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查及应对策略

2015-12-03 12:38卞波
职教通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困难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卞波

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查及应对策略

卞波

职业院校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招生规模、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也在职业院校中迅速壮大。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经济上的贫困使他们时常感到失落,自卑心理较为严重。职业院校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他们以帮扶,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在心理上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自卑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经济困难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职业院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在学生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毕业生的高就业率颠覆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种种偏见,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和青睐。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也迅速崛起,成为职业院校中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或向亲朋好友借款来缴纳学费,生活费更是东拼西凑,在校期间,很多学生都在为生计问题而奔波烦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心理困惑。经济上的贫富差距让他们感到失落,自卑、抑郁、嫉妒、焦虑等心理常常困扰他们,其中,以自卑心理尤为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内心极为敏感,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1]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表现得消极被动,喜欢独来独往、离群索居,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甚至排斥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这样就容易形成封闭和孤僻的性格特征。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往往选择自己承受,而不愿把痛苦和不满情绪表露出来,不愿寻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这样就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一、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调查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苏北,有不少学生来自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调查首先从学校里选取了1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100名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进行对比研究,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 Checklist 90),此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SCL-90涵盖躯体化、强迫等症状因子,每1个因子反映被试某方面症状的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症状分布特点。[2]在对学生进行SCL—90量表测量后,取两组学生9个因子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测试的各项指标上都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其中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偏执等因子方面要比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严重,这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

另外一份调查是对笔者学校申请助学贷款的15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消费等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收入都比较低,其中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3%,501-1 000元之间的占 14.1%,1 001-1 500元之间的占32.1%,1 501-2 500元之间的占29.5%,2 501元以上的占23.1%。大部分学生在生活消费方面都比较节俭,其中月均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11.5%,301-500元之间的占47.4%,501-800元之间的占33.3%,801元以上的占7.7%。绝大部分学生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其中有 41.0%的学生会感到极端自卑,有46.2%的学生会感到有一些自卑,有12.8%的学生感到无所谓。

表1 苏北某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工作艰辛,收入较低,学生自己在生活上比较节俭,大多会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勤工俭学活动,挣取生活费,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经济的贫困、父母的期望值较高等因素,都会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引起他们严重的心理冲突和焦虑。特别是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当看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出手阔绰时,他们的自卑心理便会油然而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节省开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与同学进行交流,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职业院校应该关注这一学生群体,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心理应对策略

(一)淡化“贫困”概念,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差,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卑感,同时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害怕因为贫困而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笑。因此,职业院校在各种场合应尽量避免使用“贫困生”、“特困生”等字眼,代之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为这些学生做好相关保密工作,不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不在公共场合提及贫困这一话题。[3]学校还应教育广大学生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倡导学生穿着校服,在食堂就餐等,摈弃在消费上相互攀比的现象。同学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排斥、不轻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家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业。在校园范围内淡化“贫困”概念,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舆论环境,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体咨询指导

学生心理档案是研究学生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辅导的一个重要抓手,每所职业院校都需建立一个在校生的心理档案,并及时更新相关资料。职业院校学生入学后就要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数据库。然后对学生家庭收入和日常消费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准确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心理数据库,进行分析和整理,筛选出心理状况较差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定期开展个体咨询指导,如采用约谈、走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确定奋斗目标,使他们顺利走出自卑心理的阴霾。由于学生的心理具有不稳定性,时常会受到环境的变化、外在的刺激等影响而出现波动,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班级可以选出一名同学担任心理气象员,定期反馈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以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能够及时介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活动。

(三)开展团体辅导,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因自卑心理而不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表现为害怕交往,喜欢独处,性格上也比较孤僻,较难融入集体生活。职业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特别关注这一学生群体,多组织一些团体心理辅导项目,让学生在团体情境中学会自主探索、自我疏导,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如开展“快乐放大镜”、“内心告白”、“情绪调控”等积极的心理训练环节,还有“团队破冰之旅”、“素质拓展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团体活动。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感受到集体和互助的力量,分享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会起到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双重功效。[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平时参加活动较少,刚开始时可能有些不大适应,教师应鼓励他们坚持下来,完成各项训练。团体心理辅导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消除自我封闭,打开心灵之窗,学会团结和合作,从而有效地克服自卑心理,从容而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增强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疏导心理症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受环境和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今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尽如人意,心理调节能力更是令人心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心深处有着较强的自卑感,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他们往往归因于贫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症结,如果症结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他们将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严重者甚至发展到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帮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职业院校的学生工作者要及时掌握这些学生的动态,主动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合理需求,寻求各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教育学生放下“贫困”的思想包袱,将他们心中的“疙瘩”一个个解开。[5]“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工作者不仅要疏导学生心理的症结,还要教育他们学会积极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当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解压,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五)完善社团组织,吸引学生主动参加

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团组织的比例很低,只有13.5%的学生参加社团,究其原因有:(1)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担心自己的家庭情况泄露出去后,会被人嘲笑或看不起,于是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他们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也不愿意在活动中结识更多的朋友,因此他们的大学生活很单调,只满足于“三点一线”的生活。(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接受的是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在艺术特长方面相对缺乏,而社团组织招募的大多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这也在无形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置了门槛。职业院校应该从制度层面完善社团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将参与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个考核指标,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和爱好。学校团委还应加强管理,选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老师不仅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和特长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入社团组织,在活动中克服自卑封闭、敏感多疑等缺点。

(六)拓宽资助渠道,解决学生后顾之忧

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有多种多样,如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涉农专业学生减免学费等,让贫寒学子同样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仅仅依靠国家的资助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贫困这一难题,职业院校也要多方努力,拓宽资助渠道,构建多元化的资助体系。[6]如职业院校要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将一部分后勤服务岗位拿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为学生创造增加收入的机会;职业院校可以争取企业的支持,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还可以利用职业院校专业实训的优势,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工作,获得报酬,这一举措既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又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职业院校还可以设立学生创业园,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优惠,让他们在创业道路上多尝试,培养他们的创业本领。学生资助渠道拓宽以后,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取收入,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效地克服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同时,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消除自卑心理带来的影响。

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在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院校要特别重视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学生群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心理上给予引导,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走出自卑心理的阴霾,树立自信心,乐观而坚定地完成学业,用知识和技能谱写职业生涯的辉煌。

[1]胡萩莎,徐蓉蓉.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 (3):88.

[2]孙福兵.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2.

[3]万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212.

[4]管秀雪.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效性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135.

[5]张蔚,石晓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辅导[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274.

[6]董英山.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5):105.

[责任编辑 金莲顺]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FDY094)

卞波,男,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心理健康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5)13-0065-04

猜你喜欢
困难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困难中遇见团队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心理健康
困难我不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