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社会学视野下成人教育课程内容探析
陈莹
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社会学解读,要从“社会场域”、“教育场域”、“学术场域”等三方面来进行。在安排成人教育课程内容时,要注意简化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紧随时代发展,更新课程内容;依据现实需要,丰富课程类别;以成人为本,创新选择模式。
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社会学;场域
成人教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成人教育范畴,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课程。和中小学课程的设置主要依赖于国家不同,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受社会的影响较大,带有较强的社会性。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成人教育课程,对课程的设置与更新有一定的帮助。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作为成人教育课程的一个核心要素,也理应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课程内容概念的界定是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尽管我们经常探讨课程内容,但关于课程内容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课程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课程内容侧重于“教什么”,而教材内容则侧重于“用什么来教”。课程内容也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先于教学过程而存在,它通常存在于教科书中,而教学内容则生成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之中。
关于课程内容,《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定义:“课程内容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1]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内容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目标,有目的的从人类的知识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的总和。”[2]另外,也有人主张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
上述各种有关课程内容的界定,基本上是从教育学角度提出的,强调有计划、有目的,重视内容和结果。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认识到课程内容与社会有密切关联,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界定。教育社会学理论认为,课程内容即社会统治阶级从知识总体中筛选出的符合自己意识形态的知识。课程知识社会学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是在教育机构范围内要向学生灌输的知识,即课程内容反映了社会权利控制的法则。如吴永军在《课程社会学》中提到:“课程内容就其社会本质而言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加以控制的一种中介。”[3]
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阐释“课程内容”这一概念,归纳起来,人们一般是把课程内容看作是静态的文本形式,即把课程内容理解为法定知识或有组织的知识。本文中所提及的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即是“有组织的、法定的知识”。
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社会学分析,就要联系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把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情境关联,将课程内容放置在其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社会脉络之中,以此来分析各种社会力量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
吴康宁在其《课程社会学研究》中提到,课程内容作为一种既有文本,象征着它衍生并存在于其中的几种不同的“场域”(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对课程内容的社会学解读,需要从三个场域展开透视,即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构成的“社会场域”,由整个课程系统贯穿于其中的“教育场域”,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影响着课程内容编制的“学术场域”。[4]这三种场域共存于社会整体之中,决定、规范或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社会学分析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一)“社会场域”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
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场域”,是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决定力量,各种社会力量凭借自身的优势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渗透到课程内容之中,对课程内容的制定、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社会政治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最为直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政治本身就是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灌输的职能。无论是直接开设政治课还是举办有关政治方面的讲座、参观活动,通过在成人教育中实施各式各样的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和继续政治社会化才能顺利进行,其灌输国家主流思想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2)政治决定了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国家往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规定课程中所要包含的内容,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
社会经济多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间接影响成人教育相关课程内容的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曾经提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强烈地激起了教育上的扩张。人们过去所接受的单一的技能培训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的新宠。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成人不得不重新投入学习,提升自己现有的能力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传播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满足成人的各种实际需求,那些过时的、备受冷落的课程内容必将被淘汰。
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著名教育家叶澜在《教育概论》中指出,课程内容来自于社会文化,但又不是文化的简单复制。[5]文化造就了课程,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制约并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如在学习型社会的推动下,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必将更多的涉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的任务,离开课程内容,文化也就失去了最有利的传播途径。成人教育课程还能够根据成人的身心状况特点以及当前的主流教育思想,赋予已有文化传统以新的文化意义,使原有的文化在性质、功能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以衍生出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内容。
(二)“教育场域”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
所谓教育场域,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knowledge)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6]它是课程内容存在的核心场域,也是课程内容的核心影响域。
