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15-01-31 15:15马宏兰
中学语文 2015年31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青春高中语文

马宏兰

文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马宏兰

文学是艺术,是文学作品创造者借助语言文字去描述客观世界,表达作者内心思想的艺术。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文学的最大作用在于用文字去打动读者。因此,曾经风靡一时的“热爱文学”的口号,就是一代青年尝试通过文字去满足内心需要的一种体现。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是,对受大量现代信息刺激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回归文字所演绎的纯文学世界,从而感受文字所展示的文学的力量。

一、现实呼唤高中语文教学向文学视域回归

如开头所说,文学作为曾经的社会热词,反映了求知若渴的一代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而反观今天的高中学生的生存现状(此处仅指精神成长的现实),可以发现,学生的精神世界有量无质。说其有量,是因为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说其无质,是指其中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发育的内容并不多。伪文学,所谓的“心灵鸡汤”,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与客户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形成了学生阅读的“快餐文化”。显然,对处于精神成长关键期的高中学生而言,改变主要应当通过语文学习来完成,需要语文教学的视域向文学回归。

语文教学向文学视域回归,首先需要教师建立文学视角。文学不仅是文之学,更是人之学。因此,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苏教版高中语文(下同)教材在呈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时,其实也点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主题。譬如,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分为“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三个主题。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吟诵青春”的主题,阅读《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等课文,应当紧扣“青春”这一主题,从文学创作、文学体验、文学理解等角度去理解它:为什么说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向青春举杯”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在此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追问:如果让你去描述青春,你会如何描述?你为什么会如此描述?事实证明,学生在阅读了教材文本之后,能够用生成的文学视角去审视自身的青春体验,能够在自己的青春生活中提取出成长元素,并以文字描述。这便形成了一种基于体验的文学创作。更重要的是,如此建立起来的文学视角,可以为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地审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向文学视域回归,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审美视角。文学之美,美在力量,要么是歌颂的力量,要么是批判的力量。如果于文学审读当中没有体会到力量之美,那这样的回归是没有意义的。在“我有一个梦想”(必修四)教学中,《季氏将伐颛臾》与《寡人之于国也》与“经世济民”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样的宏观视角下,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细致的思考:夫子与冉有、季路对话的语言逻辑是什么样的?对事情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预见性?作为语录体文章,其文学的力量体现在哪里?(此处教师可加以点拨:文学即人学!)

二、文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当这一任务放在文学的视角中时,会有更为明确的意义。

如上文所说,文学本身就是借助于语言来描述作者的内心世界,此处,语言既起到了工具性作用,也发挥着人文性作用。基于工具性去体悟人文性,与语文学习的轨迹是一致的。需要看到的是,当前高中学生的语言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再加上对网络语言近乎执着的“偏爱”,使得学生在作文当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并不令人乐观。笔者以为,文学视角下的语言发展有其严肃性、严谨性,上文提及的语言的力量也恰恰来自于语言的逻辑,在文学视角下要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首要的就是要把握语言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逻辑起点。

在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首先就以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一诗作引。如果在文学视野下观照,就有必要思考此诗对于本文的价值。从逻辑关系上说,作为描写故乡的诗,自然与乡土情结是有联系的,问题是,那么多描写故乡的诗,何以作者只选此一篇呢?又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在未明确提及乡土概念的情形下,通过这样的描述,既表明这是一种文学表达手段,也说明表达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起作用——基于人类情感(人文视角)的逻辑关系,让人的感知与乡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常规的寓情于景、寓情于物的描述背后,其实也正是这种逻辑关系的体现。

同样,在类似的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语言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语言描述的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在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三、文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语言(概念)是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的工具。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语文教学,笔者以为是根本之举。这与上面所提到的语言发展其实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从语文教学的诸多抓手来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最有效的平台,还是写作训练。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其中的文学隐喻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学生个体的创作,原本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哲学的产物,是语文教师尊重文学本质的一种体现。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最能依靠的就是自身的逻辑(抽象思维的体现),在逻辑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表达意思,是工具性的体现;如果用语言去表达思想(高中生作文强调思想性),则是人文性的体现。这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体现。

需要强调的是,促进思维发展作为探究文学视角下语文教学本质之举,并不意味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不重要,相反,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使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现象支撑,其后才涉及语言本质。借助于语言发展这一载体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原本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途径。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青春高中语文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