接受处罚。行政审批讲的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措施,文件、审批到什么程度,还要通过各方面讨论。定了以后,就要打破阻力,让它转型。
国有企业垄断一直有一个口号贯彻,但是内容变了,就叫做国有为主导。
我们确立了一个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讲到国有制为主导,就是国有经济要控制。
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要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活力,怎么增强?就是改革增强活力。
关于土地制度是否全面放开的问题,三中全会肯定要做一个决定,但是要走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因为反对声音很强。有两种反对,一种是管农业的同志,认为这会冲击18亿亩红线。另外是各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利益问题,而且负债率很高。
如果土地开放了,或者征购价不高,差价拿不到,利益就会受损。所以处理上走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像十八大说的:不但要有勇气,还得要有智慧。
要建立存款保障制度,没有存款保障制度,竞争一加强,银行一到底就麻烦了。
存款保障制度是双刃剑,如果是一般性的全部赔付,就造成了银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反正国家赔偿,我随便怎么弄。所以它的推行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会使得现在银行的利益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我们存贷利差很大。
现有格局下,实际坏账率很高,但是表现出来的坏账并不高。利差大有一定原因,出现变动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还要做很多考虑,来防范大改革中出现的风险。
最近几年,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升高,现在最低的估计大概是20万亿,比三年前10.7万亿翻了一番,这是很危险的。
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国内外舆论都认为行不通,结果挺顺利。如果能够保证它实现,中国会出现一个新局面,像从1990年到1991年,整个社会信心是改革,此后中国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这些问题,保证改革真正推向前进。
改善竞争环境,就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不形成这样一个市场体系就没有办法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没有竞争的市场比没有市场还可怕。行政保护、地区保护、垄断等,使得市场缺乏竞争性。市场缺乏竞争性就不能形成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不能形成这样的价格就不能有效解决。所以要强调竞争性。
从事什么活动,这是公民的天然活动,当然为了公共利益有些活动可以限制,但一定要这样,凡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都自由进入,过去的办法叫正面清单,就是政府许你做什么你才能做什么,非禁即入就是上海自贸区讲的负面清单。
非禁即入是基本原则。从事一切不违法的社会活动是现代国家公民的基本人权。实现这一条,第一步并不理想,网上很多人骂上海自贸区,说负面清单怎么把正面清单反过来点一遍。因为透明了,而且要保证自贸区的承担,这个单子一定会缩短。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一个很好的路线图,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而且巧妙可行,我们群策群力,保证能打破阻力贯彻下去。
(摘自《台港澳报刊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