在教育场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与课程之间构成了一张客观的关系网络,而教育内容则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如教师通过组织和讲授课程内容来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来实现与教师及其他教育者的交往,教育管理者的活动也是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组织、控制等形式来实现的。
教育场域之中的权力中轴主要是知识和权力联合形成的文化权力,文化权力具有一定的支配性和霸权性,因为它决定着该场域内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其意识形态。此外,教育场域内的媒介资本主要是文化资本,教育场域对文化资本的传播也是依赖于课程内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来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
教育场域是从一种新的视角对课程内容做出新的理解,成为分析课程内容的一种新方法。
(三)“学术场域”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
学术场域是由社会、学术活动、教师等各种因素建构而成的特定的行为空间。学术场域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迅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形成了庞大的成人教育系统。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成人教育的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为学术场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场域对课程内容的影响有两个方面。首先,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育者,皆身处特定的学术场域之中,有什么层次的场域就造就什么样的学者,换句话说,场域的理论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内容编制者理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进而通过课程内容体现出来。成人教育理论发展水平越高,成人教育课程就越能得到指导,课程内容也就越完善,使其充分适应成人的发展需要。其次,人们通常认为学术场域是一个纯粹探求真理的世界,学术场域中应该是一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其实不然,每一特定学术场域内部,任何一种文化资本都有着被学界同仁广泛接受的强烈愿望[8],这是因为课程内容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并且往往只有在学术场域中占据较高地位的学术门类才有资格进入课程内容中,所以每个学术流派为了占有学术场域的支配权、话语权,便极力推广自己的学术理论观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门课程存在多种版本教材。
从社会学角度看,成人教育课程内容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成人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由于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对社会变化的敏感程度最高,反应速度也最快,往往最能够影响其他学校教育机构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安排成人教育课程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简化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对处于成人教育中心地位的教育内容而言,要满足不同层次成人的需要,融入成人生活,走进成人的“生活世界”,从而建立新的生活、学习状态。但是现行的一些课程内容,过于杂乱,有些是成人根本不需要的;在教材的编排上,有些语言晦涩难懂,超过了一般成人的理解能力。因而要改变过去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繁芜丛杂的局面,根据成人实际的生活工作需要,适当删减一些内容,讲求课程实用性,增强针对性。同时,成人课程用书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充分考虑成人独特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紧随时代发展,更新课程内容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未必能够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作为成人“充电”的重要途径之一的成人教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更应该推陈出新,与社会同步发展,改变注重继承、轻视发展的现状。成人教育学校或机构要克服课程内容知识老化、缺乏现代性的弊端,增加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既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又能满足成人当下的学习需求。
(三)依据现实需要,丰富课程类别
现今的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仍然呈现“一边倒”的情况,绝大部分仍是关于提高成人学习者知识与技能,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乃至整个成人教育领域对成人所面临的困境关怀都不够。对此,我们可以借鉴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做法,他把社会生活分为七个方面:“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我们可在综合考虑成人所面临的社会状况和生存状态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如“健康”、“家庭”、“消费”、“公民”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丰富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类别。由于成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生活压力较大,课程内容中尤其要注重对成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四)以成人为本,创新选择模式
有研究认为,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学历教育中,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通常是借鉴普通教育的选择模式,而非“创新”。此种选择模式导致的后果是课程内容远离成人实践,无法将其用于生活、服务生活。因此,要创新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模式,就要以“问题”为本位,注重从成人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汲取知识,以此做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同时,也要重视学以致用。
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对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成人学习者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益变迁,如何准确、合理地掌握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向、丰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将是成人教育研究者值得思考的问题。[9]成人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迈入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其课程内容必须以成人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更好地为成人学习者服务。
[1]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91:100.
[2]杨明全.课程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7.
[3]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6.
[4]吴康宁.课程社会学研究(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52.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6.
[6]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1):83.
[7]张焱.学术场域的变革与学术职业的坚守[J].教育发展研究,2013(9):31.
[8]李艳午.人文研究学术场域的殖民化及其脱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2.
[9]刘潇阳.成人教育研究新理念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意义[J].教育学术月刊,2010(8):74.
[责任编辑 金莲顺]
陈莹,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课程论。
G720
A
1674-7747(2015)13-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